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记忆】西开教堂前的风景线

 恒通880 2015-05-13


作者:徐凤文 转载自《天津档案》

1918年天津西开教堂

  “法租界,老西开,法兰领事真吊歪。”——《天津地理买卖杂字》

  这是民国时期《天津地理买卖杂字》上的一句话。

  法租界、老西开,这两个词想必大多数天津人都知道。“法兰领事”,为法兰西领事的缩写。“吊歪”一词,很少听说。“吊”这个字,现在已经翻新成了全社会的“低俗喜剧”,不解释了。“吊歪”之“歪”,或许和天津人说的“腻歪”的“歪”的用法近似。与天津话渊源极深的安徽方言里也有很多“歪”的用法,如拾歪(快点)、涨歪(什么时候)等,有语气助词之用。《大连方言辞典》收录了“吊歪”一词,解释为“混账,不讲道理”。

  这句话基本可以概括近百年来官方及民间对“老西开事件”的看法。据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告知,“老西开事件”依然是天津小学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而关于老西开事件,众所周知,与西开教堂的建立有直接关系。

  这里曾经是天津最著名的天际线之一,虽然老明信片上留下的影像并不是很多。西开教堂于1912年立案建,1913破土动工,1916年竣工建成,最初称圣味增爵堂,后改为圣约瑟堂,一般天津人称为“法国教堂”、“西开教堂”,或称“老西开教堂”。

1930年左右西开教堂前的街道

  西开教堂竣工当年,法租界当局以保护教堂为由,派驻武装巡捕,使用武力强占老西开地区,由此引发了著名的“老西开事件”。此前一年,法租界当局曾勾结比商电灯电车公司,计划由今劝业场(那时,劝业场尚未建成)沿滨江道穿过老西开直至海关寺开辟一条电车路线,后因受欧战影响仅修至墙子河东岸而中止,但该路电车上的路程牌则始终标明全程路程为“西开——海光寺”。

  西开教堂初建时,这里还是一片苇塘,地势较墙子河低四五尺。因地势低洼,每逢大雨,堂前堂后便水漫金山。而南京路形成于1970年代天津修建地铁时期,系填了墙子河后而形成的城市主干道。当年,除张庄大桥附近有几处房屋和英国营盘(现为天津一中校址)外,没有其他建筑。

  张庄大桥为连接法租界圣路易路(今营口道)、丰领事路(今赤峰道)与英租界宝士徒道(今营口道)的一座木构桥梁。“老西开事件”爆发时,张庄大桥驻守的9名中国警察均被法租界巡捕拘押。提起张庄大桥,想起一则闲话:抗战之前,著名美食家唐鲁孙在张庄大桥附近的元兴旅馆住了半年。据唐鲁孙介绍,这家旅馆的掌柜张大爷当时在法租界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其祖上就是靠在法国教堂前卖嘎巴菜起家。据说,张家的嘎巴菜最初用口蘑丁熬汤,鲜美味厚,还带点卤煮鸡的湛香,别家自然无法与之相比。

1920年左右西开教堂周围还是一片相对荒芜的开洼

  与基督教伦敦会创办的新学书院,美以美会创办的中西女中、汇文中学等教区近似,以西开教堂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包括教堂、学校、医院的天主教社区。这一时期,天主教会还修建了修道院、教会医院(原位于营口道上的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的前身是仁爱会的天主教医院)、法汉学校(1950年,将“西开”和“向阳”两所私立中学并入“法汉学校”,1952年后改为“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老西开教堂落成后,这里不仅成为天津天主教会的中心,也成为天津天主教徒聚集居住区。当年,很多来自河北乡村的教徒,通过传教士的介绍到天津谋生,其中不少人在教堂附近定居。其中,很多为我的老家河北献县人。

  位于西宁路上的西开教堂属于典型的罗曼式教堂,其平面呈长“十”字型布局。在天津,另一个典型的罗曼式风格建筑是同样由天主教会创办的原工商学院的主楼(今天津外国语大学)。西开教堂正面顶部的两座高大的塔楼,与楼体中央的后塔楼形成呼应,远远望去,宛如中世纪的古堡。而据老教徒介绍,早年西开教堂塔楼表面覆盖的是铜片,在阳光下熠熠闪光,风华独特。

  对于大多数本地的年轻人和外地游客而言,西开教堂是天津一处时尚的景点。每年圣诞节,这里便成为年轻人聚集最多的地方。而沿着滨江道蜂拥的人流逛街,无论是朝着津塔的方向,还是朝着南京路、老西开的方向,随时都能够转身或者抬头看见这座气派非凡的罗曼式教堂。

  在研究近代天津城市景观时,有一个意外的发现,按照“对景”理论,以滨江道与和平路为例,存在多处对景关系:在和平路上,渤海大楼以绝对的高度和建筑形象构成了区域内的标志,成为和平路与赤峰道的对景;而西开教堂作为控制着滨江道整体空间秩序的尽端建筑,成为滨江道的对景。

  老年间,滨江道的名字还不叫滨江道。以大沽路为界,大沽路东侧为葛公使路,也称法租界4号路,建于1886年;大沽路西侧为福煦将军路,也称26号路,建于1900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统一命名为滨江道。与解放北路上严谨的古典主义银行建筑不同,与上海的南京路一样,滨江道上的商业建筑多体型上的变化,各式塔楼争相林立,各类建筑争奇斗艳,极能烘托出商业街上新奇、繁华、热闹及丰富多彩的商业氛围。

  有趣的是,很多大城市的著名商业街上都有一座大教堂。米兰大教堂前有埃玛努埃尔长廊,科隆大教堂前也有著名的商业街。而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哈尔滨中央大街均有当地的一个大教堂。而在西开教堂前后,前有国际商场、滨江道及陆续建立的大商场,后边就是充满市井气息的花鸟鱼虫市场。而在面对着滨江道的教堂正门栏杆上,那几个中文楷书大大的“看”字,将教堂内外分隔成了两个世界。

  1966年文革高峰时期,西开教堂成为“红卫兵”大扫荡和大批判的主要阵地,建筑墙面上贴着“砸的对,砸的好”以及“炮轰黑教”等巨幅标语,红卫兵焚烧《圣经》及各种宗教印刷品,捣毁堂内外诸多设施器物,甚至欲砸烂教堂。但由于教堂过于结识庞大,才得以幸存。1976年大地震中,西开教堂两座前塔楼圆顶的底座严重震损。1979年修缮,1980年8月15日举行“圣母升天瞻礼”,教堂重新对外开放。

  1986年,教堂前的国际商场正式建成。这一年的平安夜,我第一次走进老西开教堂。此后,因为儿子曾在原西宁道小学上学以及后来搬到和平区居住,不知多少次路过这里。每次节日之夜过去,经过那些还没来得及清扫的街道,看着冬日的阳光下大教堂立面巨大的阴影,都会想起“神所看顾之地”这句话。而在教堂的院子里,圣母玛利亚在花和蜡烛中,不时有人在那本打开的石制圣经前默默地祈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