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文学史不该忘记:“左联”先锋张天虚

 颐源书屋 2022-09-30 发布于云南

张天虚(1911—1941),原名张鹤,云南呈贡龙街人,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代表性人物。他创作的42万字长篇小说《铁轮》,郭沫若亲自作序 。

张天虚29年短暂生命中,创作了300多万字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中国现代文学史没有丁点有关张天虚的叙述,没有《铁轮》的介绍,更没有对他文学功绩的褒扬。

文章图片1

张天虚著《铁轮》 图片来源:昆明广播电视台

在上海,张天虚加入了党组织领导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聂耳考入“明月歌舞剧社”,不久加入“反帝大同盟”和“上海左翼戏剧联盟”。1933年,张天虚和聂耳加入中国共产党。共同的理想、相同的志趣,又是在异乡的同乡,两人既是兄弟,又是并肩的战友。在“左联”的熔炉中,张天虚更深入地认识中国社会、思考社会问题、探索革命未来。他决心用文学创作来反映黑暗的现实,唤起大众的觉醒。

1930年秋,张天虚在上海撰写并发表了大量文章,并致力于长篇小说《铁轮》的创作。他深入浙江农村深入生活,潜心创作,两年之中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长篇小说《铁轮》,并由郭沫若作序后连载于《东流》丛刊。这部小说揭露了军阀统治下旧中国农村社会的黑暗,茅盾将其称为是作者“痛心于十年'内战’的抗议”(茅盾语)。作品塑造了一个浙江农民潘祥生的形象,从幻想当兵发财、光宗耀祖的小生产者,一个夺回未婚妻的工贼到反动军队的士兵,最后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历程,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工农群众只有走上革命的道路,并成为工农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历史才能迎来崭新面貌。

任兆胜先生在1990年在《思想战线》杂志发表文章,指出《铁轮》是一部不该被遗忘的现代优秀作品。建国以来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没有一种提到这部作品;现代文学手册、辞典、作家作品目录,也没有《铁轮》的位置,汗牛充栋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作品研究文章,提到《铁轮》的也是凤毛麟角。

一部被埋没的现代文学力作,令人心生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