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溪潘氏大院:这座百年前的世界首富豪宅,堪称广州版“大黄宫”

 毅力君子 2023-03-16 发布于广东

广州“老房子故事”之十六

作者/郑望学(80后文旅作家)

文章图片1

山西有一座百年老房子“乔家大院”,它承载的是一代晋商乔家的历史。无独有偶,在广州也有这样一座百年老房子“潘氏大院”,它承载的是一代“十三行”行商潘家的历史。与中式传统建筑乔家大院不同的是,潘氏大院妥妥的是西洋豪宅,堪称“西方皇宫”,媲美“沙面”建筑、石室圣心大教堂、东山洋楼……

探访龙溪古地,寻觅“潘氏大院”

广州有两处叫龙溪的地方,一个是荔湾龙溪村,另一个位于河南,今海珠南华路一带,现存龙溪首约之古地名。

文章图片2

据‬《河南龙溪潘氏族谱》记‬载:“乾隆四十一年丙申,广州府城南对海,地名乌龙岗下运粮河之西,置余地20公顷,‬为了不‬忘‬福建漳州龙溪老家,定名龙溪乡。十三行总商潘振承趁四面环水之势建桥,却巧合地让漱珠桥造就了南华路最为繁华的一段时期。

南华路因地处河南地区,并祈“繁华发达”,故名。1928年民国政府拆除龙溪西约、龙溪中约等街巷兴建南华路。老广州素有“先有南华西,再有海珠区”的说法。

文章图片3

作为海珠区最早的主干道之一,南华西街一直是是“十三行”巨富们的侨居之地。在这条街上,潘家陆续建有潘氏大院、南墅、六松园、万松山房、海天闲话阁、听帆楼、晚春阁、双桐圃、三十六村草堂、梧桐庭院、花语楼等20多处亭台楼阁,被时人称作“潘家花园”。

芳园风日倍精神,屈曲高低妙出新。傍水楼台都入画,引雏莺燕故随人。”描绘的就是当年“潘家花园”的盛况。

文章图片4

如今的潘家花园,已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只有龙溪首约、龙溪二约、潘家祠道等地名,好似昭示着两百年前的南华路曾是富贵乡,似乎提醒着三百年前一个十三行家族曾经的辉煌繁华。

只是时随境迁,诸多繁华荟萃早已随时间消逝,唯一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就只剩下潘氏大院了。它作为“潘氏花园”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是目前尚存为数不多的“十三行遗迹”之一。

文章图片5

走进首富豪宅——广州版“大黄宫”

雄伟洋气的潘氏大院,坐落于南华中路231号,即今天的海珠区老干部活动中心、海珠区老年大学所在地。

文章图片6

沿着古朴幽静的南华中路一直向前,在海幢公园对面,你会发现一座黄色的高大西式建筑跃入眼帘。尽管有三棵树的阻挡,也丝毫掩盖不住它的壮观。它就是龙溪潘氏大院。

文章图片7

四周绿树掩映的潘氏大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为714平方米。建于民国初年,至今有百年历史,仍保留着当年的雄姿,并能继续居住使用。2008年12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图片8

潘氏大院初建时,南临海幢古寺园林,北濒滔滔珠江,西靠溪峡清流,漱珠桥跨其上,闹中有静。园内满植树木,以3棵鸡蛋花树和婆娑的葡萄树最为显眼。

文章图片9

主楼居中巍然兀立,宽12米,深12米,高10米,为西式混凝土结构两层楼房,折中主义风格。

文章图片10

楼前以露天石阶14级登上首层。首层高4米,大门居中,前部有深2米的方柱券廊,护栏施铁花。红木大门镶彩色玻璃,图案精巧。百叶门、木地板、铺地彩色瓷砖、彩色玻璃窗花保存完好。

文章图片11

潘氏大院是较早吸收西方建筑艺术,采用西方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建造的欧式洋楼,被诩为海珠“第一洋楼”,比同类建筑的孙中山大元帅府建造得还早。

