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印记 | 中国革命文学史上的丰碑,左联旧址

 牛粪摄影章国英 2023-03-16 发布于上海
位于多伦路201弄2号的左联旧址,
现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
1930年3月2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文学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宣告成立。
随后,多个左翼文化组织陆续建成。
形成左翼文化联合战线,
联手国际左翼文化阵营,
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艺,
粉碎了国民党当局的“文化围剿”,
并在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为抗战文化、延安文化、解放区文化和新中国文化开辟了先河,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和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纪念馆由两幢西式三层清水墙砖木结构的花园别墅组成,
占地面积684平方米,建筑面积550平方米。
屋前有花圃庭院,外有砖砌水泥墙围墙。

纪念馆共有三个展厅楼层,
一楼展厅再现了93年前左联成立时的场景,
二楼是以“创建·历程” 、“文学·成就”、“抗争·牺牲”、“纪念·研究”为主题的四间展厅,
阁楼层主要展示左联的影响和传播。

走入纪念馆一楼,
展现在眼前的是一间教室模样的房间,
十分简单,一张讲台,一块黑板,
下面摆放着几个长条凳。
1930年3月2日下午两点,
左联成立大会在这里召开。

二楼的序厅顶部悬挂着一张张反映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现状的图片,
展现了当时左联在上海成立前的特殊历史背景。
“红色文化之旗”是展览的主题,
寓意左联就是整个30年代红色文化的一面旗帜。

第一部分《左翼文化策源地》,
主要讲述左联成立的历史条件、
中共组建左联的过程、
左联组织的扩大和左联的国际联系等相关内容。

1927年, 大批先进知识分子聚集到上海,
开展“革命文学”论争,
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广泛传播。
1930年3月, 
在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领导下,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随后,“社联”“美联”“剧联”等左翼文化组织相继成立。
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文总”)。
波澜壮阔的左翼文化运动蓬勃展开。





第二部分《前驱的血,黑夜的光》,
主要展示国民党对左翼文化的迫害、
残杀左联盟员和左联盟员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柔石所用的笔筒、印章、印泥,
丁玲和胡也频结婚时母亲送的茶具,
冯铿牺牲时穿的毛背心。

面对左翼文化的蓬勃发展,
国民党当局采取残酷压迫的政策,
严厉查禁文艺刊物,
通令取缔左翼组织,
秘密捕杀左翼文化人。
以1931年的“左联五烈士”事件为标志,
左翼文化运动进入艰难时期。
但左翼文化前驱们从血泊中抬起头来,
顽强抗争,调整策略,
在黑暗的岁月里,
用生命写下了血色的篇章。






第三部分《左翼文化,星火燎原》,
主要展示左联和左翼文化在国民党“文化围剿”下,
以笔为枪,奋起反击,引领文化潮流,
不断取得伟大成就,
最后融入民族抗战的过程。

左翼文化界以笔为枪,
粉碎了文化围剿,
在文学、美术、戏剧、电影、音乐等诸多领域全面发力,
在创作成果上、文化影响上、舆论声势上取得了全面胜利。
红色文化不可阻挡地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


这个展厅摆放了左联盟员使用过的桌椅、柜子等生活家具。
通过追光灯与多媒体互动,
以趣味的对话形式向观众介绍各个家具的经历。

三楼是第四部分《红色经典,灿烂篇章》,
主要是左翼文化代表性成果展示,
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戏剧、报告文学、翻译等。


珍贵藏品、多媒体技术支持等,
共同诉说历史。

展览尾厅

留言墙

左联成立大会原址

中国左翼文艺运动,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
为中国的人民解放、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和文化积淀,
写下了中国现代文学艺术的辉煌新篇章,
成为20世纪中国影响深远的重大文化运动之一。

1980年8月,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1月, 纪念馆被列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5年3月被列为上海市红色旅游基地,
2013年3月被列为上海市党史教育基地。

(以上图文出自“牛粪摄影” 章国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