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孟获,是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南中战争的鼓师。当时朱褒、雍闿、高定等人叛变,南中豪强孟获亦有参与,最后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平定南中。 诸葛亮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被擒时,孟获真正服输,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于是带领蜀汉大军到滇池,与诸葛亮盟誓,蜀军成功平定南中。 孟获后来升为御史中丞。蜀军返还后,因诸葛亮一反两汉以来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惯例,采取“不留兵,不运粮”,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利益的政策,任用马忠、吕凯等人采取怀柔政策治理南方,大量起用当地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此后南中再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叛乱。 
早在1927年,大中国公司就拍摄了电影《三国志·七擒孟获》,由陈秋风编剧、陈野禅执导,顾梦痴、粉菊花、小兰春、刘一新、朱剑灵等主演。 
其中粉菊花(1900~1994)是一位南派京剧的武旦演员,在当年是声名显赫一时的,曾与许多名家同台。1949年去了香港,1962年拍摄了粤曲电影《大战泗洲城》等。她在香港开办京剧科班春秋戏剧学校,许多人从小随她学武,不少电影演员和粤剧艺员也拜她为师。所收的学生包括林正英、董玮、陈宝珠、萧芳芳、林家声、凤凰女、筱菊红、罗家英、尊龙等。  1927年的老电影估计很难寻到了,其实粉菊花当时拍了《女侠李飞飞》《莲花公主》等多部电影。现在我们只能通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来了解“七擒七纵”这个著名的故事。唐国强饰诸葛亮、胡战利饰孟获 《七擒孟获》是京剧传统剧目,按照老的剧本有62场,早期很多演员都演过此剧,尤其在南方,为了表现少数民族地区,当时也是各显神通。 
从剧照中可以看到,不仅南方的名旦小杨月楼、刘筱衡、张文艳、绿牡丹等,包括白牡丹、筱翠花等北方的旦角也参与了演出,在剧中饰演祝融夫人或者杨夫人等,服装还非常新潮。  这是1920年12月21日在上海“亦舞台”的演出广告,其中白牡丹双出:《查头关》和《七擒孟获》,最下方还特别标明:本台特烦高王二君重排三国历史好戏,白绿牡丹改良跳舞,外加內有虎豹狮象满台,真水真火长桥石碑,特别异样机关。
诸葛亮唱 [西皮原板] 可笑那小孟获不尊王化, 因此上领雄兵收服于他。 昨日里被我擒将他放下, 他那里心儿内笑我怕他。 想当年卧龙岗三请愚下, 先帝爷江山事托与咱。 拜帅过将到日发动人马, 但愿得收服他扶保汉家。  “孙(菊仙)派”传人时慧宝、“麒派”创始人周信芳、“盖派”创始人盖叫天、“侯派”创始人侯喜瑞等名家也都演过此剧,周信芳既演过诸葛亮,也演过马岱。 不过,留下的唱片不多,除了高庆奎的诸葛亮唱段之外,周菊娥在百代、高亭公司灌制过孟获的一段【汉调二黄】唱腔,古朴别致,既像京剧又像汉剧。
