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喜欢喝茶,回味起来,最初还很难说是“品”,也谈不上喝上有名的茶。 那是农活儿累了,口干了,为了解渴,渴了,沏上一杯茶。 我在农村十年,常喝的是一种头茶—— —种土生土长的绿茶。 妹妹就在茶场,她知道我喜欢喝茶,每年总是要送我三四两头茶。 说是三四两,却要上万颗茶芽。 茶芽采于初春,谷雨节前,那茶棵老叶上刚刚生发出鲜嫩的芽尖。 采摘后,杀青,搓团,再用泥鳅藤一熏,干了叫头茶。 想喝时,用开水冲泡,加盖;一会儿,启盖,香气扑鼻,那茶液汁清澈,茶芽沉于杯底,啜其味,清爽回甘。 后来,我上了大学,在城里教书。教书教得好,学生考得好,有学生记情的,知道我喜欢喝茶,就一盒一罐地送来。大抵是名茶:什么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等,我多是谢绝。但学生说:“为师于物元无取,消受学生茶一杯。”我就接受了。 能喝上名茶了,或清晨、或响午、或夜深,往竹椅上一趟,右手捧一杯茶,左手执一卷书,或潜读,或吟哦,或遐思,或品琢,茶香在口中回味,书香在心中荡漾。 品茶静心,读书明心,即便是数九寒天,一股暖流由心流向全身……- ![]()
而我还是时常回味妹妹送的头茶。 那是清明前采摘的,真正的绿茶刚出的芽尖儿。 我曾等妹妹送头茶来,作过一首诗: 茶芽儿 一年等一回 就等妹妹送来的一包头茶 那是清明前 茶棵老叶刚刚吐出柔嫩茶芽 轻如婵翼 嫩似莲须 我怎么比拟呢 一种惊诧 取一小摄, 开水冲泡, 似一剑 若一峰 忽上 忽下 尽浮液面 那是茶丫 加盖 泡一会儿 打开 清香扑鼻 且浮且沉, 形如雀舌 身披银毫, 茶液绿璧 都沉杯底讶 啜之入口 醇香鲜爽 细品生津 沁人心脾 冲泡三四次 茶味不减 我似乎拥抱一种高雅 只可惜 妹妹家兴工业园 茶场毁了 算而今 那里黑烟压压
30年前, 妹妹那里,山好、水好,茶好。她为不能再送茶给哥哥感到惋惜。说:“我们那里非但茶没了,水也污染了。”感斯言,太息! 曾经美好的,想回都不回去了。 又读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谈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 是的,历史上就有“龙井茶,虎跑水”、“梦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 信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