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大学首名毕业生后成海牙国际法庭法官,曾参与起草联合国宪章

 积沙成塔0u3svg 2023-03-16 发布于天津

1922年,在上海创办的英文报刊《密勒氏评论报》做了“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问卷调查,排在前四位的是:孙中山、冯玉祥、顾维钧、王宠惠。今天人们看这份名单,前三个人都是大名鼎鼎,那么王宠惠是谁呢?为什么能排在第四名?其实,他在当时的影响力,比那几位一点儿也不差。

王宠惠(1881—1958),字亮畴,祖籍广东东莞,出生于香港荷李活道75 号。他做过北洋政府司法部长、代总理、国务总理,南京政府外交总长,他是近现代中国法学的奠基者之一,更牛的是,他曾参与起草《联合国宪章》,还是在海牙国际法庭任职的第一个中国人。

(王宠惠与民国著名摄影师傅秉常)

在北洋大学获中国第一张大学文凭

王宠惠跟天津有很深的渊源。他生于香港,6岁时入圣保罗学校修习英文课程,并跟随香港大儒周松石学国学。10岁时入皇仁书院继续攻读英文课程。1895年,14岁的王宠惠考入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后改为北洋大学)头等学堂(大学本科)法律门。

北洋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大学,创办人是天津海关道盛宣怀。甲午战败以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五月,光绪皇帝下谕,要求各地拿出创立新式学堂的办法。盛宣怀接到上谕后,与在天津的美国人丁家立商量,草拟出一份《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的奏折,上报给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王文韶。王文韶又把这份奏折呈给皇上。八月十四(10月2日),光绪帝朱批,同意在天津创建中国第一所大学堂,名为北洋西学学堂。

北洋大学堂初创时,校址在大营门外梁家园,这是博文书院的旧址。盛宣怀担任督办(校长),丁家立担任总教习,从天津、北京、上海、香港等地招收了30名相当于二等学堂四年学历的毕业生。这30人中,就有王宠惠。

北洋大学堂全面引进西方教学模式,教员基本上外国人,课程编排、讲授内容、授课进度、教科用书,都和美国哈佛、耶鲁大学相似。以法科为例,课程包括英文、几何、化学、天文、万国公法、商务律例、民间诉讼律等20门,所用课本也是英文版。

王宠惠在校期间修习了二十门课程,主要考试成绩:“英文100分,几何97分,八线96分,化学100分,格致98分,身理100分,天文99分,富国论100分,法律通论100分,罗马律例100分,英国合同论100分,英国罪犯律100分,万国公法100分,商务律例100分。”典型的学霸!

1900年正月二十六,在天津生活了四年、19岁的王宠惠毕业,“钦差大臣办理北洋通商事务直隶总督部堂”裕禄亲自为王宠惠颁发考凭。这是我国有据可查的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钦字第壹号考凭”。 同时呢,王宠惠也是在中国近代法学教育体系中第一位获得法学学位的人。这张文凭上面有对北洋大学堂的简介、对学生的介绍和鉴定、学生所学课程,还有王宠惠曾祖父、祖父、父亲的姓名。文凭的原件目前珍藏在台湾。

1923年出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

从北洋大学堂毕业后,王宠惠先到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任教,后留学日本、美国,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大学、耶鲁大学,取得了民法学博士学位。1907年,他把德文版的《德国民法典》译成英文,这是欧洲最早的《德国民法典》英译本,由英国斯蒂芬出版公司出版后,成为英美各大学法律学院指定的必读课本。后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到访台湾时亲自拜访王宠惠,因为尼克松上大学时,教材正是王宠惠翻译的《德国民法典》。

1921年6月,王宠惠被任命为北京政府大理院院长,出席国际联盟会议,又被选为国际仲裁法庭裁判员。1923年,作为当时中国最有名的法学家,王宠惠受北京政府委派出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王宠惠任司法部长。此时他在海牙的任职尚未届满,每当国际法庭有案件需要审理时,他只能是请假赴荷兰,审理之后再返回南京。海牙国际法学院评出比较法学专家,全世界50人当选,中国仅有两人:王宠惠和杨兆龙。

