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最大规模罗马式建筑西开教堂整100岁,将来会变成什么样?

 积沙成塔0u3svg 2023-03-16 发布于天津

文:何玉新

西开教堂于1916年竣工,至今整整100年。西开教堂区域保护性规划目前开始全面实施,规划以西开教堂为主,东至营口道,西至贵阳路,南至宝鸡东道,北至南京路。主要设置西开教堂前广场,面积约5000平方米,广场上配置绿植、喷泉、坐椅、遮阳伞;两侧建设欧式风情的围合建筑,共计约4000平方米,计划做土特产品和非遗产品展卖。兴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牌购物中心——天津人最熟悉的国际商场,将以用地置换形式转移至别处。

(建于80年代的国际商场即将从西开教堂前面消失……)

【西开教堂是天津最大的罗马式建筑,国家级优秀近代工程】

西开教堂,全称“天主教西开总堂”,位于天津和平区滨江道独山路,最初叫“圣味增爵堂”,后易名为“圣若瑟堂”,民国时期俗称“法国教堂”, 又称“老西开教堂”。 西开教堂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1991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命名为“国家级优秀近代工程”。是天津最大的罗马式建筑,是天主教天津教区的主教座堂。

西开教堂的历史,要先从天津法租界说起。天津法租界划定于1861年,初期范围包括海河西岸、紫竹林村附近的439亩土地。1900年庚子事变,法国参加八国联军占领天津,法国驻天津总领事杜士兰宣布,天津法租界向西南方扩展到墙子河(今南京路),租界面积达到2360亩。

1912年,梵蒂冈教廷颁发诏书,宣布从直隶北境代牧区分设直隶海滨代牧区,主教府设在天津三岔河口的望海楼教堂。首任主教杜保禄(法国遣使会会士)认为,望海楼教堂地处天津旧市区,不便于今后扩展,提出计划,在法租界西南面老西开地区购买一片沼泽洼地,兴建新的主教座堂。

教堂于1916年竣工。建筑风格属于罗曼式,建筑面积1891.95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500人。建筑平面呈拉丁“十”字形构图,三个高达45米的巨型圆顶错落排列成“品”字形,三座穹窿顶均略向上拉长,表面以绿色铜板覆盖,巨型圆顶为木结构支撑,每座圆顶上有一个青铜十字架。教堂大门正对着天津法租界内的福煦将军路(今滨江道)。建筑主体用红黄色花砖砌造,入口左右筑有塔楼,前面院中有圣水坛,大门采用拱门形式,有左右两道大门,信徒分男女从不同的门入内。教堂内的祭台有两排共14根立柱,形成三通廊。室内八角形的穹窿顶及侧窗均以彩色玻璃嵌作画,教堂内部装饰华丽,有许多彩绘壁画和大管风琴,充满宗教神秘气息。

修建教堂的同时,附近陆续修建了西开小学、若瑟小学、圣功小学、若瑟会修女院法汉学校(今21中学)和天主教医院(今妇产科医院)。

【老西开事件:法租界当局强占西开地块儿,天津爆发反法运动】

1913年8月,西开教堂破土动工,天津法租界工部局声称保护教堂,派巡捕进驻。天津警察厅派遣9名警察驻守华法交界墙子河上的张庄大桥(木桥)。

1915年9月,法租界工部局在老西开地区散发传单,要求当地居民向租界当局纳税。天津绅商成立了维持国权国土会,会长为天津商会会长卞月庭,副会长赵天麟(新教徒)、孙子文,委员为刘子鹤、刘俊卿(《益世报》经理,天主教徒)、宋则久(新教徒)、杜小琴。

1916年6月,老西开主教座堂及其附属建筑全部竣工,教会机构正式迁入。法租界工部局遂在教堂前方近50亩三角地带安插法国国旗,设置界牌,派安南(越南)兵把守。10月17日,法租界工部局向直隶省发出最后通牒,限中国在48小时内让出老西开。

10月20日晚,法国驻津领事带领法租界巡捕和安南兵,将驻守张庄大桥的中国警察缴械拘禁。这一行为立即引起天津市民关注,数日内,维持国权国土会发动数千人举行示威请愿。天津商会决议抵制法国银行发行的纸币,抵制法国货,并请政府致电法国政府,要求撤换法国驻华公使。八千余名各界人士举行公民大会,决议通电全国与法国断绝贸易,中国货不售与法国等。法租界内工厂的工人、夫役、人力车夫、女佣工、职员群起罢工,罢工总人数达1400人,持续4个月,致使法租界陷于瘫痪,电灯厂停电,道路、垃圾无人清扫。