孟获 [汉调二黄原板] 仰面朝天一声叹, 诸葛亮可算得孙武一般。 在山岗练雄兵抵防对战, 我心中想谋夺汉室江山。 又谁知那诸葛前来讨战, 我命那金环三结带兵出山。 我只说此一去得胜回转, 又谁知他命丧两军阵前。 闻此信把我的牙根咬断, 无奈何领人马与他报冤。 两军阵与孔明打了数战, 杀得我卸甲丢盔败山川, 丢雕鞍被贼将擒在马前。 我只说既被擒难以回转, 又谁知那妖道放我归山。 诸葛亮可算得英雄好汉, 俺孟获想学他难上加难。 孟鸿茂也灌制过一张《七擒孟获》唱片,其本工铜锤,倒嗓后改习文丑。其最著名的唱片是《烟鬼叹》,而《七擒孟获》灌的是诸葛亮的唱段,唱词与高庆奎大致相同。
京剧《七擒孟获》唱段 《七擒孟获》在三十至五十年代,还是经常有演出的,但目前来看传统的演法可能已经失传了,仅留有一些唱段,还是依靠唱片的作用。
从老戏单中可以看出,在南方的演出中,孟获通常由武生扮演。上面新华京剧团是“江南一条腿”、麒派弟子王少楼扮演的,下面新民京剧团是“猴戏”名家、麒派传人小王桂卿扮演的;马岱也是重要角色,上面是钱麟童(钱浩梁的父亲)扮演的,下面是筱高雪樵扮演的;诸葛亮上面是刘文魁扮演的,下面是迟世恭扮演的。两个剧团都是坚强阵容! 李万春、魏莲芳领衔在上海金城大戏院演出《七擒孟获》,也同样标榜“新式大操、西洋音乐、外国歌舞、美人跳舞”,可见此剧在南方约定俗成了。但在内容说明中则标有:孔明安居平五路、祭泸江、化外奇缘,那就可以大致推断出所谓的“西洋歌舞”主要是“化外奇缘”,也就是为了表现少数民族的不同文化。[二黄慢板]西国王轲比能武艺颇胜, 领人马兵十万来伐西平。 臣也曾命马超前去平定, 羌人见马超到必然退兵。 他祖住西凉地声名远震, 那羌贼称他是神威将军。 不交战管教他东逃西奔, 此一路请我主但放龙心,臣料定大功必成。 [二黄碰板]维大汉建兴年九月秋降, [回龙]武乡侯诸葛亮致祭长江。 [原板]享于那殁王事蜀中校将, 荐于那南方鬼陷阵身亡。 吾皇帝比三王恩威不广, 因与蜀肆狼心、奉王命、益貔貅、 转战遐荒、大剿八方、扫荡边疆。 思想此不由我悲声大放, 一霎时雾云散露出天光。 而《安居平五路》《祭泸江》等则是马连良擅演的剧目,李万春曾得到马连良的亲授,自然是驾轻就熟了。马连良还灌过《火烧藤甲》的唱片,这倒是与“七擒孟获”直接相关了:当孟获第六次被擒又被放之后,用藤子兵攻打蜀营,这些藤甲采用了特殊工艺,可以刀枪不入。诸葛亮迫于无奈,只能使用火攻之法来对付藤甲兵。盘蛇谷之战,诸葛亮一把大火,直接将藤甲兵烧为灰烬,自此,孟获彻底投降,诸葛亮的南征之战圆满收官! [西皮摇板]叹先帝消南扰创业未半, [流水]在公道夹攻时兵火濒天。 为报那三顾恩力扶炎汉, 因此上统雄师亲自征元。 擒孟获这都是擒先放转, [摇板]收元人归王化不犯中原。 [导板]诸葛山头来观瞧, [散板]只见山下火焰高。 只杀得蛮兵互相抱, 只烧得藤甲无处逃。 我今有功社稷了[哭头]苍生啊! [散板]怕只怕我自己要寿夭。  可惜的是,《安居平五路》《祭泸江》《火烧藤甲》等戏都已经失传了。在《祭泸江》里还吸收了南派京剧的“联弹”特色,当年中华戏校的学生也灌了唱片中,从中可以领略一二。 近年来,唯有《安居平五路》里的几个唱段还能得到流传,马派、奚派、杨派的传人们曾经在演唱会上有所呈现。张学津 演唱 李军 演唱 《泸水彝山》是国家京剧院以小说《三国演义》为基本素材,并借鉴河南越调《七擒孟获》创作改编的新创剧目。由高牧坤执导,“奚派”传人张建国主演诸葛亮,顾谦饰演孟获、邓敏饰演祝融、袁慧琴饰演孟齐、景琏琏饰演魏延。 京剧《泸水彝山》较之原故事素材和越调《七擒孟获》有了新的变化。