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7年刘邓接到3A绝密电报,看后大惊,毛主席:阅后焚毁,必须执行

 rexinren951 2023-03-17 发布于广西
1947年刚刚取得鲁西南战役大捷的刘邓大军接到了一封3A绝密电报。电报上的三个A格外的扎眼。
3A电报代表最急迫、最重要的事件。若不是发生了大事,是不会用到3A电报的。
刘伯承邓小平接到电报后就开始阅读。
“这…”
“任务实在是太紧迫了…”

图片

电报
阅读完密报内容后,两人面露难色,一边烧毁电报,一边摇头。
这封3A密报上究竟写了什么内容,能够让刘邓大军的首领连连摇头?毛主席又给两人下达了怎样的刻不容缓指令?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访背后的真相。

鲁西南战争取得胜利

20世纪40年代末,国共两党的战争已经到了焦灼的白热化状态。蒋介石放弃了对我军采取全面进攻的战略部署,转而采用对局部地区进行重点进攻。
鲁西南地区就是蒋介石要重点进攻的局部地区之一。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两军交战中天时,地利,人和都非常重要,善于利用自然条件往往能够起到出其不意,战无不胜的结果。

图片

新闻报道
在鲁西南战场上,蒋介石想用黄河天险来阻挡刘邓大军继续南下。国民党军队企图在黄河这一地利的条件下,彻底歼灭刘邓大军。
国民党部队在鲁西南地区集结了数十万兵马,企图在兵力以及作战武器等硬性条件都在优势的情况下彻底粉碎共产党的军队。
面对如此紧张的大军压境,晋冀鲁豫野战区总司令刘伯承以及政治委员邓小平想出了“攻其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的作战战术。

图片

刘伯承、邓小平
此战术也是根据国民党内部的情况制定出来的作战方针。
虽说国民党在军队人数以及军队装备上都明显优于共产党,但其内部却早已经发生了严重的腐败。各个部队的领导者都各怀心思、各怀鬼胎。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谁都不想成为那个损兵折将、第一个进入战场的军队。大家都想保留实力,保住了军队和枪杆子这腰杆才能直起来!
正是因为这一点,国民党军队的败局已定。

图片

电报
1947年7月7日,刘邓大军内的一个纵队攻克郓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刘邓大军紧接着又派了两个纵队解放了定陶,曹县等地。鲁西南战场进入焦灼状态。双方的战争变得更加的激烈,所有的部队都被调往战场。
可此时的刘伯承和邓小平临危不乱、运筹帷幄,他们又派遣其他纵队绕后迂回解放武县。
武县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掌握了这个关键的位置就有可能在战场上化被动为主动。而此时,其他队伍被派遣到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大部分军队都出来正面迎战,武县的防守比较薄弱,此时正是最佳的夺取时间。

图片

刘伯承、邓小平
连战连胜,武县被拿下后刘邓大军彻底掌握了鲁西南战场上面的主动权。
歼敌就要乘胜追击,1947年7月13日至14日,巨野金乡等战场再次传来我军的捷报,这场战役一共歼灭国民党部队三个半旅,极大的振奋了我军的士气,此次战役的胜利为后来能够取得鲁西南战场上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邓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
经过近一个月的战争,鲁西南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王敬久的兵团主力就只剩下位于阳羊山的66师了。

图片

电报员
刘邓大军采取包围战略,准备于7月28日对阳山进行进攻。被包围的66师就仿佛是困兽一般,要想摆脱这样的局面,只能够恳请国民党部队实施增援。
战场上面的事情都是瞬息万变的,刘邓大军要抓紧时间趁国民党的后援部队还没有到达阳山的时候歼灭位于羊山的敌人。
此时正值雨季,大雨倾盆而下,泥泞了道路。蒋介石刚开始是想利用黄河的天险来阻断刘邓大军南下,而此时则是道路泥泞阻挡了国民党援军的步伐。