促成中国成为联合国缔约国、常任理事国

1911年9月,王宠惠结束了在欧美国家九年的学习研修,启程回国,步入政界。12月南北议和,在上海英租界,王宠惠以南方代表伍廷芳参赞的身份,参加了与北方代表唐绍仪的谈判。随后袁世凯当政,唐绍仪组内阁,王宠惠任北洋政府首任司法总长。1921年,北京政府派驻美公使施肇基、驻英公使顾维钧和大理院院长王宠惠三人为代表,出席了华盛顿会议,目的是争取国际同情,挽回国家权益。在华盛顿会议上,王宠惠提出废除日本逼迫中国签订的“二十一条”,迫使日本政府放弃在我国东三省的特权,希望借英美国家力量调停此事。这让日本代表措手不及。虽然最终没能废除“二十一条”,但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列强承认“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行政之完整”,王宠惠的表现使他在国内的声望大幅提升。

(王宠惠、顾维钧夫人、顾维钧 / 顾维钧、施肇基、王宠惠)

1942年,王宠惠主持“建构联合国集体安全讨论”,在接下来的1944年美国顿巴顿橡树园会议和1945年旧金山会议上,中国对联合国宪章的意见主要出自王宠惠的建议,并有多项为联合国宪章所接受,从而确立了中国为联合国创立国之地位。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集会开罗,蒋介石代表中国政府出席,王宠惠以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身份陪同。在拟定开罗宣言过程中,王宠惠与英国方面发生激烈辩论,促成会议公报明确规定:“满洲、台湾、澎湖当然归还中国。”为战后中国顺利收回被占领土确立了国际法依据。

旧金山会议召开于1945年4月25日,中国派宋子文、顾维钧、王宠惠、胡适等近百人参加。联合国宪章中文文本由王宠惠最后修正润色定稿。6月26日,王宠惠等人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以中文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缔约国、常任理事国。

国共战争后期,在蒋介石的多次催促下,王宠惠最终选择去了台湾,在台一直担任司法机构最高首长。他还促成了私立东吴大学在台湾复校。1958年王宠惠病故后,安葬在台湾东吴大学外双溪校区的山坡上。


(蒋介石、王宠惠、胡汉民、伍朝枢)

小气鬼,想各种办法蹭饭

王宠惠与孙中山、蒋介石、顾维钧关系密切。早年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书院与王宠惠父亲主持的道济会堂邻近,孙中山是王宠惠家中常客。后来王宠惠在美国攻读博士和在欧洲游学期间,与孙中山也有过多次交集。1908年王宠惠在英国伦敦,遇见取道欧洲回国的留美学生顾维钧,两人一见如故。后来王宠惠出任唐绍仪内阁司法总长,顾维钧是唐绍仪一手提携的亲信,顾、王更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后来,因为王宠惠的基督教信仰、美国的教育背景,在很大程度上更促进了他与蒋介石、宋美龄夫妇的私人关系。

王宠惠是大才之人,但也有缺点,就是财迷。他做了司法总长后,家里仍不聘厨师,早餐自己随便吃点儿,中午、晚上竟然常常是去朋友家蹭饭。他蹭起饭来,手段用尽,但其实呢,也跟现代人蹭饭的伎俩差不多。比如说,下午到朋友家中,坐到六七点,主人只好留他吃饭。他还假意推脱,说时间还早,朋友再三挽留,他就不客气了,说:“有酒吗?有酒我就在这儿吃。”或者是,他请朋友去饭馆吃饭,吃完要付账的时候,他就去洗手间,或者佯装掏钱,让朋友抢着结账。常被王宠惠蹭吃蹭喝的朋友,包括罗文干、黄晦闻、周诒春、顾维钧、蒋梦麟等。(文:何玉新)

(顾维钧、王宠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