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真定贾氏家族及其婚姻研究

 贾君富 2023-03-17 发布于浙江

北宋真定贾氏家族及其婚姻研究

  真定贾氏家族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名门望族。其家族从五代开始发迹,至贾昌朝任宰相达到鼎盛,北宋末年衰落,前后历时100多年。其家族的婚姻选择与政治有密切关系,在门当户对的前提下,其婚姻具有相互通婚、看重才能、不限地域等特点。

        真定贾氏家族是北宋著名的世家大族之一。刘斧在《青琐高议》中称赞:“本朝丞相贾黄中、丞相昌朝,一门二相公,在钩轴百废条举,卿士大夫各安其职,天下称为贤相。”对于贾昌朝《群经音辨》以及贾纬史学成就的研究,学界已有非常可观的成果。但对于真定贾氏家族的发展历程、婚姻状况,除姚兆余《北宋宰辅家族婚姻研究》略有涉及外,学界鲜有论及。本文拟利用传世史料与出土文献对贾氏家族的发展历史、婚姻状况及特点进行讨论。

              (一)真定贾氏的家世

       真定贾氏的家族历史可粗略分为五个时期:(1)贾家发迹前的早期家世。(2)贾家以史学起家,成为真定地区的官宦之家,代表人物是贾纬。(3)贾黄中、贾昌朝先后官至宰执,贾氏家族达到鼎盛并成为当时显赫的世家大族,代表人物是贾黄中、贾昌朝。(4)随着贾昌朝的去世以及家族成员卷入党争之中,贾氏家族逐渐衰落,代表人物是贾蕃、贾青。(5)北宋末年金兵南侵,贾家迁居南方,家族正式衰落。

        贾氏家族出自河北沧州南皮,据《贾注墓志铭》所载:“唐司空魏国公耽,世贯沧洲南皮,佐德宗有功,任宰相十三年,为长徳巨公。子孙稍稍徙真定,五世祖谅,仕为本府掾,不得志,弃官去依鹿泉抱犊山,肆然不以外物胶于心。”可知贾氏的先祖可追溯到唐朝宰相贾耽(730--805),至迟在贾谅时其家族就从南皮迁到了真定,从此在抱犊山下定居。尽管祖上甚是辉煌,但经过唐末五代时期军阀混战,其家族已经与普通人家无异。这在宋祁撰写的《贾注墓志铭》中可窥探一二:“高祖瑾,仍世隐。曾祖处士讳贾初(?--941),有至性,疾世方乱,守乡里,不肯事四方。”至少贾注的高祖、曾祖时代没有入仕做官,可知其祖上没有给后代积累政治资本。贾氏家族的崛起还要到贾纬入仕之后方能显现。

       从现有史料看,与同时期科举起家的世家大族相比,贾氏家族主要依靠贾纬卓越的史学才能起家,因而其家族起家特点具有偶然性和机遇性。

       贾纬(?--952)“少苦学为文,唐末举进士不第”,说明贾纬不是进士出身。按照正常的路线贾纬不可能进入仕途,更不可能参与修撰《旧唐书》这样光辉的事业。但是贾纬得到上天的眷顾,遇上战乱,被任命为真定府参军、邑宰。以此为跳板,贾纬又担任赵州军事判官、石邑县令,从此走上了仕途之路。当然贾纬人生中的顶峰莫过于编写《唐年补录》与修撰《旧唐书》,但在修史的背后隐藏着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为自己的升迁积累政治资本。贾纬于天福六年(941年)完成《唐年补录》,两年之后的开运年间,贾纬就表现出对自己升迁的不满,《旧五代史》载,“纬以久次纶阁,比望示承郎之拜,及迁谏署,觖望弥甚”,后来贾纬“以撰述之劳,每诣宰执,恳祈迁转”,再次表明自己期望得到升迁,却遭遇内难未能实现。周太祖郭威即位后,宰相窦贞固奏请修撰晋朝实录。广顺元年(951年)晋朝实录修撰完毕,贾纬“求迁官不得,由是怨望”,升迁的愿望又一次没有实现,由此产生怨气。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贾纬给周太祖郭威的奏书中直言:“以德以劳,次第而进。虽遇庆泽,不可妄加。”要求官员升迁要按照品德和功劳进行迁转,即使遇到恩泽,也不可任意施加,表达出了对现行升迁制度的不满。然而贾纬借史升迁的愿望终究没有实现,于广顺二年(952年)带着无尽的遗憾,以平卢军行军司马的身份卒于青州。不管怎样,贾纬在贾氏家族的发展过程中迈出了入仕的第一步,完成了由普通家族向官宦家族的转变。贾纬之子,贾琏(?--964)于显德四年(957年)中进士,入宋后任四川陵州通判,升左赞善大夫、陵州知州。而贾琰(?--977),作为宋太宗的潜邸大臣,更是官至龙图阁直学士、三司副使。

