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观止 | 史海探珠——《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四)

 昵称503199 2023-03-16 发布于湖北

图片

史海探珠

【题注】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段话众位耳熟能详,毕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名满天下,一身系蜀汉之安危,他“两表酬三顾”,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做了两件大事,分别是“征南”和“伐魏”,七擒孟获稳定后方,六出祁山则无功而返,最终“志决身歼军务劳”,一病逝于五丈原军营中。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历来被文人墨客赞美、讴歌,称之为名臣楷模,是尽善尽美的“完人”,诸葛亮也确实有些完美主义,例如“事必躬亲”,以至于积劳成疾,撇下未竟的蜀汉统一大业,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千古遗恨,无不令人惋惜。

点击查看*☞ 《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一)

点击查看*☞ 《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二)

点击查看*☞ 《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三)

《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原文

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破贼,乃为贼所破,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者,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点评:街亭丢失导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大好形势急转直下,蜀汉军队退守汉中,筹划多年、壮志满怀的首次北伐就此夭折。诸葛亮斩马谡的心情是沉痛、复杂的,在他的涕泣中,可以看到悔恨、自责,也可以看到担当和奋起。诸葛亮勇于承担自己用人不当的过错,他先是上《街亭自贬疏》“自贬三等”,作为对自己的处分;然后《劝将士勤攻己阙教》,总结经验教训,进行补救;同时“厉兵讲武,以为后图”,准备再次出师北伐。

秋八月,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点评:司马懿谨遵魏明帝“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指示,避其锋芒,采取以守为攻的战略,欲待蜀汉实力耗尽后一鼓作气击败之。诸葛亮欲以激将法激司马懿出战,送其“巾帼妇人之服”以示羞辱,而为平息魏将出战的高亢气焰,司马懿故意装怒,上表请战。魏明帝洞察其中奥妙,严令不准出战,君臣配合恰到好处。而因司马懿的谨慎、低调,能忍常人不能忍之辱,导致诸葛亮请战不得,使蜀魏战争成为持久战。

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点评:诸葛亮素来“夙兴夜寐”“亲理细事”,杨颙曾对此直谏,但他依旧“殚精竭虑”,司马懿闻后断言:“亮将死矣。”一语成谶。

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闻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懿按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诸军还成都,大赦,谥诸葛亮曰忠武侯。

点评: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描写,诸葛亮与司马懿斗智斗勇,交锋过程中互有胜败。但总而观之诸葛亮之智谋远在司马懿之上。诸葛亮“弹琴退仲达”“斗阵败仲达”“妆神惑仲达”“上方谷火烧仲达”“死诸葛走生仲达”等事例足以表明诸葛亮之智非司马懿所及。但他终因劳累过度,忧劳成疾,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遗恨,确实令人惋惜。

(节选自袁枢《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有删改)

【注释】

⑱箕谷:山谷名。在今陕西省勉县褒城镇北十五里箕山中。

⑲司马懿(179—251年):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政治家,西晋的奠基者。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世族出身。嘉平三年(251年)八月卒。

⑳辛毗(pí)(生卒年不详):三国时魏国大臣。字佐治,颍(yǐnɡ)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及三国时期人物,原属袁绍部下,后来归顺曹操,为魏国重臣。

㉑姜维(202--264年):字伯约,天水冀(今甘肃省甘谷县东南)人。诸葛亮出祁山时归降蜀汉,拜征西将军。亮卒,屡伐魏无功。后主出降,维得敕始降魏。后为乱军杀死。

㉒杨仪:字威公,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人。为人干敏,诸葛亮以为参军。亮卒,仪领军还,复讨杀魏延。自以功大,当秉政,不遂,诏废为民。复坐上书诽谤,自杀。

㉓赤岸:地名。在今陕西省留坝南。

图片
图片

思考题

陈寿评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从文中看,他有以下特点:①挥泪斩马谡,是严厉执法,不徇私情;②上书自贬三级,是知错就改,勇于自省;③夙兴夜寐,是勤于政事,鞠躬尽瘁;④得对手司马懿赞叹,是调度有方,善于军事。

图片
图片

参考译文

有人劝说诸葛亮再次发兵,诸葛亮说:“大军在祁山、箕谷之时,人数多于敌军,却没有打败敌人,反而被敌人打败,问题不在于兵少,而在于我一人(思虑不周)。如今我打算减少兵将,明确赏罚,反思过失,为将来找出一些能够随机应变的方法,如果不能这样反思,即使兵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从今以后,凡是一心为国家分忧效忠的人,只要多多指出我的过失,那么北伐大事就可以成功,敌人就可以被消灭,功劳就可以跷足而待了。”于是考察(并奖赏哪怕是)立下微小之功的将士,甄别(并表彰为国捐躯的)壮烈之士(加以抚恤),引过自责,将自己的过失在国境内公布,训练士兵、讲习兵法,作为将来进取的图谋。(结果,)将士干练精简,民众忘记以往的兵败(重树信心)。

魏明帝青龙元年(233年)秋季八月,司马懿同诸葛亮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多次进行挑战,司马懿坚守不肯出兵。诸葛亮于是把妇女使用的头巾、发饰和衣服送给司马懿。司马懿恼羞成怒,上表请求出战。魏明帝派遣卫尉辛毗手持符节作为军师来节制司马懿的军事行动。护军姜维对诸葛亮说:“辛毗持节来到,贼军不会再出来作战了。”诸葛亮说:“司马懿本来就无心作战,之所以坚持要请求出战,是为了向他的部众表示自己敢于用武而已。将领在军中,君主的命令可以有不接受的,如果他能制胜我军,哪里用得着远隔千里而(向魏明帝)请求作战!”

诸葛亮派遣使节来到司马懿军中,司马懿(向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军务的繁简,但不打听军事情况。使者回答说:“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还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周围的人说:“诸葛孔明进吃得少而做事多,能够活得久吗!”

这月,诸葛亮在军中去世。长史杨仪整顿军队撤退,百姓跑去报告司马懿,司马懿追赶汉军。姜维命令杨仪掉转战旗方向,擂响战鼓,像是要对司马懿发动进攻。司马懿收军后退,不敢向前进逼。于是杨仪(命令军士)结成战阵离去,进入斜谷之后才发丧。百姓为此事编了一句谚语,说:“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司马懿听到后笑着说:“(这是因为)我能够意料(诸葛亮)活着,不能意料(诸葛亮)已死的缘故。”司马懿察看诸葛亮驻军扎营的处所,感叹说:“真是天下的奇才啊!”(他率军)追到赤岸,没有追上蜀军而撤还。(蜀国)各路大军返回成都,(汉主)大赦天下,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毕光荫 / 栏目副主编:周敏璐 

 审校:张婷、周敏璐 / 责编:杨衢

往期推荐

必读

史海探珠——《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必读

史海探珠——《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

必读

史海探珠——《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

必读

史海探珠——《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

必读

史海探珠——《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齐》(下)

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回复:文言观止,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