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BPM 全要素流程管理方法论 | 管理体系的要素化解构

 万里潮涌 2023-03-17 发布于浙江

如上图所示,管理就是管 “体系”(《管理就是管体系》)。管理体系是 “管理” 这组动作所及的直接对象。《ISO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中对于体系、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如下:

  • 体系: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 管理体系:组织建立方针、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体系中关于质量的部分。

    以,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的一个子集。

    事实上,任何职能类的管理体系,比如运营管理体系、流程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都是企业管理体系的一个子集。

EBPM 全要素流程管理方法论认为:管理体系是组织用于建立方针、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一组管理要素所构成的统一的整体;是组织开展预测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决策等闭环管理活动的直接对象(详细说明参见《管理体系:管理要素构成的整体(下)》)

那么,什么是 “管理要素” 呢?熟悉 ISO 质量管理体系的人往往会认为 “管理文件” 和构成文件的 “文件条款” 是 “要素”。比如,程序文件是要素,ISO9001 标准中的 4.1 条款是要素。

图片

如上图所示,由于现在企业管理体系的载体通常是一份份的文件,所以将文件和文件条款理解为 “要素” 也没有什么问题。确实,一个个条款,一份份文件构成了企业的管理体系。

图片

企业内部的所有管理文件构成了企业管理体系,而这些文件中有关质量的部分,构成了质量管理体系。上图所示,是 ISO 质量管理体系常见的文件类别,包括:质量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和管理记录等。

图片

如上图所示,“管理标准” 属于 EBPM 26 类管理要素规则类文件中的 “标准” 类要素。

图片

如上图所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属于 EBPM 26类管理要素规则类文件中的 “程序” 类要素。

图片

如上图所示,《作业指导》属于 EBPM 26类管理要素规则文件中的 “指导” 类要素。

EBPM 26 类管理要素中将管理文件细分为以下 5 类要素:

  • 标准文件:企业内外部的标准。

  • 程序文件:依从标准文件或标准文件条款所编制的管理文件。

  • 作业指导:完成具体业务活动的详细说明和操作指南。在ISO 9000中认为 “活动” 是最小的工作事项,这一点 EBPM 方法论完全认同。

  • 管理制度:非基于标准文件制定的各种管理文件。这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没有依从任何其他文件而编制的管理文件;二是依从非标准类文件,比如集团制度而编制的管理文件。

  • 知识文档:基于 ISO9000 的说明,组织的知识是组织特有的知识,通常从经验中获得,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所使用和共享的信息,而记载这些信息的文档,就是知识文档。

在本人出版的《流程管理风暴》一书中将 26 类管理要素分为 “独立要素 ” 和 “复合要素” 两大类。所谓 “复合要素” 即除其本身原创的要素外,还要引用别的要素共同构成该要素的本体。具体来说,文件类要素都是 “复合要素”,每一份文件都是由更小的要素构成的,也就是通常大家理解的 “文件条款”。

是的,“管理文件” 这类要素是由 “文件条款” 构成的,这一点大家很容易理解。比如,我们经常会将 ISO9001标准中的条款称之为 “要素”。

那么,“文件条款” 是要素的最小 “颗粒度” 吗? 还可以再细分吗?

答案是肯定的,即 “文件条款” 这个要素还可以细分,最多还可以细分为 21类要素。

图片

比如,程序文件条款或者附录中列出的 “管理记录” 就是一类要素。

图片

上图所示是某组织的《质量管理手册》,其中《质量目标》这一条款就是由 “绩效指标” 这类要素构成的。

图片

如上图所示,同一份《质量管理手册》中 4.4.3 主要识别过程中的内容,描述的是 “职能流程” 这一类要素。

图片

图片

再以某组织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第 4 章中对于职责的说明为例,这个条款虽然看上去很简短,却可以解构出多达 3 类要素,分别是:角色、组织和职责。其中,“不合格品审理委员会” 是一个跨部门的组织,不是企业组织架构图中的一个节点,不会专门针对这个对象进行定编、定岗和招聘。所以,这是一个 “角色”;而 “质量管理部” 是组织架构中的一个节点,属于 “组织”。在 4.0这一条款中,将不同的 “职责条款 ”分配给了 “角色” 和 “组织”。当然,这里所谓的分配,就是用文字描述一下。

图片

综上,以文件为载体构建的管理体系,是由一组 “文件” 类管理要素构成。而每一份 “文件” 又是由 “文件条款” 构成的。“文件” 和“文件条款” 是通常对于管理 “要素” 的理解。

但是,正如本文所述,还可以再将 “文件条款” 进行解构,进一步拆分出 21 类描述不同功能特性的要素,这21类要素加上 5 类文件类要素,构成了 EBPM 方法论中的 26 类管理要素。

那么,为什么还要将 “文件条款” 这类要素继续解构呢?意义和价值何在呢?本公众号的下一篇文章《一体化管理体系:基于要素的整合,才是真正的体系整合》将加以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