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公号的收获

 普却信的人生 2023-03-15 发布于广东
01


最大最明显的收获当然是开辟了自己的一个小园地,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一个东西。

哪怕孩子,她既不属于你也必将渐行渐远终将离你而去;哪怕工作,地球离了谁都会转的,你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重要。

只有在这里,一切全由我创造,一切都随我心。没有上线没有同级没有客户没有Deadline没有必须……却是我无时无刻不在默默发力、悄悄酝酿的心头好。

总有几个粉丝和读者,他们默默存在,让我觉得和这个世界有一种温暖的连接,能稍微消解一下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孤独感和不安。



02


还有一个隐性的好处,应该说不单单是写公号而是私人写作共同的功能。所以要特意分享出来,说不定对你也有用。

我写过的公文、论文、课题、报告……除非他人指出,自己基本不改。但公号文却一再回看,除了自恋和敝帚自珍,有时会再次推荐,有时是为了避免撞梗。

就在这一次次的回看中,我发现自己成长了。

从教学札记中获得了超越职业倦怠的新的教学灵感,甚至完全可以转化成科研成果;从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及专业学习中获得对自己教育教学甚至是育儿观念的审视、反思和重建;从生活情感、游记系列中重新梳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自己其实是一个人认知上最大的盲区。因为人的本能是维护自我,正因为人性的实际是纵容自己苛求他人,所以才会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标。

在我写自己的当下,当然是主观的,虚构性文学除外。但我回看的时候,文中是一个“她”,我开始有了“他”的客观视角,就像在看影视作品中的某个人。

很多问题,只有你冷静描述出来,才有可能治愈或革命。比如我的尿频、我与家人的距离感、我的金钱观……



03


最典型的是一直伴随我的焦虑,背后是安全感的缺失。

那天发了这样一个朋友圈:

就不做点什么就不踏实,实际效果其实是“假装自己很努力”,然并卵。

我还真拟好题目下载文献写了一个开头。

因为回看,我开始问自己,每天争分夺秒攒时间,节省来的时间又用来干嘛呢?

那个那么轴的人就是我吗?

工作是干不完的,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论文还有存货4篇未发,发了又怎样,已经失去最初的信仰;天伦之乐、家庭和谐本身也是生命应有之义。


焦虑自然消失,陪孩子、买菜、做菜又可以享受其中了;工作正常运行,接的活儿按时推进。

慢慢不再那么消沉、躁郁、匆忙、潦草,甚至都不觉得忙碌和疲倦了。

难道这就是尘埃里开出的花?

生活的美好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所以,坚持、煎熬、捱,其实都是正能量。

周六晚上,两人干掉两瓶啤酒。他带孩子睡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