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琴安《一部别有情调的小说》

 默默7qrvsleytp 2023-03-17 发布于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
 封面插图:罗一
一部别有情调的小说
文/孙琴安


平心而论,我对上海的诗歌关注比较多一些,对小说的关注要少一些。但对有些小说家的小说,却也一直关注,抱有热情,丁旭光就是其中的一位。
二十多年前,丁旭光就以小说驰名,出版了小说集《蓝色的迷茫》、中短篇小说集《墨绿旗袍》等。200463日,上海市作家协会小说专业委员会举行过专门的丁旭光作品研讨会,赵丽宏、曹阳、孙琴安、王晓玉、沈善增、孙建成、秦建鸿、陈起众、仓荣卿等海上名家出席。作家赵丽宏称:“如今鲜有作家关注周遭生活,或只关注自我或局限与自身象牙塔,而丁旭光孜孜不倦把写作视线投向平常人的做法值得肯定。”在研讨会上,著名编辑家、评论家曹阳、著名作家王晓玉、沈善增,学者孙琴安,书评人秦建鸿,作家孙建成等人对丁旭光小说的独特见解和他的文学叙事风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05年的《上海文化年鉴》以及当时的《文学报》《文汇报》《东方早报》和东方电视台等均作了专题报道。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读者导报》2004618日的报纸上,甚至以整整一个版面,对丁旭光小说进行了专评。
那时,我就感到丁旭光的小说技法已相当圆熟,语言功夫也相当老到,早已达到了随心所欲、舒卷自如的地步。这一点,我曾经在1999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丁旭光中短篇小说集《墨绿旗袍》中提到。


丁旭光小说

不久,他又出版了长篇小说《褐色木门》,那种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悬念,简洁精练的文字表述,立刻引起了文坛的关注,《生活周刊》等报刊在醒目位置都推为年度热门书。我对《褐色木门》也作了《伏笔、暗线以及其他》的专评,发表在2015年第5期的《上海作家》上。随后,丁旭光又投入了大量精力采访中国当代棋王、象棋特级大师胡荣华,撰成《胡荣华:一代宗师 旷世棋王》一书,更使他占尽风光,名满上海滩,蜚声海内外。
没想到,今年仲夏,他又拿出了一部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并深有感触地对我说:“这部小说打磨了好些年了,一直未敢示人,几经修改,如今总算可以面世了,了却我的一个心愿了。”
这部长篇小说,便是《梦溶窗棂》。
我见他如此看重和认真,便也用心阅读了一下。感到此书的确别有情调,也很有些风情和意味。
美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韦勤克和沃伦在《文学理论》一书中曾说:“这个小说家的世界或宇宙,这一包含有情节、人物、背景、世界观和'语调’的模式、结构或有机组织,就是当我们试图把一本小说和生活作比较时,或从道德意义和社会意义上去评判一个小说家的作品时,所必须仔细加以考察的对象。”
当然,在这篇文字有限的序文中,我是无法将丁旭光《梦溶窗棂》的“情节、人物、背景、世界观”,以及语言模式、结构或有机组织逐一加以仔细考察和评说,但愿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就其中的几点,或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这部小说的背景并不复杂,就发生在上海的石库门和老街。但时间跨度却很长,往往从一个人物的家世传述到改革开放以后的变化。其中的主要人物,则主要生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前后。所以这个背景也在不断变化,随着人物的出现而不断变换和移动,但无论怎样变来换去,红砖外墙、红瓦如鳞的石库门和屋顶上藤蔓缠绕的老虎窗,以及晒台上的那一双“玉腿”,却始终占据主导画面,犹如戏台的布景,又如小说的一种标志和象征符号。

