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曹郑列传(二)

 新用户66885325 2023-03-16 发布于山东

      《后汉书》为南朝宋史学家范晔所写,因其极高的文学与史学价值,超越其他写后汉的史学专著,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是公认的记载后汉历史的正史著作。

        黄河歌者金石点评:

       曹充和他的儿子曹褒,都想像西汉的叔孙通一样,重新确定战乱之后的礼乐制度。但时代不同了,曹褒的成果公布后很快被废止,他还差点搭上性命。历史只能借鉴,从来不可复制。“各尽所能”这个成语出自于本章。请看《<汉书>研读》第160章:


张曹郑列传(二)


曹褒

曹褒字叔通,鲁国薛县人。他的父亲叫做曹充,坚持学习《庆氏礼》,在建武年间担任博士,跟随刘秀巡狩岱宗,确定封禅礼仪,返回后,接受刘秀诏令建立七郊、三雍、大射、养老等礼仪。

汉明帝继位后,曹充上书说:“汉朝再次受命,仍然进行封禅的事情,但礼乐崩溃缺失,不能为后世效法。五帝之间不相沿袭乐,三王前后不相沿袭礼,大汉应当自己制定礼乐,以流传于百世。”

汉明帝问:“怎样制定礼乐呢?”曹充回答说:“《河图括地象》中说:'有汉世礼乐文雅出。’《尚书琁机钤》中说:'有帝汉出,德洽作乐,名予。’”

汉明帝听完非常赞赏,下诏书说:“现在暂且改太乐官为太予乐,歌诗曲操则要等以后的君子来完善。”汉明帝封曹充为侍中。曹允订正章句,辨析疑难,于是庆氏学派出现。

曹褒年少时修行志向,为人非常大度,二十岁时继承父亲的事业。他博雅疏通,尤其喜爱礼仪方面,经常感觉朝廷的制度还未完备,仰慕叔孙通为汉朝建立礼仪,日夜研究学习,沉迷专心思考,睡觉都抱着笔札,走路时吟诵文书,在入迷时,竟然想不起自己到底要往哪里走。

曹褒当初被举荐担任孝廉,经两次升任圉县县令,他用礼仪治理百姓,用大德教化风俗。这时,其他郡中的五名盗贼进入圉县界中,被官吏捕捉到,陈留太守马严听说非常憎恨,告诉县中必须杀掉。

曹褒敕令官吏说:“绝灭人的性命,是上天也让其绝灭。皋陶对盗贼不制定死刑,管仲遇到盗贼反而升任其位,现在如果承奉上级意意杀掉他们,就是违逆上天之心,顺从府君的意思,就是惩罚过重。如果能够保全这些人的性命而让我受命牵连,我也心甘情愿。”曹褒最后决定不杀这些盗贼。

马严奏报曹褒执法软弱,他被免职返回原郡,担任了郡中的功曹。

朝廷很快征召曹褒担任博士。这时,汉章帝想要制定礼乐,在85年下诏书说:“《河图》中说'赤九(指刘秀)会昌,十世(指汉明帝)以光,十一(指汉章帝)以兴’。《尚书琁机钤》中说:'要按照帝尧的理念治理国家,平制礼乐则要效仿唐虞的做法。’我只是微末小子,托身肩负国家大业,怎样才能振兴基业,弘扬祖宗伟业,救济百姓呢?《帝命验》中说:'尧帝礼仪,舜帝继承后成为《考河命》,题五德之期,立将来兴起的天象。’何况三皇五帝的治理步骤,优劣不同,对于我这样的顽陋之人,怎能担当大任呢!我虽然很想这样去做,却不能办到,每次看到图书,心中非常惭愧。”

曹褒知道汉章帝想要有所建树,于是上书说:“当年圣人受命为王,无不制定礼乐,以昭彰其功德。功成制作乐,教化成制定礼,这是用来拯救世俗,达到祥瑞,使百姓获福于皇天的。现在皇天降下福祉,祥瑞一起出现,制作的符录甚至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应当制定文字,著成汉朝礼仪,彰显祖宗的盛德大美。”

汉章帝把奏章交给太常商议,太常巢堪认为一世的大典,不是曹褒所能制定的,不应该答应。

汉章帝知道群臣行事太过拘谨,很难与他们理出头绪,朝廷要制定礼仪,应当及时确立,就在第二年下诏书说:“朕行事不德,继承祖宗弘烈基业。前者鸾鸟凤凰集结,麒麟神龙出现,甘露夜间降临,嘉谷滋生,赤草生长,这些都写在史官书籍中。朕夙夜敬奉畏惧,对上无法彰显先祖大德,对下无法与灵物出现相适应。汉朝遭遇秦朝残暴之后,礼坏乐崩,很想遵循原来的惯例做事,却没人能够说明。如果有人知道如何去做,要各尽所能。”

曹褒看到诏书后,对各儒生们叹息说:“当年奚斯歌颂鲁国,考甫赞扬殷朝。人臣依据大义彰显君王,竭心尽忠颂扬主上,这是行事的大美。当仁不让,我为什么推辞呢!”