图片

蒋介石
由于国民党援军的畏战以及暴雨造成路段泥泞的阻挡,最终,援军没能及时赶到羊山战场。刘邓大军取得最终的胜利,在28日的战争中,刘邓大军一共歼敌56000人,整编第66师被彻底粉碎。
“真是多亏了这场暴雨呀!”
“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我军将士们就可以好好的休息调整一下了!”
刘伯承感慨着。
可他不知道的是,在刘邓大军取得鲁西南战役胜利的同时,由毛主席亲笔所写的一封3A电报正从陕北加急赶到鲁西南战场。

图片

电报

3A绝密电报

刘邓大军在鲁西南战场上同国民党的军队进行火热的拼杀时,蒋介石的另一个重点进攻地区陕甘宁地区战场同样达到了白热化的状态。
1947年3月,毛泽东、彭德怀决定留在陕北地区指挥全国的战争。蒋介石接到这一消息,立即派遣由胡宗南所领导的部队,调遣50多万兵马前往延安打击共产党的部队。
蒋介石对这次战役非常的重视,在陕甘宁战区几乎集结了蒋介石最精锐的兵马,同时还从上海以及徐州等地调遣飞机,坦克等重型作战武器前往陕甘宁战区。
面对国民党来势汹汹的武装部队,现在驻守在陕甘宁战区的解放军部队是无法与之抗衡的。毛主席做了一项非常重大的决定,那就是放弃延安这处根据地,用延安这一处根据地来换取全国的解放。

图片

毛主席
毛主席带领部队退出了延安,虽然胡宗南的部队占领了延安城,但是也终究是一个没有任何军队和财产的空城罢了。
这一走并不是长久的,把延安城让给国民党,是为了采取更加精密的作战部署,在合适的时机下再一次夺取延安城实现对国民党军队的完美打击。
而彭德怀所带领的西北野战军部队收复延安城的时机与刘邓大军进行鲁西南战役的时间恰好吻合。当刘邓大军带领鲁西南战局取得胜利的同时,西北野战军正忙着收复定边城和砖井堡等地区。
但此时,毛主席收到了一条秘密军报。鲁西南战役的失败让蒋介石大发雷霆,遂派遣了20万大军向刘邓大军驶来。国民党军队决心要一雪前耻,歼灭刘邓大军。

图片

毛主席
此时陕甘宁战区的战场也非常的焦灼,不能派遣更多的援军去支援刘邓大军。同时,陕甘宁这边也因为自然灾害粮食方面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经济状况也不足以去援助刘邓大军。陕北的处境同样非常的艰难。
毛主席思前想后做出了一个非常惊人的决定!那就是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这个决定是非常有深谋远虑的!以至于后来的人们都对这一战略部署称为神来一笔。
第一个便是大别山得天独厚的战略位置。大别山位于中原地区,自古以来都是拿下中原的必争之地,同时也是老革命根据地。

图片

大别山
大别山靠近长江地区,下游是南京、上海等国军重镇。在大别山地区建造革命根据地可以以大别山地区为跳板,再去进攻长江地区。为之后的战略部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二是眼下的当务之急,刘邓大军需要及时的摆脱国民党20万大军的追击。大别山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战略位置,国民党驻扎在大别山地区的军队力量十分薄弱。
第三是实施战略计划的转变。从解放战争打响以来中国共产党所带领的解放军部队一直处于防守的状态,而若想取得这场战争,最终的胜利一定要转守为攻,彻底歼灭国民党的军队。所以大别山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毛泽东主席实施后面的战争计划提供了极有力的支撑。

图片

电报
故而,1947年7月29日毛泽东主席向鲁西南地区送达了这封绝密电报。
电报的内容大体如下:
“现在陕北地区的情况甚为困难,无法派遣援军去支持你们…敌军有20万大军正向鲁南地区围剿…希望你们可以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
可这一封电报却让当时的刘伯承和邓小平犯了难。
为了稳定军心和进入大别山的行踪不被暴露,刘伯承和邓小平阅后立即将电报焚烧。

图片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虽说在鲁西南战役中,刘伯承和邓小平所带领的共产党解放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但是在兵力以及武器装备等条件都悬殊的情况下,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羊山的那场战役我军虽歼灭敌人56000人,但同时我军内部也有大量的将士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余下的将士也受到了或轻或重的身体伤害。
同时,就算我军将士承受的伤害并不算是十分严重。经过长达一个月不眠不休的战争,我军的将士们在体力上也已经达到了极限。大别山的地势陡峭,而且后方还有追兵,这对现在的鲁西南地区的军队来说几乎是一个不能够完成的任务。