        贾黄中、贾昌朝作为贾氏家族成就最大,官位最高的两人之一,在其执政时期,贾氏家族迎来了发展时期。

       贾黄中(941--996),字娲民,显德三年(956年)进士。历任礼部员外郎、司封郎中、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参知政事。淳化四年(93年)与李沆并罢参知政事,除礼部侍郎兼秘书监,五年(994年)出知澶州。至道二年(996年)去世,年五十六。贾黄中作为宋朝前期的宰相对贾氏家族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主持修撰了多部著作,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贾昌朝(998--1065),字子明,天禧元年(1017年)赐进士出身,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治平二年(1065年)去世,年六十八岁,谥文元,赠司空兼侍中,英宗御书“大儒元老之碑”。贾昌朝曾任大名、开封、郑州等地的知州,《明一统志》称贾昌朝“三领魏藩,咸有惠政”。升任宰相后,贾昌朝在镇压王则叛乱、解决“三冗”问题、提倡节俭等方面,尤其是康定年间宋夏战争失败后,提出的“备边六事”,对于提升军队战斗力、加强边境战备具有重要意义。总而言之,贾昌朝执政时,对宋朝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对家族发展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为家族继承者有贾昌衡、贾炎、贾伟节等,共有六人宋史有传。

        贾昌衡(1017--1090),字子平。举进土为梓州路转运官,徒提点淮南刑狱,改广东转运使。熙宁三年(1070年),以太常少卿权两浙路转运使,除三司户部副使。八年(1075年)四月,都提市易司,十月,右谏议大夫贾昌衡充集贤殿修撰知河南府。元祐二年(1087年)以通议大夫提举鸿庆宫致仕,五年(1090年)六月,以正议大夫,卒。

       贾炎(1053--1120),字长卿,以荫历管库,积迁至工部侍郎。政和中,以显谟阁待制知应天府,徙郓州、永兴。初,陕西行铁钱,蔡京设法尽敛之,更铸夹锡钱。其后童贯又尽废夹锡。炎徙知延安,因表言:“钱法屡变,民不安则边不可守,愿得内郡以养母。”

       贾伟节(?--1115),开封人,第进士,累擢两浙转运判官,条上民间利病,加直秘阁。为江淮发运副使蔡京,坏东南转般法为直达纲。伟节率先奉承,岁以上供物,径造都下籍催诸道逋负造巨船二千四百般非供奉物而辄运载者请论以违制花石海错之急切自此而兴论功进秩,遂拜户部侍郎,改刑部。岁余,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醴泉观,卒。

