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革命圣地井冈山去缅怀先烈,去韶山寻找一伟人的足迹是我多年的愿望。在建党百周年前夕,怀着对革命圣地的向往,对毛主席的怀念,携妻与大学同学莲芳夫妇一道,乘坐重庆开往长沙的列车,终于实现了我的这一愿望。 革命摇篮井冈山 列车头天下午四点从重庆北站出发,第二天早上六点天刚麻麻亮,我们到了长沙。在当地导游的引领下,我们转乘大巴前往井冈山。经四个多小时的旅行后,井冈山的标志性建筑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一行下车拍照留影后,又继续前行到茨坪,在井冈山博物馆附近住了下来。当天下午,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游览了黄洋界哨口、井冈山火炬广场。 当我们来到火炬广场,远眺雄伟的井冈山主峰,俯瞰茨坪全貌,矗立在薪火相传的火炬下,红色的地毯配以巨型的红火炬,让人油然而生肃穆和敬畏之感。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回响在耳边:“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从无到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这首歌的歌名叫《人民军队忠于党》,发表于1960年的军旅队列歌曲,雄壮激昂的曲调一直伴随着人民军队成长壮大。 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中段,与广东、湖北、江西、湖南交界,周围五百里全是峭壁山崖,古木参天,只有五条山洪冲成的小道通向山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一块“浸透着烈士鲜血的圣地”。1927年10月毛主席带领秋收起义的队伍,朱德带领参加南昌起义的队伍在井冈山会师,后和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原在井冈山上的袁文才、王佐的两支小规模农民地方武装会合,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粉碎了蒋介石的多次大围剿。八角楼里灯光亮,挑粮路上笑声,黄洋界上炮声隆,井冈红旗天下扬。正是在井冈山,工农建立了自己的武装,革命有了立足点。毛主席和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只有两年多时间,但正如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时对随行人员说的:“井冈山不愧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没有井冈山的斗争,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1965年5月,已是72岁的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继1928年写下《西江月·井冈山》后,又写下了壮丽的诗篇《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井冈山是一座浸满无数革命烈士鲜血的神圣的井冈山。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祭奉着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牺牲的4.8万多名革命先烈,其中有姓名可考的只有15744人,无名英雄达到3万多人。此外还有76位新中国成立后逝世的重要领导人和老红军。 为缅怀在井冈山斗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第二天清早,我们早早就乘车来到井岗山革命烈士陵园。在参观拜谒烈士的人山人海人群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农民、学生团体,多数队伍都穿着灰色的红军服,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候开门进园参观。在队伍里有一支抬着个大花圈的团队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花圈上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杇,三十八军子弟敬献。”原来他们是三十八军的子弟。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地处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岩峰上。陵园于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并开放参观游览。陵园整体建筑包括陵园门庭、纪念堂、碑林、雕像园、纪念碑五大部分。我们一行走进陵园依次进行参观。在烈士陵园里,我们聆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早已两鬓斑白的老人家跪倒在地,泣不成声。一边哽咽,一边说'展程,我今天终于在这里找到了你,我现在才来看你,你不会责怪我吧’……”这位老人就是在井冈山斗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王展程的遗孀段子英。