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佟睿睿 舞的情和意

 阿里山图书馆 2023-03-16 发布于北京

不论是经典改编芭蕾舞剧《红楼梦》,

还是切中人工智能热题的

当代舞剧《深 AI 你》,

舞剧编导佟睿睿创作的准则是:

解读文本故事,

再把故事用舞蹈的方式搬上舞台。

而舞蹈的本体,

是生命、情感和美。

图片

入夜,中央芭蕾舞团的排练厅灯火通明,已经远远超出预计工作时间,问题出在了芭蕾舞剧《红楼梦》黛玉试装上。

“这个不对。黛玉应该是更灵动的感觉……”编导佟睿睿微微摇头。

图片

佟睿睿(中)为舞剧《红楼梦》的演员调整服装

黛玉应该是一缕烟,弥漫、飘忽如纱。她是“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是宝玉求而不得的白月光,是大观园女儿世界清澈的象征,是千古经典的文学形象。

为中芭创排芭蕾舞剧《红楼梦》,让佟睿睿一以贯之的创作理念得到了更深层的展示。“芭蕾舞剧《红楼梦》绝不是把《红楼梦》的故事再演一遍,或者用芭蕾的语言再跳一遍。舞剧有自己的艺术逻辑和呈现手法,文字、对白中的感动可能早舞剧舞台上是一个动作、一个意象、一个空间的流转,这是舞剧的魅力所在。”

让舞蹈打动人

对于纯艺术舞蹈,佟睿睿早已驾轻就熟。

这位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国家一级编导,2000 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中国舞专业,以毕业作品《扇舞丹青》完成四年大学学业,舞者单手持扇,扇舞之中隐藏着剑法,“以戎装心态舞闺门情致”。这正好被古典舞系老师慧眼所识,又恰逢舞蹈“桃李杯”比赛在即,于是把小小的身韵性扇舞扩展、创作成一个参赛作品,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之后,她为朱洁静、刘迎宏创编了《根之雕》,为陈颖洁创编了《绿带当风》,为唐诗逸创编了《碧雨幽兰》《乡愁无边》,为秦熙创编了《春闺梦》,为华宵一创编了《罗敷行》《点绛唇》……

作品多次获得全国舞蹈比赛、“桃李杯”“荷花杯”舞蹈比赛金奖、银奖。最为夺目的《扇舞丹青》更是荣获由原文化部主办的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金奖,并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投资拍摄了电视版本,在第二届电视舞蹈大赛中荣获金奖。诚然,奖项并不能代表一切。“从接触和创作舞剧开始,我总有一种感觉,就是中国舞剧好像总是被困在圈圈里走不出来。”佟睿睿一心求突破,从第一部舞剧作品《南京 1937》开始,到《水月洛神》《一起跳舞吧!》等,一发不止。

图片

参与芭蕾舞剧《红楼梦》制作的中芭领导对《一起跳舞吧!》也印象颇深,当年中芭也曾有意将其变成芭蕾作品。《一起跳舞吧!》以当代都市生活为题材,讲述都市人的困惑和迷茫,并于舞蹈中重新寻回简单、快乐和自我的故事。主人公浦生及身边白领同事、清洁工、快递员、城管队员、老板等社会人群鲜活入戏,在戏剧性、情绪性、内心化舞蹈中,以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呈现出当代年轻人在都市打拼但又夹杂在梦想和现实之间的真实生存状态,并以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去演绎。

“快结束的时候,观众也跟着手舞足蹈起来,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都沉浸在欢快的舞蹈中。”《一起跳舞吧!》之后,佟睿睿似乎打开了另一个频道,让舞者能与故事勾连,让观众能和舞者共鸣。

“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舞剧,而是给出一个舞台,让舞者来表达自己,用身体、用各种最迫切的方式来表达。表达的不是传统的王子和公主的故事,而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将'我们’的感动通过舞蹈呈现出来。感动本身就是不平静、有律动的。人们会有表达的欲望,不一定是语言。人们会从舞剧中获得感动,这感动本身包含着'动’的可能。”佟睿睿说。