文章图片12

走进这栋百年老楼,让人惊叹的是,柚木地板经历百年后还光亮照人。仅是惊鸿一瞥,便可想象当年巨贾们的“奢华”,说它 “媲美沙面”毫不为过。

文章图片13

首层进门为过厅,双侧有红木门通两边大厅,左右对称,各开木制百叶门通向前廊。木制的红色百叶门,大约有两三米高,是集采光、通风和保暖三种功能于一体,设计相当人性化。

文章图片14

大院二楼朝南方向的走廊,外墙有多扇红色的百叶门,走廊外墙粉刷成黄色,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熠熠生辉,美其名曰“大黄宫”。

文章图片15

一楼大厅通往二楼的木制楼梯,扶手和楼梯底部都有精致的雕刻。主楼的上下两层大厅,都有清末民初留下来的“豪华””吊灯。

文章图片16

二楼的大厅,建筑和装修透露出浓厚的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特别是大厅过道的拱门和古典的欧式吊灯。

文章图片17

一楼右侧通向地下室的砖石楼梯,护栏和柱子同样别具风格。

文章图片18

全屋各厅房靠墙一面均向外开窗采光,有窗楣、窗台、窗花。大厅全部铺设铺柚木地板,饰木墙裙。

文章图片19

所有室内构件,虽经近百年,结构依然完整,尤以木地板最为精美,光亮照人。据说,这些木地板全为进口柚木,在当时是很高档的木材。

文章图片20

整个建筑楼层在昏暗的灯光下,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

兴建豪宅竟然是为了“上班方便”

潘氏大院是“十三行”的众多行商中最显赫的潘氏家族的宅地。

文章图片21

潘氏大院有多大?据称,院内面积足有两到三个篮球场之大,房屋一字排开,北房多达30间,东西厢房各有10间,曾被外国人赞叹为“西方皇宫”。

文章图片22

至于为何要建这样一座豪宅?或许你会惊讶,竟然是为了更方便主人去上班。不得不说,有钱就是任性!

文章图片23

据说,豪宅主人潘佩如当年在粤垣电灯公司做经理。粤垣电灯公司也被广州人称为五仙门电厂,旧址位于潘氏大院对岸,如今的沿江西路。

文章图片24

彼时,广州兴起一阵在“河北”做生意、“河南”建房子的风潮。为了上班方便,潘佩如在粤垣电灯公司对面珠江河岸海幢公园附近找了一个地方,建了这座洋楼——潘氏大院。

文章图片25

潘佩如何许人也?不得不从龙溪潘氏始祖说起。

龙溪潘氏入粤始祖潘启开办了十三行之一的同文行,为公认的洋行领袖。四子潘正炜在鸦片战争前后为国出钱出力,获“钦加道卫,御赐花翎”。

文章图片26

当时的潘家有多富?据一位当时在华经商的法国人在巴黎《法国杂志》上说:“潘家每年消费值3万法郎,一家的财产比起西欧一个国王的地产还要多。”

文章图片27

而自潘家第三代潘正炜当家之后,财产总数累增至1万万法郎,而其广及华北各地财产尚未计在其中。据了解,这是当时有史料记载的“世界首富”。

文章图片28

兴建潘氏大院的潘佩如,乃潘正炜四子之孙,在清末是候选知府(花翎二品、顶戴三品衔)。民国初年曾任职于广州市咨议局筹办处、议绅清理财政局,又为议绅电力公司总理等职,创办广东公医学校医院、河南仁济留医院。

文章图片29

潘氏大院曾作为“军阀别墅”——广州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曾任广州市长的李福林的故居。2002年,这栋已有近百年的老楼,在耗资近百万装修后,被用作“海珠区老年大学”。未来,潘氏大院或会变身“十三行博物馆”,成为网红打卡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