一是主题立意更加鲜明,紧扣“攻心为上,以德安邦”的主旨。二是戏的结构清晰,情节发展波澜起伏,增加了孟齐、祝来等人物,设置了“饮毒泉”“孟齐之死”,强化“四川告急”和藤甲兵所形成的危机感。三是入情入理地编织人物之间的关系,使剧中诸葛亮、祝融、孟齐、孟获等人物形象鲜活丰满,其中“祭江”一场是全剧的高潮。  【剧情】彝王孟获四次遭擒,为救夫祝融敲响铜鼓,孟获阿姐孟齐劝阻众人。孟获安然回寨后,提出诱蜀兵饮毒泉的计谋。孟齐感到诸葛亮与以往汉人不同,遂出言相劝,谁料孟获固执己见,孟齐愤而离去。施毒计,祝来与关索及众蜀军毒发,诸葛亮将仅有一瓶解毒灵药给祝来服下,这使乔装的孟齐深受感动,并毅然挺身而出,带领诸葛亮找寻解毒草药。祝融假装议和,刺杀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六擒孟获,又礼送二人回山,这深深地触动了祝融。孟获邀藤甲兵助战,孟齐毅然阵前阻兵,被藤甲兵箭雨射死。面对凶猛的藤甲兵,蜀军节节败退,诸葛亮无奈中施火攻之策,孟获七次被擒。泸江边,怒不可遏的关索鞭打孟获,诸葛亮闻讯赶来,怒斥关索,此情此景使孟获心生愧意。面对血染的泸江,诸葛亮为不能阻止战争而痛不欲生,祈求苍天降罪于己,这些肺腑之言,令孟获猛醒,他向天盟誓,“彝汉从此不再战”。张建国 主演 国家京剧院 演出 申凤梅(1928.1.14~1995.7.20)是河南越调的代表性人物,她是一位戏路宽广、功夫全面的演员。她表演真实,动作稳健,吐字清楚,以声带情,行腔婉转,声音宽厚有力,质朴豪放,形成了独特的“申派”艺术。她使一个程式简单、表演粗糙的民间小戏发展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剧种,将越调艺术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尤其以饰演诸葛亮而闻名,曾经拍摄过越调电影《诸葛亮吊孝》《收姜维》,1994年拍摄了7部13集越调电视艺术系列片《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其中的第5部,由陈延龄和高文澜编剧、高牧坤导演。后来国家京剧院据此改编为京剧《泸水彝山》。
申凤梅、何全志、陈静 主演 越调《七擒孟获》全剧(下) 河南省越调剧团 演出 在老唱片中,除了京剧《七擒孟获》,还有京韵大鼓和粤曲的。李兰芳在百代公司灌制的唱片一共2面,第一面是按大鼓的曲调,属于表唱,相当于说书人在讲故事;第二面是角色孟获的唱,则按照京剧“汉调二黄”的曲调,唱词也和京剧一样,只是用大鼓的弦子伴奏,颇有特色。 “粤曲”源自粤剧清唱,属于曲艺,其唱法主要有三种:大喉、子喉、平喉。大喉音调高昂,演唱费力;子喉(青衣)用假嗓演唱,也较难,嗓音需经特殊训练;平喉则用真嗓演唱,比较方便易学。 在粤曲鼎盛的“女伶时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名伶辈出,三种唱法均有代表人物,如“大喉领袖”飞影(熊飞影),妙生(源妙生)也是大喉名家;子喉最著名的是琼仙(张玉京);而因当时平喉渐成曲坛的主流,其代表人物就比较多。  飞影、妙生、琼仙以及其他粤曲名伶当年灌制了大量的唱片,而且大多是一个曲目4面唱片,粤剧、粤曲的老唱片数不胜数,总量可能要超过京剧。 1940年出版《新兴粤曲集》把妙生、琼仙印成琼生、妙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