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

 重要易见 2023-03-17 发布于重庆

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

文 /祖裁先生

       你如果喜欢作园子的话,推荐你看一本书,书名叫做《园冶》,读懂它不容易,我读了不下几十百把遍,人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是我感觉自己还是只懵懵懂了点皮毛,还需要深入阅读它,一个字一个词一段话,都得细细地读,慢慢琢磨。昆曲有个词叫做水磨调,用水磨这个词形容读这本书,我觉得这个词很恰当,刚刚好对付这本薄薄的书。

       倘若深爱园林,还有些文字段落也不可以错过的,有一段就是《红楼梦》的第十七回“会芳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机敏动诸宾”,像红楼梦这样的章回体小说,最适合泡上一杯红茶,琐事放下,烦恼抛开,夜深人静的时候,慢慢地读上一个回目,然后合上书,尽可能展开想象,这个过程很像一个人品茶,渐渐地,就全身心沁在茶香里了,那里面的故事生活就像茶叶一样,慢慢地随着香气舒展了开来。

       第十七回说的就是大观园的故事。文章写的是为元妃省亲贾政办园林及题咏这件事。这本来呢,只是个家事,贾府呢,比较高规格,整了个中国园林大观园,以示光宗耀祖,我家出了大人物;更高逼格的是,还得诗词题咏,这事儿听着都觉得高级,文章里面每一处园林景点都用中国文学的诗词、对联警句来点题,问名,形成意境,宝玉和贾政跟随的一帮文人官员们的诗词、对联、警句和感悟很值得花时间慢下来反复品咂玩味一下。

同时也说,这一回写的也是贾政当众炫耀宝贝儿子贾宝玉的才华。贾政,工部员外郎,领着自己十三四岁的宝贝儿子贾宝玉,当众对着一群身边人,炫儿子的才华,还特别笨拙地装,装着对宝玉的严厉和苛责甚至冷冰冰,不知道儒家的家教真是如此的冷漠无趣?这些天热传的高中生的一封信,挺明白的事情整得老复杂起来,还装,以为我们大众都是傻子,呵呵!老杜说的真好,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我们这个时代,不再是古代了。可巧的是,曹公写这一回,写出了对中国园林的见解,特别是借一个十几岁孩子的思想,机缘巧合地说出了中国园林的文学特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崇尚自然山水之美,中国园是文人园,更多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移情于自然,追求意境美,所以用诗词文学楹联来点提精神。

曹雪芹真的是园林大师,他写出了中国园林的大观园。

    红楼梦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枕边书,不仅可以读诗词文学、也可以读园林,更可以读世间的人情故事。

      另外,第二十四回写了为了拿下园林工程,贾云巴结王熙凤,好厉害的一番言语,第七十六回写凹晶馆和凸碧堂这两个园林建筑也是很有意思,凹凸就很有中国传统文化阴阳和谐的意味呢,请看原文:

湘云笑道:“这山上赏月虽好......山坳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可知当日盖这园子时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作凹晶。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可知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不大见用,只陆放翁用了一个'凹’字,说'古砚微凹聚墨多’,还有人批他俗,岂不可笑。”林黛玉道:“也不只放翁才用,古人中用者太多。如江淹《青苔赋》,东方朔《神异经》,以至《画记》上云张僧繇画一乘寺的故事,不可胜举。只是今人不知,误作俗字用了。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