《一起跳舞吧!》曾留下遗憾,因为合作方变更等原因,未能持久地演下去。另外,“这部作品本就是一部非常个性化的舞剧,导演、演员的时间始终无法完全合拍,曾经的演员也有很多已经离开了舞台”。心血之作就此搁置,这也是佟睿睿的一个遗憾。因此对于创排中芭版《红楼梦》,她夹带了一点小小的私心,这也是她格外期待的一点:“院团有稳定的创作安排,能给作品足够的时间打磨,让它在不断登台的过程中持续完善、精进,不会因为各种因素掣肘使得作品无疾而终。毕竟,能用一颗恒心和匠心去面对作品,无论对于创作者还是表演者都是很宝贵的。

图片

舞剧《红楼梦》剧照

被作品推着走

疫情阻碍了排练、登台,阻碍了观众进剧场,打乱了工作和生活节奏,但没能阻断创作。特别是刚过去的 2022 年,一完成《深AI你》,佟睿睿便全面投入到芭蕾舞剧《红楼梦》的创作之中。好在,灵感源自积累而非灵光乍现,佟睿睿称自己是被作品推着走的创作者。

接到中芭抛来的橄榄枝是在两年前,而中芭有意创作芭蕾版的《红楼梦》已“蓄谋”多年。这部古典文学名著,无论是内涵与体量都让人不敢轻易动手,直至 2022 年10月底才数易其稿最终形成舞台台本。当芭蕾舞剧《红楼梦》在排练厅打磨时,继舞剧《朱鹮》《大河之源》之后,佟睿睿打造的“生态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深 AI 你》,也是国内首部聚焦人工智能未来的舞剧,也在同步计划试演了。

那是个关于“AI”的故事,它以“谐音梗”式的名字《深 AI 你》,讲述了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并用艺术的方式展开想象和思考。舞剧《深 AI 你》在深圳推出,原本定于 2022 年年底首演,因为疫情,无奈延期至 2023 年 3 月,此后的巡演计划也已排开。

图片

佟睿睿(右)在为舞剧《深AI你》演员调整服装

对于一贯坚持突破的佟睿睿而言,这也是她作品中最另类的一部。无论是《朱鹮》还是《大河之源》,创作始终围绕着人和他者的关系在进行,《深 AI 你》显得更具前瞻性。她说:“人工智能的崛起可以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也可能是最糟的。”

事实上,近年来关于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舆论一直陷入争论之中。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人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不少人也忧心忡忡:人工智能与人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它会不会有朝一日取代人类?《深 AI 你》提供了一个艺术家的视角,给冰冷的科技安置了一颗温暖的心。

剧中人物在科幻和真实中游走,在冰冷和温暖间试探,最后落脚在一个“爱”字上。充满未来感的舞台上,弥漫着的理想主义色彩。不复杂的故事里,主人公小海从咿呀学语到蹒跚踱步,以近 40 个画面、20 多个舞段呈现出独特的舞剧风格,传递着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人们习惯了舞剧长于抒情短于叙事,习惯了看丽人与传说,以美的状态施施然呈现。似乎天然限定了舞剧只能讲它擅长讲的故事。“这其实涉及'舞’和'剧’的辩证关系。我们经常说舞剧编导要有结构的能力,因为舞剧不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舞台艺术,文学剧本完稿后,我们需要转换思维,将文本内容转换成形象、结构、调度,从而完成创作。”佟睿睿解释,舞剧不是“直译”文学剧本,创作者需要进行消化理解并提炼,再寻找具体的形式,最终以舞蹈的方式呈现在舞台上。从具体至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最历练编导。事同此理,芭蕾舞剧《红楼梦》也绝对不是用舞蹈的方式把这出悲金悼玉的梦简单地演一遍。