曹褒于是再次上书,具体陈述礼乐的根本,说明制作改革礼乐的愿望。汉章帝封曹褒担任侍中,跟随自己向南巡视。在返回后,汉章帝又把这事交给三公商议。三公还没有奏报,汉章帝就征召玄武司马班固,询问改定礼制的事宜。

班固回答说:“京师中有很多儒生,大多能讲说礼仪,应当广泛召集这些人,一起商议得失。”汉章帝说:“俗话说'作舍道边,三年不成’。集合懂礼仪的儒生讨论,名义上叫做共同商议,实际上互相疑异,根本写不成什么。当年帝尧写成《大章》,只一个夔就足够了。”

87年正月,汉章帝征召曹褒来到嘉德门,命令小黄门带着班固呈上的叔孙通《汉仪》十二篇,敕令曹褒说:“这篇制度非常零散简略,很多地方不符合经义,应当按照礼仪逐条补充完善,让其可以施行。你可以到南宫、东观中全心创作。”

曹褒受命后,对于排列次序等礼仪的事情,都依据遵照旧的典籍,加杂参考《五经》中的谶记内容,撰写从天子到普通百姓冠婚吉凶终始制度,共著成一百五十篇,写在二尺四寸的简牍上。

这年十二月,曹褒奏报呈上。汉章帝因为众人的意见很难统一,所以马上收下,没有再经过有关部门评论审议。这时汉章帝去世,汉和帝继位,曹褒便写成章句,汉和帝把《新礼》两篇放在篇首,提拔曹褒担任监羽林左骑。

92年,曹褒升任射声校尉。后来太尉张酺、尚书张敏等人奏报曹褒擅自制定《汉礼》,破坏扰乱圣人之术,其罪应当诛杀。汉和帝虽然压下了奏报,但《汉礼》也因此未能施行。

曹褒在担任射声校尉时,他的营舍前面的停棺未下葬的有一百多个,曹褒亲自调查,询问其中原因。官吏回答说:“这些都是建武年以来死掉没有后人的,所以无人掩埋。”曹褒感觉非常悲伤,为这些人购买空地,全部安葬这些无主的死者,摆设祭品祭祀。

曹褒又升任城门校尉、将作大匠。这时国中发生疾病瘟疫,曹褒巡行病生,为他们送去医药,还准备粥饭,很多人被救济活命。

95年,曹褒出京担任河内太守。这时春夏遭遇大旱,粮谷价格飞涨。曹褒到任后,裁撤合并官吏,斥退残暴奸邪之人,大雨随后多次降下。这年秋天庄稼大丰收,百姓家用富足,流浪在外的都返回家乡。曹褒后来因为上报灾害不实被免职,不久后又受征召,再次升任侍中。他博物识古,是儒家宗师。

102年,曹褒在官位上去世。他写成《通义》十二篇,推演经义的杂论一百二十篇。另外,曹褒还传授《礼记》四十九篇,教授学生一千多人,庆氏学说于是流行于世。

论曰:“汉朝建立后天下初定,朝廷制度没有确定,叔孙通多方采集经礼,参照秦朝制度,虽然适合当时的形势要求,起到了补救崩溃凋敝政治的作用,但是先王的典章大概缺失很多,所以贾谊、仲舒、王吉、刘向等人,都怀愤叹息自己无法亲手去做。察看汉文帝和汉宣帝的远图明察,最终没有采纳,所以只供偶尔观览,有很多未尽人意的地方。汉章帝总结前王不足,振兴礼仪,专门任命研礼大臣,撰写确定国家大法,这本身就是洋洋洒洒的盛德之事。但基业兴绝属于上天决定,提议彼此作为异端遭废黜,这样的大道竟然被埋没了。三王不相互沿袭礼,五帝不相互继承乐,所以《咸》《茎》属于不同的言论,在后汉中期灭绝了。万物迁徙轮回,情况千变万化,制度不足时确定典章,当世君主必须有所减少增加。何况乐不只出自于夔、襄,新音代替起兴起后,律令结束于皋、苏,制定律令亟待更新,修补旧的典籍,怎么会再遭怀疑呢?礼啊礼啊,大概这正是其根本吧?


各尽所能

黄其军

        作于2022年11月28日(古历壬寅年十一月初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