天津反法运动日趋激烈,导致北洋政府外交部长陈锦涛提出辞职。代理外交次长夏诒霆在直隶交涉署接见示威者代表,由于发表批评意见遭围攻,不久也被撤换。

1916年底,法国政府电令驻华公使尽快结束老西开事件。于是,法国公使向中国政府提出暂时维持原状的要求,并且请英国驻华公使出面调停。老西开地区开始维持中法共管局面。1931年日本人在天津发动便衣队暴动后,法租界当局基本控制了老西开地区。

【著名作家肖克凡散文《晨钟不再响起》中提及童年记忆中的西开教堂】

清晨钟声从远方传来,悠扬旷远居然含有几分暖意。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这钟声带来安全感——特别是在莫名忧伤的童年时代。那时我不晓得钟声是从老西开天主教堂传来的,也不晓得那里旧时属于天津法租界。

我家住在宁夏路76号。一天我意外发现院门外高处还钉着一块废弃的木质门牌,依稀可见“石山街”字样。后来知道这里是旧日租界。我读书的鞍山道小学坐落在旧日租界宫岛街,原本是日本第二小学。日本第一小学则坐落在橘街,它与段祺瑞公馆隔街相望。旧日租界的橘街,新中国改名蒙古路了。

我大起胆子沿着墙子河奔跑,终于跑到那座大教堂前面,伸长脖子仰望高高圆顶十字架,一时猜不出钟声是从哪里传出,心情有些焦急。

老西开教堂前的马路两侧,有干货店和成衣铺,还有“小件物品抵押所”,这是政府开设的具有典当性质的处所。新中国了,来这里抵押物品的有原装资深穷人,也有曾经是富人的新晋穷人。前来典当的人们,表情平淡走出小件物品抵押所,手里有了几个钱就来到干货店前购买糖炒栗子,初冬季节里这是必须的。穷也坦然,富也淡然。后来,我祖母也走进过小件物品抵押所,拿日本蜻蜓牌推子和清朝铜碗换成人民币,照样去买糖炒栗子。这正是我儿时看到的市民群像。

【曾任天津作协副主席的作家王林之子王端阳先生发布《教堂·1966》,记录西开教堂遭遇的磨难】

1966年8月23日,王端阳刚来到学校,一位红卫兵战友就告诉他,21中的红卫兵在教堂门前贴出大字报,要和主教辩论有没有上帝。他立即和战友来到教堂。赶到时,教堂已被红卫兵“抄”过,抄出的东西堆在台阶前的空地上,像小山似的。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下了红卫兵正在传送衣物、准备焚烧的场面。随后,他进入教堂。里面的光线很暗,还真有点恐怖和神秘感。顺着狭窄的楼梯一直爬到顶层,从一个小门,到了楼顶。这里也已经被红卫兵“占领”,他们挥动着一面面红旗,其中一面红旗上,印着三个金璨璨的毛体字一一红卫兵。那情景就像在电影中看到的苏联红军攻克柏林一样。随后他又发现教堂对面有一座楼房,房顶是平的,于是决定到那个楼顶上进行拍摄。

文革期间,教会活动被迫停止。1966年8月23日,圣若瑟主教座堂受到红卫兵冲击,三座塔楼上的十字架被砸毁。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被恢复。

前些年,王端阳把这些尘封了四十年的照片展示出来,他说:“这也算是我对那个疯狂年代的疯狂行动的一种忏悔吧!”

【网络传言:中国最灵异的九个地方,其中之一就是西开教堂】

那段不靠谱的传说是这样的:“据说民国时西开教堂的神父是德国人,长着鹰嘴虎胸,相貌很丑陋,他生性残忍,经常购买穷人家的孩子,然后把这些小孩杀死,熬出他们身上的脂肪作成肥皂、油画。1947年这个神父被几个天津市民殴死于教堂的后花园。近年一到深夜,有不少附近居民总是能听到小孩的哭声,而且先后有两对情侣在深夜到教堂的花园内谈情说爱时,发现里面一棵大树上会突然现出一个相貌凶恶的外国人面孔。那个神父被殴死后曾吊在那棵树上的。”

(西开教堂顶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