        随着贾昌朝的去世以及贾蕃、贾青、贾种民、贾公裕卷入党争,贾氏家族逐渐走向衰落。

        贾蕃(1019--1098),字仲通,贾昌龄之子,贾昌朝之侄,曾任东明县知县。贾蕃任内最著名、影响最大的事件莫过于熙宁四年(1071年)东明县百姓到开封府越级上访事件,此事件在朝堂引起了激烈的辩论。当东明县百姓上访时,身为知县的贾蕃态度却非比寻常,据《贾蕃墓志铭》记载:会行役法初下,民有以令为弗便而自诉于朝者。或曰:“止之,不止得罪。”公曰:“吾非能使民诉,亦弗止也。” 通过墓志铭可知,当时有人要对百姓越级上访进行阻止,以免事态扩大,然而贾蕃却阻止了旁人的干涉,任由事态发展。贾蕃的行为如此怪异是有原因的,考究其身世及人际关系可知,其岳父是范仲淹,妻弟是范纯仁;提拔他当东明知县的是当朝大学士韩维;在越级上访事件发生后为他辩解的是御史中丞杨绘、监察御史刘挚;事后将其调走的是枢密使文彦博,而以上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一一都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成员。王安石曾对宋神宗说:“知县贾蕃乃范仲淹之婿,好附流俗。” 最后结果以反变法派的失败而告终,贾蕃也因“不奉法之罪”而受到降职处分,贬为监顺安军酒税。直到元祐四年(1089年)贾蕃去世,仍未获得重用。

        贾青(1027-1100),字春卿,贾昌朝子,官至两浙路转运使。与贾蕃的政治立场不同,贾青是王安石变法政策的具体实施者之一。元丰二年(1079年)贾青接替蹇周辅任福建路转运使兼提举盐事,主持福建的茶盐改革,并采取多种措施增加茶盐收入。三年(1080年)贾青受到宋神宗的褒奖:“贾青相继奉行,方尔期年,已见就绪。盗贩衰止,岁课有贏,东南一方公私所赖不细。” 由于贾青的改革措施太过于激进,出现强行认购、与民争利的现象,时任福建路按察使的张汝贤认为:“(贾青)兼提举盐事,不究利害,严督州县广认数目,令铺户均买。”同为改革派的章惇也称贾青为“贾珠子”。因此对福建茶盐改革的批评与攻击最初不是来自旧党,而是新党的领袖蔡确、章惇等人。由于没有了宋神宗的庇护,贾青在新旧两党的攻击下一贬再贬,最后只担任提举崇福宫的虛职。

        金兵入侵,北宋灭亡,贾氏家族与其他家族样被迫迁到南方。贾昌朝后代贾廷佐“扈跸南巡,家于婺之东阳”,《两浙明贤录》亦载:“金人犯阙,(贾廷佐)随父渊扈跸南渡,遂家东阳。”此后贾氏家族情况不详,或在北宋末年分散各地,或没于战乱之中。综上所述,南渡后的贾氏家族已经沦为普通人家,贾氏家族由此也完成了从崛起到衰落的全过程。

              (二)真定贾氏的婚姻

         唐末五代之际,社会动乱,魏晋时期世家大族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被扫荡殆尽,因而宋代建立后,婚姻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表1、表2是贾氏家族主要婚姻关系表。

(1)真定贾氏家族主要婚姻关系表(娶妻):

先娶崔氏;继娶栗氏,贾纬之妻。

王氏,贾玭之妻。

史氏,贾琏之妻。

程氏,贾汾之妻。

胡氏,贾注之妻。

原娶刘氏,继娶宋氏,贾昌龄之妻。

原配王氏,王轸之女;继配陈氏,陈尧咨之女,贾昌朝之妻。

夏氏,夏竦之女,贾守讷之妻。

李氏,李昉曾孙女,贾圭之妻。

范氏,范仲淹之女;裴氏,裴士伦之女,贾蕃之妻。

慕容氏,慕容伯才之女,贾京之妻。

李氏,贾田之妻。

蔡氏,蔡齐侄女,贾公直之妻。

王氏,王力之女,贾公述之妻。

(2)真定贾氏家族主要婚姻关系表(择婿):