当解说员说到王展程参加革命后,在井冈山根据地与妻子段子英喜结连理时,大家的表情都有着喜悦轻松感;而当她逐渐说到反围剿战斗的残酷,夫妻二人被迫转移,王展程被敌人处决时,还没来得及与妻子道别时,游客们的脸色渐渐肃穆,表情凝重,许多人都几欲掬泪…… 王展程烈士仅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牺牲的4.8万多名革命先烈中的一员。听了解说员的介绍,心里感到非常的难过。尽管来烈士陵园拜谒烈士的人很多,但大家的心情都十分沉重,没有高声喧哗的声音。 当我们走出陵园时,大家都发出了:“井冈山真是革命的山,英雄的山。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得不容易!”的感叹。 颂歌一曲唱韶山 我们一行离开井冈山前往一代伟人的故乡--—韶山。到韶山由于天色己晚,我们就下槢在离“毛泽东广场”附近的一杨姓家的宾馆。 毛泽东广场 位于韶山冲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和毛氏祠前,广场上耸立着毛泽东铜像。铜像周围是长满青松翠竹的群山,韶峰肃立在西边的远处。毛泽东铜像重达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全高10.1米,寓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毛泽东同志铜像身躯高大,体态稳健,着中山装,胸前左上衣口袋外挂着“主席”出席证,双手握着文稿,面带微笑而又深思,正视前方,再现了领袖在开国大典时的风采。 也许是心情激动的原因,第二天我们都很早就起床,旱餐后不到八点我们就来到毛泽东广场。在广场参观,人们都要在主席铜像前敬献花蓝,列队向主席三鞠躬。我站在毛主席铜像前,目睹着一支支在主席铜像前行鞠躬礼毕时,人们饱含热泪的神情,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信仰,对毛主席的崇敬与怀念,我也控制不住,热泪从脸上滾落下来。 敬献花蓝后,人们就自由参观了。我回头一看,广场上人山人海,高举着旗帜,跳起了欢乐的戨舞。人们唱跳的歌舞都是颂扬毛主席的。其中的一首的歌名是《颂歌一曲唱韶山》。这首歌的歌词大意是:“颂歌一曲唱韶山,韶山红日多温暖,毛主席走过这山中路,播下火种遍地燃哎,红色的故乡,革命的山川,红太阳升起的地方,雄伟的韶山……”这首流行于七十年代(1972年出版的《战地新歌》)的名曲,如今在韶山听到这首歌更是感到格外亲切。 在广场上不由人回想起1993年12月,也就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毛泽东铜像从南京运回韶山时,曾发生过的几件奇特的事情。 一件是运送铜像的大卡车行至井冈山时,突然莫名其妙地熄火,司机反复查看也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此时天已黑了,运送人员只好在井冈山住宿一夜,但是第二天起来,司机抱着侥幸心理又发动了汽车。当地人闻知毛泽东铜像来了,奔走相告蜂拥而至。人们都说毛主席对井冈山还是有着深厚的感情。 二件是当铜像运抵韶山时,本来要在春天开放的杜鹃花居然奇迹般地在这寒冷的冬天漫山遍野地怒放。 三件是更为奇怪的是就在铜像揭幕仪式上,当红布拉至铜像肩膀上时,天上奇迹般地出现了日月同辉。 四件是揭幕仪式后,六只彩蝶围绕着铜像头部翩翩起舞,久久不愿离去。人们都说这是毛泽东的六位亲人在欢迎毛泽东回到了故乡。 当年我看到这一报道时,心里还有点半信半疑,没想到这次到韶山观看了电视录像,这些录像都是当年由中央电视台记者跟踪拍摄的真实画面,看了之后不由得不信,不由得令我们感到惊叹不已。 放眼处,那是梦萦中的韶山故园,一幅绝好的山水丹青画。毛家祠堂,毛主席纪念馆与广场南面相望,身临其境,爱戴毛主席的氛围是那么的浓烈,感动着前来拜谒的人们。随处可见的是毛主席纪念品商店,那里陈放着各种毛主席的雕像,像章。电视里播放着'红太阳’颂歌,不断拨动着往昔的怀念。带着对毛主席的尊重和爱戴之情,我请了尊毛主席塑像回家,摆放在书房的电脑桌前,并在雕像左右各摆一本红色的《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 毛主席的故居是一座土砖砌的普普通涌的江南农舍,坐南朝北,背山面水,松竹环绕,生气盎然。左边的瓦房是毛主席的故居,右边稻草盖的是邻居一家。我们在讲解员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堂屋、灶房、炉塘、毛主席父母、毛主席以及弟妹们的卧室、碓屋,牛栏屋,猪栏屋等陈列的物品,基本为原物,都按原样陈放。毛泽东就在这里诞生并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来到这里仿佛看到了毛主席及亲人在这里生活的真实画面,更加深了对伟人的无限崇拜。 出了后门,我们来到小小的晒谷坪,上面是山,下面是田,整个看了一遍,看得很认真,很仔细,很投入。见毛主席家的稻田周围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好似来主席家走亲戚一样,我举起相机拍了下来。这张题为《在毛主席故居作客的人们》的摄影作品,在区里组织的“的摄影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并在街道社区、中小学校巡展,每展之处都会引来众多人们的围观,受到参观者的好评。 这次井冈山、韶山之行,让我思想受到洗礼,心灵触动很大。我们要敬仰革命先烈,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吃水不忘挖井人,永远怀念毛主席! (作者:李定超,重庆市江津二中退休教师、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出有个人专著《梦想与跨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