国画   王文明

从情节方面来讲,这部小说并没有去刻意编造那些曲折离奇、荒诞不经、诡异古怪的故事,而都从生活出发,都是普通市民生活中的日常琐事,但在丁旭光那支灵动而有如神助的妙笔涂抹之下,却能化平庸为神奇,妙笔生花,把那些衣食住行、常不起眼的日常生活,都被写得活灵活现,津津有味,饶有情趣。这是他的能耐,也是他的本事。而随着情节的推进,我们会发现,他的情节大多侧重在人物关系上,随着一件人与事,又引出一个新的人物和事件;随着情节的纵深发展,引出的人物愈多,关系也愈复杂,纵横交错,使人眼花缭乱,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后,他又把人物关系随着情节而逐渐收拢,最后又回归到几个人物的关系上。因为丁旭光心里很清楚:小说的情节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一切与揭示人物性格、心理发展无关的情节,哪怕再精彩生动,也都在摈弃之列。也正因为丁旭光深谙此中和奥妙,知道小说情节与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所以他笔下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才个个性格鲜明,有血有肉。下面不妨作一简要罗列和点评。
毫无疑问,《梦溶窗棂》中的人物是很有一些的。随意掐指,便有报社编辑老孟、萍萍(艾格尔)、丁伟忠、梅娜、小胡(东北插队朋友)、绍兴师爷、孟二爷、老孟妻、丁雄飞、古先生、张小姐、王大畏、晓晓、张一士、维维、老张、王国林、晓平、阿眉、谢国荣、老王、苏武、程红、蓓蓓、郑一寒、张行仁、李林森、秦大显……其中的主要人物有萍萍(艾格尔)、编辑老孟、丁伟忠等,他们不仅有着鲜明的个性,而且这种个性还会发展、变化,有的还会回归、复原,却又都入情入理,合乎人性,这就有看头,也有意思了。其他人物如老街书商杨建荣的善揣人意、李东升的死不开窍,梅娜女士的特立独行,王国林的察言观色,程红的虚荣与急切等,虽着墨不多,却个个栩栩如生,颇有张力,都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
正由于作者以近百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前的上海石库门和老街为背景,以丰富有趣而又出人意外的生动情节为线索,又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几个家庭,特别是萍萍(艾格尔)、编辑老孟、丁伟忠、小胡、杨建荣、李东升、王国林、张行仁、晓平这一代人的生命轨迹和人生道路,再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风雨沧桑和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发展,使读者看到了上海市民丰富、多元而又别样的生活情调和社会风貌。
其实这部小说中所涉及的社会生活相当广泛,内涵也想当丰富厚重,但作者完全从生活出发,而不是生搬硬套地从概念出发,所以生活气息特别浓厚。主人公原先住石库门的老虎窗里,后住进别墅,其他人物或有过插队落户的经历,或是出国打工,或是公司老板,或是炒股老手,或是时装模特……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都再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每一道风景。而对于书中出现的所有的人物,作者都不加褒贬,全由读者自己去感受、理解和体会,因此不仅多侧面、立体感强,而且令人生慨浩叹,并有几许回味。
对于有些人的小说创作,我希望能严谨一些,而对于丁旭光的小说创作,我则希望他能够大胆一些,放开一些,拓宽一些。
0一九年九月仲秋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文学研究所古典文学研究室主任)












丁旭光  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棋协大师。2004年上海市作家协会小说专业委员会等举办“丁旭光作品研讨会'。2018年12月16日,东方卫视艺术人文频道《今晚》栏目播出《胡荣华和作家丁旭光讲述棋坛往事》。主要著作:中短篇小说集《墨绿旗袍》,长篇小说《寒江独钓》《褐色木门》《梦溶窗棂》《烟雨秦淮》。人物传记《大音博乐融中外——钱仁康》《胡荣华:一代宗师  旷世棋王》。
罗英  长篇小说《梦溶窗棂》筹划人,上海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女摄影家协会副会长、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
罗英长期关注上海文化,其随笔《在457号的樱花树下》,被新华社客户端转发,一周内阅读量超过百万。
  王文明   画家、收藏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