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类眼部疾病你在意过吗?不仅仅是炎症

 文香阁 2023-03-17 发布于河北
导语:国内神经眼科患者每年新增约500万例,其中视神经疾病患者达360万例。在360万例视神经疾病患者中,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最常见。

2018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将视神经炎纳入第一批罕见病少见病目录。视神经炎需要引起广大医生、广大群众特别关注。

为提高大家对视神经炎的认知、增强疾病的防范意识,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电
视频道(CHTV)携医学论坛网特别邀请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眼科主任魏世辉教授,就视神经炎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专业解答。



01
视神经炎特点及分型

视神经炎作为中青年人高发的一种致盲性眼病,其致残率和病死率相对较高,分型也很复杂。

2015年,临床通过诊断标志物,然后用核磁影像将视神经炎分型;2018开始按照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抗体作为分型的依据。

Image
图源:Pixabay

新的《视神经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按照病因进行分类,视神经炎可分为三类:

  • 脱髓鞘视神经炎可引起急性或亚急性视力下降,是青壮年视力丧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伴AQP-4抗体阳性的患者,致死率达5%,21%会永久致残,还有50%的患者会失明。能够正确诊断这类疾病,非常有临床价值。

  • 感染和感染相关的视神经炎,包括结核、梅毒、艾滋病、衣原体、疟疾、乙肝等。

  • 自身免疫及自身免疫性相关视神经炎,例如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等。


02
视神经炎常见致病原因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骨髓干细胞建立了两种免疫系统,分别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自身免疫疾病是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而导致组织受损的一类疾病

视神经炎患病机制主要是B细胞产生的抗体,透过血脑屏障攻击中枢神经系统的星型胶质细胞上的蛋白,抗原、抗体结合后引起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以及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最后,星型胶质细胞损伤,与它相连的少突胶质细胞也跟着受损,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导致脱髓鞘、轴突的损伤,最终导致神经元坏死、凋亡。

魏世辉教授强调,视神经炎一般都有诱发因素,例如感冒、过度吸烟、饮酒、接种疫苗等,产生眼眶周围痛眼球转动痛,同时伴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颜色辨不清特别是红绿色),天内发展到无光感。症状一旦出现,要及时就诊。

Image
图源:Pixabay

值得注意的是,视神经炎的出现一定会伴随眼球转动痛或者是眼眶周围痛。


03
临床如何诊断视神经炎

首先,疾病症状一旦出现,如果询问患者有接种疫苗、感冒、病毒感染等诱因,就能够排除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Image
图源:Pixabay

其次,标志物抗体AQP-4抗体和MOG抗体的应用,对临床诊断视神经炎至关重要。

核磁技术的进步,也能够帮助医生准确找到病灶。

OCT是一个革命性的发现,
有了OCT以后,不用做电生理检查,也能很容易地诊断疾病是视神经疾病还是视网膜疾病


04
视神经炎的治疗进展

魏世辉教授表示,对于视神经炎的急性期患者,临床上使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治疗,不建议打球旁激素和口服激素

有条件的话可以做血浆置换或使用血液的黏附技术,过滤掉血液中的抗体和大分子的炎性物质。

Image
图源:Pexels

对于不适于接受血浆置换治疗的年老体衰患者或是儿童,使用丙种球蛋白较安全。

视神经炎最重要的特点是部分患者经治疗后会反复发作,呈复发-缓解的多相病程。有研究证明,视神经炎复发一次视力比前一次患病下降1.4倍特别是AQP-4抗体阳性患者因此早期用药很关键

部分没有条件再就医的乡村地区患者,可使用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例如:强的松10毫克或5毫克,连续用数年甚至十余年;另外,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等药物也能够长期服用,但要监测肝肾功能和血常规,以防出现骨髓抑制或肝肾功能损害。

通过B细胞耗竭剂,将B细胞耗竭,让B细胞不再产生抗体,进而达到缓解疾病再复发作用

Image
图源:Pexels

还有一类新的研究,单抗类的精准免疫炎性因子的抑制,临床上有托珠单抗、萨特利珠单抗、奥法妥木单抗等,这些单抗类的药物,使用安全有效,缺点是价格贵。

魏世辉教授表示,视神经炎没有彻底治愈的概念,医生只能将疾病控制得相对稳定,让患者不复发、维持现状是最好的结果

Image
图源:Pexels

生活中为避免疾病复发,魏世辉教授建议患者不要做剧烈的运动,不要短时间内出汗,不洗热水澡、泡桑拿,保持情绪平和、稳定,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不吸烟,不饮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
Image

 魏世辉

解放军总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解放军总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 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神经眼科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眼科专委会 主任委员
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导师
《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等期刊编委
来源:CHTV百姓健康、医学论坛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