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红托竹荪菌包脱袋覆土栽培技术

 学习,学习再学习 2023-03-17 发布于河北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vata)隶属鬼笔科(Phallaceae)、竹荪属(Dictyophora)真菌。1972年,周恩来总理宴请美国特使基辛格的“竹荪芙蓉汤” 使贵州竹荪传遍世界,随即走俏市场。1983年,启动探索野生竹荪驯化栽培1986年,贵州红托竹荪人工栽培成功并率先在织金县规模化种植和推广20008月,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贵州织金“中国竹荪之乡”,20109月,贵州“织金竹荪”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目前,贵州已经形成以织金县为集散地,以毕节市、安顺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为主产区,并向全省其他市州辐射的竹荪产业。

长期以来,红托竹荪种植均采用木块生料栽培法(以下简称传统种植),种植模式单一,需要大量的木材和腐殖土、种植周期1年半左右、病虫害较严重、基地连作障碍明显、成本高、风险大,限制了红托竹荪产业的发展,全省种植规模始终得不到裂变式的发展。

2011年开始,贵州农科院食用菌研究团队针对红托竹荪传统种植存在的诸多问题,在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农科院、贵阳市农业农村局等相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和试验示范工作,通过10余年的技术攻关与熟化应用,红托竹荪菌包脱袋覆土栽培技术得到了认可,是继木块生料栽培技术的革新,缩短了栽培周期、降低了风险、稳定了产量,栽培模式也由单一的简易大棚地栽模式,向林下栽培、框式栽培、层架式栽培、工厂化栽培以及简易大棚地栽等多模式发展,适应性更广、模式更灵活、推广性更强,已经在全省以及广西、云南、安徽、江西、福建等地进行示范推广。

该技术具有转化率高、栽培周期短、病虫害轻、管理方便、产量稳定等特点。避免了砍伐大量木材、采挖腐殖土对环境的破坏,栽培周期由18个月缩短到6个月之内,病虫害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红托竹荪实现了裂变式发展,已列入“贵州省发展食用菌产业主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和“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2年)”重点发展品种红托竹荪作为贵州食用菌特色品种,必将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红托竹荪菌包已在我省的金蟾大山公司、丰源公司、金荪公司、美味鲜公司、龙泉公司等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并进行了多模式的推广。2015-2016年,义龙新区示范推广层架式种植50余亩;2016-2017年,义龙新区、纳雍县、织金县、万山区、遵义市、安龙等地示范推广层架式种植200余亩、林下种植1000余亩、简易棚地栽300余亩;2017-2018年,义龙新区、纳雍县、织金县、万山区、遵义市、安龙、兴义、紫云、水城等地示范推广层架式种植250余亩、林下种植3000余亩、简易棚地栽500余亩、框式种植800余亩;2018-2019年,义龙新区、纳雍县、织金县、遵义市、安龙、兴义、紫云、水城、安顺、贵阳、惠水、剑河、贞丰、广西、云南、海南等地示范推广层架式种植500余亩、林下种植5000余亩、简易棚地栽500余亩、框式种植1200余亩、工厂化种植100余亩;2019-2020年,义龙新区、纳雍县、织金县、遵义市、安龙、兴义、紫云、水城、安顺、贵阳、惠水、晴隆、榕江、德江、贞丰、广西、云南、海南、安徽等地示范推广层架式种植1000余亩、林下种植3万余亩、简易棚地栽1000余亩、框式种植1600余亩、工厂化种植500余亩;2020-2021年,义龙新区、纳雍县、织金县、遵义市、安龙、兴义、紫云、水城、安顺、贵阳、惠水、晴隆、榕江、德江、贞丰、广西、云南、海南、安徽等地示范推广层架式种植800余亩、林下种植1.5万余亩、简易棚地栽800余亩、框式种植1500余亩、工厂化种植500余亩;2021-2022年正在全省以及省外广西、云南、四川、海南、江西、安徽、福建、湖南、广东等地进行红托竹荪菌包脱袋覆土栽培技术的多模式示范推广。

(三)提质增效情况

红托竹荪菌包脱袋覆土栽培技术在示范推广过程中与传统种植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提质增效作用。

1、生物转化率增加,提高了木材使用效率。10%以下提高到20%以上,传统种植需要木材30-35kg/㎡,红托竹荪鲜品产量5-6斤,转化率为8.3-8.6%,菌包脱袋覆土栽培技术工厂化栽培因只采收一茬,产量最低,为130g/棒,其次是框式栽培140g左右/棒,然后是层架式种植200g左右/棒,最高的是林下种植和简易棚地栽产量为300g以上,每个菌包干料为600g左右,转化率为21.7-50%。每个平方米的种植成本从降低了10%左右;种植周期从原来的18个月减少到6个月左右,病虫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减少了对农药的使用,对重金属和农残的防控起到积极的作用;亩产值从提高了15%以上;种植上降低了对木材的使用量和腐殖土的依赖,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种植结束后可以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对提高土地肥力有积极的作用

