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土集一战,歼灭了蒋介石的第五十编以及两个旅,大约消灭了9500人。 粟裕指挥的沙土集战,虽说不是很大的一张战役,但这一战改变了整个野战军的被动局面,迫使蒋介石将他埋伏在刘邓周围的兵力撤回,让刘伯承和邓小

 xianfengdui111 2023-08-03 发布于河北

1947年,一向温柔和蔼的刘伯承,用极其严厉的口气对华野发了一份电报,指责华野手下的陈唐兵团不顾友军的安危,导致刘邓大军在挺进大别山时遭受到了严重损失。陈唐兵团做了什么?让刘帅如此愤怒。

刘伯承

刘伯承怒斥友军

1947年,刘伯承与邓小平率领南征野战军,开始执行挺进大别山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野战军一边防止国民党军的追击,一边丝毫不敢懈怠的前进,但是这时刘伯承发现,身后的国民党是越来越多,他意识到野战军后方出现了问题,恰巧此时,留守在后方与国民党周旋的十一纵队发来了电报,电报的内容竟是告了华野唐兵团一状。

所谓陈唐军团指的是,华野第三兵团,因为军政主官是陈士榘、唐亮,因此被叫做“陈唐兵团”。

华野陈唐兵团所管辖的第十纵队,不知为何放弃了对国民党的追击,反而去找一个地方去休整军队,因此国民党才摆脱了华野,从而有机会追击上刘伯承与邓小平率领的军队。

看完电报内容的刘伯承瞬间眼前一黑,因为刘邓两人所带领的12万大军,已经遭受了长途跋涉,体力已经疲惫不堪,现如今又被围住,前方有河流挡路,后有国民党追击,再这样下去还没等走到大别山附近,整个军队就被困在半路上,让敌人给团灭了。

刘伯承急忙给“陈唐兵团”回电报,刘伯承一改往日温和的性格,严厉的指责陈士榘和唐亮,指责他们不作为,只围着一个地区打转,完全不懂作战战略,接二连三的放过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

其中有一条严重指出陈塘军团有避而不战的嫌疑,如此严厉的指责,可以看出刘邓大军的形势有多危险。

这封电报的严厉措辞,在刘伯承的军事生涯中非常罕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刘邓大军破釜沉舟挺进大别山

刘伯承之所以会严厉批判“陈唐”是因为他们掉链子的时间点非常重要,刘邓两人带着4个纵队12万大军经过长达半个月的长途跋涉,紧接着又跨过了各种阻止他们前进的河流,但是却在跨过汝河的时候遭遇了国民党的拦截。

于是,陈赓、谢富治决定强行渡过黄河,但在设置好作战方式进攻时,“三叉戬”的华野外线军团却掉了链子,其实失利的真正原由来自于陈士榘、唐亮带领的第十纵队

七月分兵事件

而刘邓大军之所以不远万里挺进大别山,就是为了万里长征走出最后一步。为了让刘邓大军顺利进入到大别山当中,毛主席命令陈谢在右翼听君豫西,华野分兵。

但自从1947年在华野分兵之后,粟裕和陈毅命令陈士榘、唐亮带领华野的三纵、八纵以及十纵分别前往鲁西南作战。

刘伯承斥责陈唐的消息,也让身在延安的主席对华野支援刘邓不及时大动肝火,但是只在电报中严厉指责出陈唐带领的第十纵队。

毛主席虽然没有明确批评,只是在电报中讲到第十纵队受到了损失,因为陈唐二人在很多战役中做了许多卓越的贡献。

于是陈士榘、唐亮连忙致电陈毅和粟裕,表明当时宋时轮正处于危险之中,中了国民党调虎离山的诡计,我们的军队被邱清泉带领的敌军完全拖住,并且从兵力上来看,我军的形势处于劣势,如果坚持与他们周旋,那么十纵队将会受到严重的损失,因此陈士榘才会命令十纵队北渡。

陈士榘还向陈毅解释:他们之所以没有拦截王敬久与吴绍周两个军团,也是因为手底下兵力不足,才会给南下的刘邓大军带去重大的压力,迫使他们处于危险之中,当时的我们打算牵制住一波敌人,之后再集合将他们一举歼灭,并不是故意避战。

陈毅听完事情缘由之后,没有多做表态,他先是对十纵队这一次的表现提出批评,随后又对士兵鼓励大气,安慰他们不要觉得这一次的失败就是终身的失败。

陈毅

但另一位领导人粟裕却不是这么想的,他默默地压下了这份电报,不但没有对刘邓做出解释,就连中央也没给出个说法,就这样,粟裕自己承担下了指挥不力的责任。

粟裕默默扛下失利

粟裕扛下这口大锅之后,便开始寻求挽回刘邓失利的方法,当时的粟裕还不理解七月分兵的意图,但接受到刘伯承的一次批评后,他突然对当前的局势以及毛主席制定的外线战略恍然大悟。

在最初的七月分兵开始时,粟裕并不是很了解这次战略的规划,只是按照中央的指示,将军队分为多个小分队,陈士榘、唐亮带领三纵、八纵、十纵去鲁西南,叶飞陶勇带领一二纵、以及四纵去鲁南,陈毅与粟裕则率领剩下的军队主力在鲁中,之后又将鲁中的主力军队一分为二。

分兵后作战的状况不是很顺利,三个方向的军队都遇上了困难。

其实毛主席的分兵的真正用意涵盖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让军队吸引国民党的注意,分散他们挺进山东内陆的主要军力,保证华野军的后方安全。

另一方面,就是同时配合刘邓大军南下。

但粟裕没明白毛主席的真实用意,因此在华野的兵力分配上出现了问题,导致刘邓在挺近大别山时受阻。

不过眼下粟裕已经清楚了兵力该往哪个方向用力,于是他开始着力挽回损失。

粟裕扭转战局

作为战役的主要指挥者,粟裕认为自己应该战争中的失利负责,于是向上级发出了一份自我检讨,陈毅认为这不应该是粟裕一个人所承担,于是他去找粟裕沟通问题,分析失利的原因以及该如何作战。

但中央对他们的失利并没有多加指责,而陈毅与粟裕在真正理解中央真正的作战意图之后,就留下了一小部分兵力与国民党对抗,剩下的主力军,全部与刘邓大军汇合。

华野军队的连续失利让国民党放松了警惕,蒋介石方以为华野被他们打的溃不成军,在没有继续作战的能力,也正是蒋介石的狂妄自大给粟裕创造了了翻盘的机会。

粟裕下令全力攻打第五十师,与此同时还组织进攻邱清泉的第五军团。

粟裕集结华东野战军的七个纵队,再加上晋冀鲁豫野战军一个纵队,先围攻蒋介石手下的第五十军团,只用三天的时间,就彻底国民党消灭干净,他们以绝对的优势拿下了第一战。

沙土集一战,歼灭了蒋介石的第五十编以及两个旅,大约消灭了9500人。

粟裕指挥的沙土集战,虽说不是很大的一张战役,但这一战改变了整个野战军的被动局面,迫使蒋介石将他埋伏在刘邓周围的兵力撤回,让刘伯承和邓小平安全挺进大别山,重新扭转了战局。

笔者感悟

粟裕多次在战场上扭转战局,以弱胜强,创造奇迹,他用兵灵活,曾有常胜将军的称号。

但再强的人难免也有失败的时候,当战役失利后的第一时间,粟裕的做法是分析其原因,再次寻找适合的作战方法,因此粟裕才能一举改变战局,使不利变有利。

我们要学习粟裕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学习他不计得失,服从大局,全心全意为革命事业的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