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姓家族相声大师,创作出经典相声《打牌论》《钓鱼》《夜行记》

 积沙成塔0u3svg 2023-03-16 发布于天津

大家都知道相声界有马家、侯家、常家三个大家族。其实相声界还有一个郭家——出了四位相声名家,郭启儒、郭荣启、郭全宝,还有一个郭德纲。当然,这四位名家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共性是都姓郭。本文专讲郭荣启。

很多人都知道,郭荣启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打牌论》和《绕口令》。而很多人不知道,郭荣启还是经典小段《钓鱼》的原创作者,也是相声《夜行记》的作者之一。

郭荣启(1917—1999)出生在天津。最早他的名字叫郭荣启,40年代火了之后,海报、报纸上就用这个名字。但同时在天津演出的郭启儒跟他名字相近,所以他把名字改成了郭荣起,到晚年又恢复为郭荣启。相声演员四门功课,说学逗唱。郭荣起擅长于学。各行各业,各地方言土语,学谁象谁,装谁是谁。他的倒口(运用方言表演)流利自如,常在铺平垫稳之后甩出包袱。他的语言尺寸拿捏得准确,手势、感情合乎道理,不俗、不贪、不吵、不闹,稳中暴脆、朴中见诙谐。郭荣启有三个很出名的徒弟,一个是常宝霆,一个是杨少华,一个是谢天顺。

80岁时,郭荣启有一段接受采访的视频,讲到自己干这行第一次是8岁。“我父亲嫌我笨,不教我。就交给侯一尘了,在谦德庄那儿,就跟大伙在那听着学,各茶社全去了,鸟市有三友,有晨光,三角地一带。就这么学,学完了自己夜里就叨磨。《打牌论》,我体验生活特别深,我也爱打牌,我教了几个打牌的好友,学老太太斗牌。我们在天津南大道住,那老太太说话天津味儿,吐气特别好听,大娘找二婶,二婶找四姑,四姑找五姨,五姨找六舅妈……我们这里头讲究几个字,顶刨撞盖,三翻四抖,吃紧进错。相声这个劲头儿,语言那个高矮音,差一点儿它就响不了。”这段话随短,但基本上概括了郭先生的一生。

▲ 常宝霆 谢天顺 杨少华

郭荣启生于相声世家,父亲郭瑞林曾给“万人迷”李德钖捧哏。郭荣启小时候没念过书,不识字,父亲觉得他太笨,能吃相声这碗饭,实属不易。老郭去东北演出,让8岁的郭荣启跟师叔李瑞峰学相声。师叔给他说了《六口人》《反七口》开蒙。有一次在南市三不管撂地,围了不少人,郭荣启逗,李瑞峰捧。郭荣启没经验,心里害怕,一着急吓得说不出话。李瑞峰气坏了,当场给他一个脖溜轰了下去,自己说了段单口。

三年后,郭瑞增从东北回来,想看看儿子学的怎么样了,让他说一段《家堂令》,郭荣启说得结结巴巴,老郭一气之下打了他一顿来,又把他交给了徒弟侯一尘。那会儿侯一尘在谦德庄撂地,郭荣启就跟着侯一尘,听相声。听了一年,又到南市联兴茶社学徒。联兴茶社是马三立的父亲马德禄开创的,马德禄是穴头,周德山、李少卿、马三立、赵佩茹、刘宝瑞、李洁尘等人都在。

▲ 郭荣启 张振圻

那个时代,父亲是说相声的,教儿子可以,但传艺必须拜师。所以郭荣启拜了马德禄为师。学了《大保镖》《怯跟班》,学的日子不多,马先生就故去了。郭荣启继续在茶社打杂,扫地、摆板凳、沏茶、敛钱,没事干了,坐下来听活。他虚心求教,暗中偷活,刘奎珍、杨少奎、张寿臣、李少清、高桂清等,他都仿效,用心听,仔细记,不认识字,全凭脑子。等人家顺心了教上几段,这才学到了真能耐,真本事。为了学山东话,他特意到登瀛楼、天和裕等几家山东饭馆,向伙计们学山东话。他在《绕口令》《怯拉车》《拉洋片》中学山东话达到了很高水平。需要说一段了,就上台去说。演完了下来,挨个问老先生,这个段子我演得怎么样?请老先生指正。如果演得有进步,老先生会说:“长能耐了。”

在联兴茶社三年,郭荣启大有长进。14岁时,郭荣启离开联兴茶社,走南闯北,跑遍了大半个中国。1940年,23岁的郭荣启进了北京启明茶社,给10岁的常宝霖捧哏。除了在启明茶社演出,他还赶其他园子,有时也逗哏。因为逗得效果不错,一来二去他就以逗哏为主了。不久,刘宝瑞从济南回北京,也进了启明茶社,他们俩搭了伴,互为捧逗(行话叫“打铁”)。两人应电台的零点相声节目,一连播演四个月不翻头,演出了《怯拉车》《闹公堂》《喝寿木》《财迷回家》《铃铛谱》《门头沟》《朱夫子》《打油诗》等段子,很快红遍北京。

▲ 郭荣启 李寿增

随后,郭荣启回到天津。正是精力旺盛的年纪,经常是下了杂耍园的日场就去电台播音,吃过晚饭再赶到群英、小梨园、大观园几家场子演晚场。他先后跟于俊波、刘奎轸搭档,最后找到朱相臣。朱相臣票友出身,是张寿臣的徒弟,捧哏表演时声音和相貌结合得好,语言幽默,翻出的包袱含蓄,有回味。1953年,两人加入了天津电台广播曲艺团。