2、缩短了周期减少了重金属的富集和病虫害发生的机会,降低了重金属和农残,提高了红托竹荪品质。传统种植播种后在地里发菌期为3-4个月,当年采收一季,次年在采收一季,周期1年半;本技术覆土后30-35天出原基、30天后陆续采收,3个月左右采收结束,工厂化种植1个月左右采收结束,周期为90-180天。

3、本技术实现多模式栽培,减少了对耕地的依赖,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保护好了基本耕地。林下种子模式解脱了红托竹荪种植对耕地的依赖,框式种植、层架式种植、工厂化种植等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栽培场地多元化,减少了对耕地的使用。

4、种植过程中不在需要挖腐殖土,对环境保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四)技术获奖情况

未申报科技奖励。

二、技术要点

1.栽培模式选择:林下种植模式、框式种植模式、简易大棚地栽模式、层架式种植模式、工厂化种植模式等。

林下种植模式

框式种植模式

简易大棚地栽模式

层架式种植模式

工厂化种植模式

2.品种菌株选择

黔优1野生菌株驯化选育,竹蛋散生为主,数量稍少,个大,表面粗糙呈荔枝皮状,早期变红,单个竹蛋重66113适合林下种植。

yzs020野生菌株驯化选育,竹蛋群生或丛生,数量多,个小,早期乳白色到粉色,后期变红,单个竹蛋重3560克。适合设施种植。

黔丰1野生菌株驯化选育,竹蛋多数群生或丛生,数量多,个小,表面光滑,后期变红,单个竹蛋重4455克。适合设施种植。

2.优质菌包的选择:可以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逐步辨别优质菌包,选择菌龄短、无污染、未萎缩、没有被高温烧菌的菌包,

一问:问配方原材料、问菌种形态、问接种时间、问培养和保存温度和方式、问运输过程中方式等。选择硬质材料、辅料不低于20%为宜;工厂化种植液体菌种为好,其他种植模式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均可;菌龄不能超过120天、培养温度22-24℃、保存温度4℃、运输过程未被挤压、未被雨淋和太阳暴晒、运输车厢内部温度未超过28℃

二望:菌丝颜色、浓密程度、萎缩情况、是否有水等。选择菌丝洁白、浓密、未萎缩、未流黄水、未被挤压变形的菌包。

三切:随机拿起几个菌包摸一下菌包的软硬程度,选择硬度强的菌包。

四闻:打开菌包袋口闻气味、听扳开菌包时声音,优质菌包有竹荪菌丝的香味、无霉味、酸臭味等其他杂味,菌包扳开有清脆的声音。

3.脱袋覆土:将菌包脱袋后,两个菌包并排、前后左右间距5-10cm(工厂化种植间距5cm,其他种植模式为10cm),平摆在厢面上,并覆盖土壤,使土壤填充菌包间隙,覆盖后3-10cm土壤(工厂化种植覆土厚度3cm,简易大棚、框式种植和层架式种植覆土厚度3-5cm,林下种植覆土厚涂10cm左右),最终形成龟背形厢面。

4.发菌、出菇管理:根据红托竹荪的生物学特性,按照“水肥气热光”的五要素进行红托竹荪发菌和出菇管理。

水:菌包含水量60%左右,土壤含水量20-22%,土壤间隙中湿度60-70%,土壤表面湿度60-70%(发菌阶段)、70%-80%(出菇阶段),空气湿度70-80%(发菌阶段)、85%-95%(发菌阶段);

肥:菌包配方以硬质木材为主、精辅料20%左右,原基有生长到织金2cm以上时可以追加营养液(配方为葡萄糖 0.05%0.1%,氨基酸 0.01%0.05%,钙镁 0.01%0.05%,磷酸二氢钾 0.01%0.05%Vb15ppm10ppm)。