图片

国军
可是战场上一瞬间就可能造成巨大的变化,留给刘伯承和邓小平思考的时间不多了,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就拿定主意。
最终,刘伯承和邓小平达成了意见上的统一!
“听从毛主席的命令!挺进大别山!”
刘伯承和邓小平准备在十天内开始行动,让解放军们在这十天内好好的休息调整一下。毕竟人都是血肉之躯,不是冰冷的激情,短暂的休息才能够酝酿出更大的力量。

图片

刘伯承
虽说刘伯承和邓小平给了将士们十天的休息调整时间,但其实真正出发的时间要提前。蒋介石的20万大军即将压境,部队里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们也都嗅到了鲜血的气息。他们不畏惧身体上的疼痛和牺牲,这些伟大的人们只想用自己的力量换来国家和平。
1947年8月7日,刘邓大军12万余人趁着夜色甩开了敌人的监视,开始挺进大别山。蒋介石吃了败仗,无论如何也要扳回一次。蒋介石派遣刘邓大军身后的20万大军依旧紧紧不舍得跟着他们。
蒋介石准备再一次利用刘邓大军南下会面临诸多天险的优势,准备一举歼灭刘邓大军。

图片

电报员
当时,蒋介石的20万大军非常自信的认为已经堵在刘邓大军南下的必经之地,就等着他们自投罗网了。
可蒋介石没有料到,我军会挺进大别山,从满是泥泞、沼泽的黄泛区经过,而不是他们事先认为的必经之地。
此时正值雨季,那场让他们取得阳山胜利的大雨,现在也成为了他们的阻碍。黄泛区的道路特别泥泞,只要稍不留神,人就会掉到泥潭之中,可能再也无法挣脱。可尽管条件这样艰辛,刘邓大军还是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征程。
同时,为了摆脱蒋介石的注意力。刘邓大军特地派遣几支小队到北渡地区吸烟,蒋介石部队的注意达到瞒天过海的目的。

图片

电报
可我们解放军的战士勇敢又坚定,把度过黄泛区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出色的完成了。知道我们的战士们已经度过黄泛区,蒋介石的20万大军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气急败坏的蒋介石急忙从南方战场上抽调出,兵马来堵住刘邓大军的南下之路到达汝河南岸,抢先一步占领渡口。
蒋介石的士兵们阻断了我军任何可以度过汝河的方法,同时也是因为雨季的原因,让度过这条河变得更加困难。
这样的情况下,刘邓大军只能够徒步趟过汝河。雨水正一点一点的落下,每耽误一会儿,度过汝河的机会就会小上一分。

图片

粮草
此时,前面有正在堵截的军队,后方也有围剿的军队。刘邓大军身处在蒋介石部队的包围圈中!刘邓大军的形势不容乐观。
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没有任何的办法了。只能够与敌军殊死一搏了!
《孙子兵法》中曾经讲到:“为师必阙,穷寇勿迫。”
在战争中一定要给敌人留下一条活路,敌人就会一心想着从缺处逃跑,因而没有斗志,若是把敌人围得水泄不通,则会极大的激发敌人的斗志,拼死求生。

图片

黄泛区
中国共产党所带领的中国解放军部队本来就意志坚定,此时更是被激发出了极大的战斗意志。同时,蒋介石的部队中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畏战的将领和打入敌方部队,属于我军的卧底人员。
这些条件的层层积累下,刘邓大军再一次创造出了奇迹!
刘邓大军从卧底人员带领的部队中撕开了一条口子,率领着部队实现了突围。
在越过艰难险阻后,刘邓大军终于在1947年8月27日顺利的跃进大别山,开启了我国解放战争的新篇章。

图片

挺进大别山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主席的诗句向我们展示了那个年代士兵们的英勇的精神状态。
无论是长征还是挺进大别山的壮举都展现出了共产党军队的坚毅。
而正是有着这些人的英勇牺牲和无畏奉献,才能够换来我们今天的太平盛世!
最后,向这些战士们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