陈敏古,娶贾注女。

崔中正,娶贾守正女。崔协曾孙。

阮通,娶贾守约之女。阮中度之子。

陈知章,娶贾守文之女。陈光叟之孙。

程嗣弼,娶贾昌朝长女。程琳之子。

宋惠国,娶贾昌朝次女。宋祁之子。

庞元英,娶贾昌朝三女。庞籍之子。

韩公彦,娶贾昌符之女。韩琦之侄。

李兢,娶贾昌龄长女。曾任大理寺丞。

王宗悫,娶贾昌龄次女。曾任卢州舒城县主簿。

高良佐,娶贾昌龄三女。曾任河中府万泉县令。

盖沂,娶贾昌龄四女。曾任孟州河阳县主簿、兖州学教授。

赵子元,娶贾齐女。曾任内殿崇班。

田昱,娶贾蕃长女。曾任三班借职。

赵作之,娶贾蕃次女。曾任三班奉职。

焦庄叔,娶贾公述长女。曾任忠翊郎。

赵叔遽,娶贾公述次女。曾任修武郎。

王令淳,娶贾公述三女。曾任宣德郎。

宋晕,娶贾公述四女。曾任从事郎。

赵令浺,娶贾公述五女。曾任修武郎。

王令深,娶贾公述六女。曾任将仕郎。

韩璟,娶贾公述七女。职务不详。

李敏淑,进士及第,娶贾公直长女;刘唐采,曾任宣德郎。

刘长庚,娶贾公直次女。刘挚之孙。

         以上两表中,表1是贾氏家族娶妻情况表,表2是贾氏家族择婿情况表。结合两表我们可以发现贾氏家族的婚姻具有明显的特点,即注重门第原则。当然这种门第原则不再是魏晋时期的阀阅观念、谱牒世系、高贵血统,而是指该家族在现实中的社会地位。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之下,贾氏家族与以下几类家族进行联姻。

                  (一)与宰辅家族联姻

       在贾氏家族尚未崛起或者是政治经济地位较低时,其婚姻可能没有选择宰辅家族联姻。例如贾纬之妻崔氏、栗氏,贾琏之妻史氏,贾注之妻胡氏,在现有资料中未发现他们的娘家有显赫的地位或担任要职。因此贾氏家族真正与宰辅家族联姻始于贾黄中、贾昌朝时代。

         1.阆中陈氏家族

         贾昌朝妻陈氏,为陈尧咨女;贾黄中孙女贾守文之女嫁陈尧叟之孙陈知章。阆中陈氏家族是享誉宋代的名门望族,陈省华与陈光叟、陈尧佐、陈尧咨都是进士出身,一门四进士,兄弟皆宰相,荣盛无比,富贵天下。

         2.夏竦家族

         贾守讷妻夏氏,为夏竦之女。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官至同平章事,判大名府,进封英国公。皇祐三年(1051年)去世,赠太师、中书令,谧“文庄”,世称“夏文庄公”。夏竦官至宰相,贾黄中官至参知政事,而且夏竦曾与贾昌朝同朝为官,贾、夏两家联姻也是门当户对。

        3.李昉家族

        贾圭妻李氏,乃李昉曾孙。《贾圭墓志铭》载:“妻李氏,卫尉少卿昭选之女,封乐安县君。”李昉的女婿祖士衡在《龙学文集》中详细记载了李昉的孙辈情况,其中“二未仕昭选、昭逢”,可知李昭选乃李昉之孙无疑,只是当时尚未入仕,后官至卫尉少卿。李昉家族是北宋前期著名的世家大族。

        4.范仲淹家族

        贾蕃妻范氏,乃范仲淹之女。《贾公直墓志铭》中言:“我先公文正以次女归正议公。”文正公即范仲淹,正议公即贾蕃,说明贾蕃娶的是范仲淹的次女。范仲淹,字希文,吴郡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改革家,皇祐四年(1052年)去世,赠兵部尚书,谧“文正”。