气:土壤里的CO2 含量1000ppm,空气中的CO2 含量600ppm

热:菌丝生长阶段5℃-30℃(最适22-26℃,土壤1cm以下不结冰);出菇阶段:16-28℃(最适20-24℃,出菇期离地高20cm以内温度不高于28℃)。

光: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出菇阶段需要散射光,强度为200-500Lux

菌丝生长阶段

出菇阶段

5.采收:分为竹花采收和竹蛋采收,其中林下种植建议采收竹蛋、然后集中出菇;其他栽培模式建议采收竹花。

竹花采收:采收期为破壳后,子实体开始或已经撒裙时,采摘时间一般为上午,分三步采收(第一步:揭盖;第二步:割根;第三步:去托),保持清洁,外观形态完整

第一步:揭盖

第二步:割根

第三步:去托

竹蛋采收:采集成熟竹蛋,采摘时一手托住竹蛋,另一手用小刀将竹蛋从基部割下,采收过程中,尽量不要破坏下面的菌丝和周围的小竹蛋。

集中出菇:采收回来的竹蛋需及时摆放到集中出菇房中,误采的和成熟小竹蛋不需要进行集中出菇。

竹蛋采收

集中出菇

6.加工

竹花:采收后2小时以内烘干,烘干程序,554小时后45℃6小时;

菌盖:60-70℃的温水浸泡4-6小时后清水冲洗,然后每3-5个套在一起烘干,也可以套回到竹花上一起烘干。

残次品加工:可以将菌群分开加工形成竹纱、菌柄切成5cm左右一段加工成竹段。

小竹蛋加工:误采的和成熟小竹蛋不能正常破壳出菇或出菇后朵形小无卖相,因此可以切片烘干加工成竹荪片。

铁蛋加工:集中出菇时因水分散失导致,不能出菇的竹蛋,集中出菇后3天,如果不能破壳的竹蛋在继续延长时间也不会破壳出菇,时间再长就会腐烂,因此集中摆放出菇的竹蛋2-3天后不出菇的竹蛋可以直接加工成竹蛋、竹胎儿和竹胎盘等。

7.病虫害综合防治

主要虫害:螨虫、跳虫(短尾跳虫)蚂蚁、线虫、蛞蝓、金蛾等;

主要病害:黄水病、褐腐病、软腐病、病毒病、红色链孢霉、曲霉、霉菌(包括绿霉、木霉等)、毛霉、粘菌(发网菌等)、盘菌、鬼伞等;

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严格控制化学防治采收前15,禁止使用任何农药。

防治手段:农业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农业防治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品种特征合理安排生产季节,控制原材料质量,配制、制作菌包、栽培等过程规范生产和管理,确保原料仓库、堆制场地、栽培场所的环境卫生物理防治主要采用有色粘虫板、香甜食物、田间诱捕器、诱虫灯等方法诱杀虫害利用空气过滤、紫外线、臭氧等装置进行消毒处理化学防治应选用在食用菌生产上登记使用的农药,严格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执行采收前15天不用药

预防1)环境消毒:出菇环境提前一周用石灰石喷洒、次日并用1000倍液体甲维盐和噻菌灵消杀,工厂化种植等建议采用蒸汽消毒、大棚种植等建议采用消杀+熏蒸消毒。(2)土壤消毒:提前4-5天用500倍液体甲维盐和噻菌灵消杀土壤;(3)菌种消毒:将菌种取出,在1000倍呋虫胺和咪鲜胺锰盐浸泡1min

治疗:出现病虫害后一般无法治疗,只有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减轻或防止传播。1)物理方法:悬挂粘虫板、粘蝇板棚内每 5㎡ 悬挂 1 张粘虫板和1 张粘蝇板,棚外四周每 3 米悬挂 1 张粘虫板和1张粘蝇板2)物化学方法结合喷洒石灰石、噻菌灵、甲维盐等药剂,使用量是乙方的3-5倍,频率为3-5天一次。

病害防治方法

黄水病噻菌灵50%可湿性粉剂0.4g/-0.6g/㎡,二氯异氰尿酸钠 2000 倍液对全棚喷雾;喷二氯异氰尿酸钠后2天,用噻菌灵1000倍液喷雾;噻菌灵施用后3天,用噻菌灵+咪鲜胺各 1000 倍液喷雾;3后在用一次,根据病害严重程度,再循环喷药竹荪采收前 10 天禁止喷药。

软腐病:清除已染病的菌蛋,另覆新土,表面喷洒0.2%多菌灵液消毒。

菌丝病毒病:及时将带病的培养料清理出栽培场,并且用2%的五氯酸钠溶液喷雾以杀死漂浮病菌孢子。

木霉:铲除厢面木霉菌落,喷0.2-0.3%多菌灵消毒。

红色链孢霉:铲除有霉斑的覆土,发病处喷2%五氯酚钠溶液或多菌灵和苯菌灵溶液。

三、适宜区域

工厂化种植模式,适宜于任何区域;林下种植模式适合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区域;简易大棚种植和层架式种植模式适宜于我省的大部分区域。

四、注意事项

注意连作障碍,使用过的土壤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使用。

五、技术依托单位

技术依托单位: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贵州省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贵州利康农科技有限公司;

贵州金荪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美味鲜竹荪产业有限公司;

贵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贵州建江菌业有限公司;

贵州丰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