天津电台广播曲艺团的相声演出,有郭荣启朱相臣,常宝霆白全福,赵佩茹李寿增,马三立张庆森,还有俩单口,常连安和张寿臣。苏文茂那时还没什么名气,给他捧哏的全长保跟常宝林去了兰州,正巧郭荣启生病休息,一歇就是两三年,朱相臣改为给苏文茂捧哏。

▲ 郭荣启 常宝霆 于浮生合影

郭荣启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却擅长创作。他的经典段子《打牌论》创作于40年代。有一个老段子叫《赌论》,讲抽签儿、押宝、掷骰子等赌博方法。郭荣启会使这个段子,但效果不理想。后来他发现,抽签儿、押宝、掷骰子大多是在赌馆里,接触的人毕竟是少数,而打麻将却很普遍。所以他就想把这块活改成打麻将,再加上老百姓经常玩的推牌九、斗十和。他家附近胡同儿里染料铺于掌柜的太太爱打牌,总招几个麻将迷来院子里打牌。

郭荣启就总去看,于太太让他打四圈,他也不打,只在旁边观察,这些牌友输钱时垂头丧气、赢钱时眉飞色舞、停牌时紧张燥动、思前虑后不敢放胆出牌,都被他记在心里。《打牌论》于40年代火爆天津。当时曾在同一个剧场连演十几天,场场爆满,郭荣启提出换演《拉洋车》或《黄鹤楼》,但观众不同意——你可以加演别的,但一定要说《打牌论》。

▲ 郭荣启 常宝霆 李文华 侯耀文等

▲ 张寿臣 马三立 郭荣启等

侯宝林的相声代表作《夜行记》,也是先由郭荣启创作完成的。这件事还成了相声界的一桩“公案”。 1954年,郭荣起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交通大队郎德沣、陈文海等人写的相声小段《夜行记》,觉得题材不错,不足之处在于四个段落不是一条线串起来的,缺乏艺术性。郭荣启想把这个段子搬上舞台,他借鉴传统段子《怯拉车》的技巧,用相声的语言、对话、结构,对原作进行了重新整理,在这个段子中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故事和感悟——

1936年,郭荣启在天津法租界海大道(今大沽北路)借师哥李寿增的自行车学骑车,差点被洋人的汽车撞上,法国巡捕反而来抓他,他顾不上腿疼,骑上车就跑。1941年,郭荣启和常宝霖在北京时,晚上俩人11点骑车回家,在皮裤胡同掉进了挖开的下水道里。在他们之前已经掉进去了一个人。这人爬出来正在沟边修车,见他们过来,大喊“站住”,郭荣启一愣神,连人带车都冲了下去……为了赶场,他骑车还撞过三轮,自行车头顶过汽车车尾。这些亲身经历,他在整理段子时都用上了。所以在这段相声中,一辆闸不灵、灯不全、除了铃铛哪都响的自行车,一位骑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的夜行者,不遵守交通规则,给自己惹了祸,给行人添了麻烦,闹出了许多洋相。

《夜行记》在天津首次演出后,观众反响强烈。并到北京作了汇报演出。现在仍活跃在茶馆舞台的天津相声老艺人刘文步,是郭荣启的表弟。刘文步说,郭荣启的父亲郭瑞增是他的姑父。他谈到《夜行记》时说,最早这段相声里都是天津的地名,不知怎么到了侯宝林手里,把地名改成了北京的地名,刘文步还说,郭荣启为这件事大病了一场。

▲ 郭荣启 张振圻

郭荣启确实是擅长创作。50年代初,他还根据天津市井流传的一个小笑话儿,整理创作了相声《钓鱼》。后来由马三立、张庆森合作改编成对口相声。1958年,高英培、范振钰对这个段子进行改编再创作,1962年完成录音。也就是说,《钓鱼》是由相声界的五位高手最终打磨完成的。

在天津广播曲艺团期间,郭荣启把原来演出的许多传统相声进行了整理修改,如《打灯谜》《婚姻与迷信》《改行》《学评戏》《卖布头》《绕口令》。1957年,他到天津市曲艺团任教员。在教学的同时,根据传统相声《考高眼》整理改编为单口相声《杠刀子》。把原作中主人公——高眼的妓女身份改成酒馆老板娘,删去了不健康的趣味,既纯洁了内容,又保持了原有的语言技巧。

▲ 郭荣启 马三立

郭荣启还有一段经典。1962年,他与马三立、赵佩茹在中国文联礼堂演出了《扒马褂》。郭荣起逗哏,马三立腻缝,赵佩茹捧哏,三人各有绝招,大显神通,礼堂内笑声不绝,掌声如潮。说《扒马褂》的相声大师非常多,比如万人迷、马德禄、周德山;张寿臣、常连安、赵佩茹;张寿臣、马三立、赵佩茹;马季、刘宝瑞、郭启儒。郭马赵的版本毫不逊色。

郭荣启家一直住在河北路,他的子女中没有说相声的。80年代,郭荣启邀请比自己年长三岁的张振圻给自己捧哏。张振圻(1914—1989)出身曲艺世家,父亲张筱泉是西城板艺人。张振圻早年唱过时调,说过评书,后改说相声,问艺于周德山,拜李寿增为师。他曾在南开相声队为魏文华捧哏。现在流传下来的《天津评书》就是他创作的。郭荣启1984年版《打牌论》,出场时是搀着张先生上台的。张振圻有两个徒弟,一个是常说评书的王文玉,一个是现在天津相声茶馆的名角佟守本。张振圻去世后,郭荣启又由马志存捧哏录制了《拉洋片》《怯拉车》等几段节目,如今在网上还能找到视频。(文:何玉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