图片

佟睿睿为演员演示动作

不止步于舞台的创作者

不能进剧场的日子里,舞蹈在短视频平台特别容易出圈。戏剧、电影、游戏领域的合作者找来了。这是原本小众的舞蹈,见证奇迹的年代。

佟睿睿与知名网游《逆水寒》《绝对演绎》合作已是第四年。最早的《雨霖铃》在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以下简称 B 站)惊艳亮相,紧随其后的《鸿音》,一周内的点击量就突破了 500 万,之后的《洛阳旧事》引发“扒学”热潮,最近的“山海经”系列舞蹈《青鸾》,再度冲上 B 站热搜,点击量一天就突破百万,几支舞蹈的点击量如今还在上涨之中。

图片

佟睿睿(左)在网游《鸿音》舞蹈视频拍摄现场做动作示范

舞蹈演绎下,有一代舞姬李师师的国风飘逸,有敦煌的飞天仙子,有李裹儿的瞬间喜悲,有青鸟的灵动矜持。藏经石窟的岁月沧桑里有阵阵梵音,壁画上的佛像翩然起舞;雪山桃花的清冷衬托上古神兽的炙热,玩家被惊艳,游戏迷“粉”上了舞蹈演员唐诗逸、李祎然……《雨霖铃》《鸿音》《洛阳旧事》《青鸾》,佟睿睿四次出手,都直接在 B 站掀起风潮。

舞蹈闯入了新的创作空间,但并非单纯为突破而来。“线下演出时常停摆,人们希望借助线上去吸引更多人关注的时候,传统的舞台艺术有点玩不转了。网络带来了破圈,但是破圈之后的路怎么走?”不断突破自己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我们看到“唐宫夜宴”“水下洛神”视频语言的突破似乎已经到了天花板,出道即巅峰。然后呢?当舞蹈吸引来更多关注,我们还能给观众们提供什么?

单纯数字的冲击往往容易让人兴奋,线下得演多少场才能有 100 万观众?“这是从前做梦都不敢想的,是很好的普及方式,即便有人是奔着某位演员而来,但点击进来后触碰的是艺术。创作者必要面对和适应这个时代。当疫情消散,相信会积累出一些热爱艺术、肯走进剧场的人。”佟睿睿说,“先吸引观众,让观众获得审美愉悦。等有了感受,再次选择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同分辨。关键是,那时有没有好作品去承接?”

舞蹈的本体在于生命、情感和美,形式上可以不断跨界,回归,跨界,再回归。对于尝试,还是要持包容的态度。至于线下或者线上,不用计较究竟是开启了一个新阶段,还是终结了一个旧篇章。

图片
图片

佟睿睿在舞剧《红楼梦》的舞台上

Q&A 探寻编导秘笈

Q:您平时喜欢看什么作品?对您的创作生命力有帮助的是经典作品还是先锋实验作品?

A:我想是经典作品。我比较喜欢宏观的东西,喜欢透过历史看。对于创作题材,

需要有能够引起我深入思考的东西。这是我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Q:舞蹈呈现出来都是美的,您怎样理解美?

A:如果一支舞蹈给观众带来审美愉悦,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舞蹈又似乎需要表达些什么。就像德国舞蹈编导皮娜·鲍什说的,你为什么要舞蹈?在这个层面上,舞蹈又不单纯只是用来欣赏的,它可以表达观点、态度和意义,当然也可以不表达任何东西。即使是美,也是有力量的,也可以是深刻的。比如,我们通过肢体语言展现文化的浓度,书写历史的厚度。

Q:过去的几年里,舞剧作品出圈几乎形成冲击波,比如《永不消失的电波》《醒狮》《只此青绿》等等,您觉得舞剧的功能在当下是否该被重新定义?

A:有开放的视角便会拓展舞剧的功能,归根到底是创作者的思考能力。不断尝试探索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我想应该是对思考能力和创作能力的锻炼,也是考验。去触碰、去思考才能去呈现。舞剧的艺术价值不应被低估,舞剧创作者可以用自己的作品去影响和改变公众对舞剧的认知。

文:姜琳琳

图片提供:佟睿睿

编辑:文珊

美编:张琳琳

排版:马飞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