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照澜院的早期住户张申府

 明日大雪飘 2023-03-17 发布于上海

清华早期的住宅区有北院南院西院,唯独没有东院,那大概是因为东边紧挨着铁路的缘故。

南院就是现在的照澜院,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清华教授住的房子,要是有住户登记档案的话,那肯定有当代一批名人的姓名。其中有位名人是张申府,曾住在南院9号。

说起张申府,其一生的特点可以落脚在一个“早”字上,所以本篇题目就选用了他一生中的其中一“早”,早期住户,也可以说他是清华的早期教员,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早”,那还得说他是中共的早期党员。

这个早,早到什么程度呢?按他自己的说法,南陈北李之外就是他了,这还是他比较谦虚的说法,在他的回忆录里,他提到,共产国际东方局代表威金斯基于19204月来北京,先见的是李大钊和他,之后由他俩介绍才去上海见的陈独秀。

在北京小组,第一位党员是李大钊,这个谁都没有疑义,但谁是北京小组的第二位党员,这张国焘和张申府却各执一词,他们都说是自己才是第二位,并且都说是自己发展了对方入党。

先看张国焘怎么说的。

“首先我们请北大的一位讲师张申府同为发起人。我们这三个发起人在李先生的办公室里曾经有过两次商谈,首先计划由张申府乘便在西欧留学生中展开活动。可是学者气味很重的张申府并不是勇于实行的人,他到达英国即放弃了他那发起人的责任,后来连党员的名义也因此消失了”

张申府的回忆比较简洁。

,“9月底,刘清扬到北京后,大钊和我在图书馆主任室找她谈话,希望她加入共产党,但她当时却表示对党的组织还不太理解,没有同意。以后,李大钊找了张国焘。张是北大的学生,在学生中表现积极,热情很高。除了大钊和我,他成了北京的第三个党员”

张国焘的回忆有个明显的错误,就是他说张申府到英国即放弃了他那发起人的责任并不属实。现在众所周知,张申府在欧洲发展了两位最重要的党员,一位是周恩来,另一位是朱德,当然在发展这两位入党之前,他先发展了刘清扬入党。这个有照片为证。周总理也曾提到过他的入党介绍人是张申府和刘清扬。

张国焘叙述中的错误虽有可能是记忆有误,但他多写了几句评论张申府的话,就显得有点蓄意贬低他人抬高自己了。

张国焘刻意抬高自己在建党初期作用的嫌疑,还在于他在他的回忆录里特别强调他和陈独秀,李大钊的密切关系。尤其强调他在19207,8月份,在上海曾住在陈独秀家中,按他的说法,在此期间陈独秀和他多次商谈建党问题,这就成了他回到北京后,与李大钊商谈建立北京小组的一个佐证。

可事有凑巧,张申府在19209月,去上海迎接罗素也曾住在陈独秀家中。

图片

张申府这间办公室,据他本人回忆,应在清华图书馆底层。他一生事功始于北大图书馆,经过清华图书馆,终于北京图书馆

图片

图片

两张著名的历史照片,张申府慧眼识拔了两位伟人,但也曾严重地看走眼忽视了另一位伟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