       5.蔡齐家族

       贾公直妻蔡氏,乃蔡交之女,蔡齐之侄。蔡氏乃“东莱人,赠刑部侍郎元卿之孙,广南东洛提刑赠朝议大夫交之中女”。蔡齐家族是山东莱州望族。蔡齐,字子思,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状元,官至参知政事。宝元二年(1039年)去世,赠兵部尚书,谥“文忠”。

        6.崔协家族

        贾守正之女嫁崔中正。崔中正出身清河崔氏,其曾祖崔协为后唐宰相,祖上荣耀无比,王明清在《挥尘录》中言:“崔、卢、李、郑及城南韦、杜二家,蝉联珪组,世为显著。”尽管到了北宋,昔日盛况不再,但也是旧时权贵,与贾家门第相合。崔协,字司化,唐乾宁元年(894年)进士及第。天成三年(928年)进门下侍郎、平章事兼工部尚书,四年(929年)二月去世,追封开国公,诏赠右仆射,谥“恭靖”。

        7.程琳家族

        贾昌朝长女嫁程琳之子程嗣弼。程琳,字天球,永宁军博野人。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中第,官至参知政事、同平章事。嘉佑元年(1056年)去世,赠中书令,谥“文简”。程琳家族“勋上柱国”,不仅与贾氏家族门当户对,而且程琳与贾昌朝前后以宰相身份知大名府,在兼任河北安抚使一职时,贾昌朝上书仁宗请求让程琳代己,可见两人关系要好。

        8.“二宋”家族

        贾昌朝次女嫁宋祁之子宋惠国。宋祁与其兄宋庠均以文学知名当世,被誉为“二宋”,是北宋少见的文化家族。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皇祐元年(1049年),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治平三年(1066年)去世,赠太尉兼侍中,谥“元宪”。宋祁,字子京,嘉佑六年(1061年)去世,赠刑部尚书,谥“景文”。宋氏家族与贾氏家族关系友善,宋庠与贾昌朝在庆历年间是同僚,贾昌朝官拜丞相,宋庠任参知政事,而且贾昌朝与宋祁在“进奏院案”中属于同一阵营,共同打击苏瞬卿等人。

        9.庞籍家族

        贾昌朝三女嫁庞籍之子庞元英。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累官至枢密使、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颖国公。嘉佑八年(1063年)去世,赠司空加侍中,谧“庄敏”。

        10.韩琦家族

        贾昌符之女嫁韩琦之侄韩公彦。“惟贾氏,故韩城令昌符之女。年二十,为韩公彦之妇。”韩琦与其长子韩忠彦、曾孙韩侂胄皆为宰相,因而韩琦家族是宋代少见的父、子、曾孙相继执政的大家族。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熙宁八年(1075年)去世,赠尚书令,谥“忠献”。

       11.刘挚家族

        贾公直次女嫁刘挚之孙、刘跂之子刘长庚。刘跂在《祭奠贾正之文》中言“晚以季女,归我犹子”。刘挚,字莘老,永静东光人,嘉佑四年(1059年)进士。元祐六年(1091年)任太中大夫兼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绍圣四年(1097年)去世。绍兴初,赠少师,谥“忠肃”。

              (二)与武将家族联姻

        贾京妻慕容氏,乃慕容伯才之女。慕容家族是五代、北宋时期著名的武将家族,尤其是慕容延钊在宋初立下赫赫战功。慕容延钊,字化龙,山西太原人,五代、宋初名将。辅佐汉高祖、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宋太祖,历三代五帝,累官至殿前都点检、同中书门下二品加兼侍中。建隆四年(963年)去世,追赠中书令、河南郡王。慕容伯才,字子珍,皇祐五年(1053年)进士,历任河中府临晋、河南府河清两县主簿、相州司理参军、知北京司录司事、通判岚鄜二州。

