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云语禅心 2023-03-15 发布于河南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简明而又富有哲理的话穿越了几个世纪,即使是放到现在仍被很多人引用。而关于说这句话的人——弗朗西斯·培根,很多人也可能仅仅是熟悉这个名字罢了。

文章图片1

弗朗西斯·培根

说起培根(1561年1月22日一1626年4月9日,代表作《新工具》、《随笔集》),就要谈到他所处的时代。培根生活的时代是英国“黄金时代”的末期,即伊丽莎白一世晚期!文学和艺术蓬勃发展,资本主义也在迅速发展!


伊丽莎白的父亲是亨利八世,就是那位处死了《乌托邦》作者莫尔的皇帝!她的登基之路艰辛又富有传奇性,等坐稳皇帝之位后,一口气握权四十多年之久。

文章图片2

但伊丽莎白一世和刚刚去世的英国女王没有血缘关系,前者是都铎王朝的一位皇帝,后者是温莎王朝第四代君主、英王乔治六世的长女。

培根的父亲曾是伊丽莎白的掌玺大臣,因此他小的时候就经常接触女王,女王也亲切叫他“朕的小掌玺大臣”!优渥的生活条件和深厚的背景让培根从小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自己的仕途也是一帆风顺。

培根的同时代,还出现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大文豪——莎士比亚!可以说,培根和莎士比亚是当时英国文学的两座高峰,他们都受到了文艺复兴春风的影响,宗教上信仰更加简洁明快的新教(关于莎士比亚的信仰问题有争议),反对传统的天主教会,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文章图片3

欧洲的宗教分布

不过,可能由于太过重视个人的利益,培根的有些观点比较刻板和不近人情!比如,他们对写出《君主论》的马基雅维利的看法截然不同,莎士比亚说他是“凶残的马基雅维利”,而培根则大加赞赏,认为他是“人文主义的先驱”“我们必须感谢马基雅维利和那一类的作家,他们毫不掩饰地宣称和描述人们在怎样做,而不是人们应该怎样做”。

文章图片4

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他主张国家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欧美的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首创的。蒙田于1580年出版了一本题名为Essais的集子,即《随笔集》,很显然《培根随笔集》也是借鉴了这种样式。

但对其进行了修改,它没有蒙田散文随笔的那种散漫和随意,“而具有诗的凝练圆满、小说的布局谨严。如同他的《谈园林》、《谈建房》里描绘的园林和建筑一样,给人提供了一幅井然有序、层次分明的图画。五十八篇随笔,篇篇结构严密,行文紧凑变得更加简洁!”(《培根随笔集》上海译文出版社,蒲隆译下同)

文章图片5

《蒙田随笔集》

《培根随笔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婚姻、世俗伦理、道德、建筑等等方方面面!每一篇拿出来都让人收益颇多,充满着理性的教导和尊告!

“大诗人雪莱在他的著名论文《诗辩》中说:'培根勋爵是一位诗人。他的语言有一种甜美而庄严的节奏,这满足我们的感官,正如他的哲理近乎超人的智慧满足我们的智力那样;他的文章的调子,波澜壮阔,冲击你心灵的局限,带着你的心一起倾泻,涌向它永远与之共鸣的宇宙万象。’”(《培根随笔集》上海译文出版社,蒲隆译)

然而,培根在哲学上的贡献更加伟大,马克思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但是,“培根可以说是个有言无德的人。他在文章中宣扬节俭,但他的生活却极为阔绰。他当大法官时,光伦敦私宅里的仆人就数以百计,而且个个自以为是,连培根的母亲也对此口出怨言。他主张廉洁,但结果自己受贿丢官,弄得身败名裂。他的治国处世的观点,大有中国法家的气息,注重'法’、'术’、'势’,提倡利己主义。”

文章图片6

《培根随笔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