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不雕琢而自工

 hab图书馆 2023-03-16 发布于河南

文/侯爱兵

李白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万事万物,各美其美,天然之美远胜于人为矫饰之美。谈话中,我们也应追求自然清新之美,少些矫情虚伪、粉饰雕琢的辞藻,多些真实朴素、清新鲜活的词句。

01

真实朴素

一记者采访杨振宁:“您为什么要回到清华园来?”杨振宁不假思索道:“清华园是我幼年成长的地方,在我的记忆里,清华园是很漂亮的。我跟我的小学同学在园里到处游玩,几乎每一棵树我们都曾经爬过,每一棵草我们都曾经研究过。我的一生可以算作一个圆,从一个地方开始,走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又回来了。”

耄耋之年的杨振宁毅然选择回国,定居清华园。谈及此事,他全然没有功成名就、荣归故里的优越和自矜,而是率真感性地回忆起小时候在清华园度过的美好时光。儿时的记忆像烫在他心上的烙印,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他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情感亦然。这就是真实朴素而鲜活的话语,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02

不事雕琢

有一次,黄永玉“我的文学行当”作品展在长沙美仑美术馆开展,家乡的记者问道:“黄老,您和袁隆平可以说是湖南的两张名片,您怎么看袁隆平先生?”黄永玉直接幽默地说:“我跟袁隆平先生不认识,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科学家,是很伟大的。有一次开会,好像在主席台,我经过他面前,却不知道他就是袁隆平。后来有人告诉我了,我就多看了他几眼。”一番话引起一片笑声。接着,记者又问道:“您年纪这么大了,为何还能保持这么强烈的创作欲?”黄永玉说:“我自己也说不出什么道理,反正人活着总要对得起这一天三顿饭,总要工作,而我只会画画和写点东西,别的本事不行,就是这样。”

黄永玉不事雕琢的真情挚语,令人感到快乐轻松。谈及同乡袁隆平,他既不交浅言深,也不讳莫如深,而是恰到好处地讲了一个小段子,一句“多看了他几眼”,多么本真又幽默,却饱含了他对袁隆平的敬佩之情。谈及创作欲时,他也毫无煌煌之言,只说 “人活着总要对得起这一天三顿饭”,多么朴素、纯真,却又道尽了不负生命、不负自己的人生要义。

03

直抒胸臆

著名核动力专家彭士禄是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在一次访谈中,记者一提到这顶“桂冠”,彭士禄就反对说:“我不喜欢'戴高帽’,没什么'之父’之说,对我来说,这是贪天之功,我不接受!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枚螺丝钉,屁股要圆,脑袋要尖。屁股圆了,才能坐得住;脑袋尖了,才能潜心研究。”随后,谈到核潜艇的研制,彭士禄更是不加修饰地说:“别人送我外号'彭大胆’和'彭拍板’,当时各种争论实在太多了,我有七分把握就拍了,余下三分通过实践解决,这比无休止地争论高效得多。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我也有遗憾之事,就是'夫人’太多,共有三个:第一'夫人’是核动力;第二'夫人’是烟酒茶;第三'夫人’才是小玛莎(夫人马淑英)。小玛莎不甘心当第三,'造反’了。为了和睦,只好给她晋升到第二。”

彭士禄直抒胸臆、插科打诨、幽默解颐,畅快淋漓地释放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话语间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他对待核动力事业的赤诚之心和对待荣誉与得失、事业和爱情的态度。如此不加任何粉饰、流露真实性情、欢快鲜活的话语,总能给人留下朴实无华、清新自然的印象,也让人不由得对拥有如此有趣的灵魂的彭老充满敬佩之情。

04

语不雕琢而自工。谈话要善于追求朴实自然,力求有真情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越是不事雕琢、无矫揉造作之语,越是精妙动听,越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发于《演讲与口才》2023年5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