分享

诗人的赤子之心

 普却信的人生 2023-03-15 发布于广东

隔天更新后,我都是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构思,随手在手机上就开始写了,只是晚上八点左右完成发文过程就好了。

最近一周事情太多,无暇他顾。周六上午,写完一个申报书的最后一行,本想要不要找人给看一下的,转念一想,如今手头的事正如鸡肋,坚持吧确实了无意趣,放弃吧难免心有不甘,又何苦麻烦别人、为难自己。一次过完成,图个爽,至于成功与否就尽人事、听天命了。

老人带着孩子出去了。放着音乐,刷手机,在电脑上追剧;泡杯茶,吃点辣条、瓜子、栗子、香蕉……还真是越堕落越快乐,久违了。自从搬了新家,原来那台电视就放到老人房间了,不追剧,又有老人帮看孩子,觉得多出好多空余的时间。到了一年年尾,数数还真是做了不少事情。开始研究企业文化,基本上每月至少讲一次;科研教研项目比之前三年加起来还要多;开通公众号之后坚持了近30天日更,后面也是隔天更新,这周二、周六是第一次停更。除了没空,更多的是写作本身的问题。

自己不写的时候,每年讲古诗也会讲到诗人的“赤子之心”,讲到它的珍贵,讲到它是创作的源泉,是诗人区别于一般人的特殊心理印记。写了之后,更觉得诗人的“赤子之心”难能可贵,难在坚持和保持。想做一个真人,做自己,真正去剖白、袒露内心,需要莫大的勇气和价值观的升华。曹雪芹说我写《红楼梦》就是自曝其短,我是家族逆子,是“废物”,安享尊荣却无力回天;但我人生中遇到的那些女子却一个个光彩照人、非比寻常。我不能因为掩盖自己的过失和荒唐就使得这群女子跟着我一起湮灭,所以才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这本千古奇书。巴金早年的《家》、《春》、《秋》直接受到《红楼梦》的影响,写自己对时代、对家族和出身的叛逆和反抗。这么一对照,真的觉得自己应该停下来,好好思考一下我是为什么而写。写身边的人,要思量再三,选材裁剪;写自己的过去,也要考虑出现的人的观感;剖白自己,又怕真的被别人看光光……终于明白为什么古代诗人选择诗词文,因为一般人看不到也看不懂,无缘置喙,看懂的只能是自己和文友,无需对任何人交待和负责;现代文人为什么更喜欢把生活转化成小说,因为就算再逼真,代入感再强,也可以以一句“纯属虚构,切勿对号入座”撇清关系。

这么一比,真觉得现在的人活得憋屈。试问哪个当官的敢自己说自己是国家的引路人?屈原敢,“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今天就算真的进入中央直属机关公务员面试,你就敢“仰天大笑出门去”?恐怕得比以前更加地低调谨慎吧。今天也有好多变态级的自恋和迷之自信,但好像多数集中在外貌方面,动不动就是“盛世美颜”、“几百年一见的美”……但敢把自己的才华赤裸裸拿出来的秀的好像多数都是见光死。杜甫老夫子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那夸的可不是别人,是自己夸自己。这轻狂、可爱的级数也是另一个李白了。今天,不管多牛的人在任何场合,都不敢自夸,真有点小得意,那也只能是暗戳戳的。更不用说像屈原一样指着别人的鼻子,骂国君糊涂,骂那些奸佞小人邪恶了。

当你写下一个字,你内心默认会有人看到,你就会不自觉地去伪饰,你在文中写的是你加过滤镜的、美化过的你的生活,是你粉红色的回忆,是你理想的生活。而真的诗人则是去伪存真,豪华落尽见真淳。元稹《莺莺传》中二人的情是真的、性是真的,他的“始乱终弃”也是真的。能用今天的道德观念去苛责他,前提也是他在文字中留下了真实的自己。我们有时候也会说文人的某些诗句是在自我表白和标榜,如果放在自己身上呢,我们连他们十分之一的真实都做不到。

要么狗血,要么虚构,要么真、狠,我终于走到了这个十字路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