                  (三)与宗室联姻

        宋代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往往与世家大族进行联姻,这种情况在宋代比比皆是。开国之初,为了拉拢众多武将、后周遗臣,在太祖、太宗的意志下,众多宗室子女与这些家族联姻。例如,曹彬、潘美、王审琦、王溥等家族都是著名的外戚家族。其后,宋代皇帝纷纷效仿,屡试不爽。这样做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一方面对于皇族宗室来说,可以与世家大族形成利益共同体,防止造反,使其更好地为赵宋王朝效力;另一方面对于世家大族来说,可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获取更多的政治资源。贾氏家族在婚姻过程中,与宗室有以下几次联姻。

        贾齐女嫁内殿崇班赵子元。《宋史》有多个赵子元的记载,赵令辟、赵令遽、赵令稼、赵令教、赵令洼、赵令珂、赵令璋、赵令䎦皆为赵子元,其属于宋朝宗室哪一房,尚不可考。

        贾蕃女适宗室三班奉职赵祚之。《宋史》亦有多个关于赵祚之的记载,赵叔尊、赵叔佾、赵叔笥之子皆为赵祚之,据其职务“三班奉职”可知,赵祚之当为赵叔佾之子。故贾蕃之女嫁的是【魏王赵廷美支系】。    

       贾公述次女嫁修武郎赵叔蘧,五女嫁修武郎赵令遽,其中赵叔蘧不可考。据《宋史》记载,赵令㳞是宋太祖五世孙,属于燕王房赵德昭支系。

             (四)与普通官宦之家联姻

       除去以上三类联姻之外,贾氏家族在择婿时,重点选择有官职之人,比如贾昌龄的四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大理寺丞李兢、卢州舒城县主簿王宗悫、河中府万泉县令高良佐、孟州河阳县主簿、兖州学教授盖沂;贾蕃的长女嫁给了三班借职田昱;贾公述的几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忠翊郎焦庄叔、宣徳郎王令淳、从事郎宋晕、将仕郎王令深。以上这些人都是有官职之人,并非一般平民家庭,可见门第观念仍是贾氏家族婚姻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真定贾氏的婚姻特点

         通过前文对贾氏家族通婚类型的探讨,可以发现贾氏家族与其他世家大族在婚姻选择上具有一致性,多倾向与当朝宰辅家族、武将家族、宗室以及有官职之人联姻,说明门第和政治的考量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一)注重门第

        所谓门第是指整个家族在社会中现实的地位,不再是魏晋时期的血统和阀阅。就贾氏家族而言,其婚姻选择也恪守这一原则。通过贾氏家族主要婚姻关系表可以发现,无论是择婿还是娶妻都是官宦之家或者有官职之人。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贾氏家族与陈尧佐、夏竦、李昉、范仲淹、蔡齐、崔协、程琳、宋庠、庞籍、韩琦、刘挚、慕容延钊等12个家族保持婚姻关系,这些家族或为旧时衣冠,或为新进权贵,或为功勋世家,无论从家世门第,还是从现实地位上看,都与贾氏家族门当户对,旗鼓相当。通过与这些世家大族联姻可以形成一张庞大的社会关系网,以便在政治中相互帮助、相互依靠,维护家族的社会地位、经济利益。归根结底,注重门第是维系家族的一种手段,能够使世家大族获得外部力量和内部依靠。

                 (二)互通婚姻

        贾氏家族通过子女还与程琳家族、宋庠家族、庞籍家族关系密切,互通婚姻。例如,贾昌朝长女嫁程琳之子程嗣弼,次女嫁宋祁之子宋惠国,三女嫁庞籍之子庞元英;宋庠之女嫁庞籍之子庞元中;庞籍三女嫁程琳之子程嗣隆,庞籍次女、四女先后嫁宋庠之子宋充国。四大家族婚姻关系,如图1所示。

        再比如,贾氏家族与范仲淹家族、蔡齐家族刘挚家族也互通婚姻,范仲淹长女嫁蔡齐之弟蔡交,次女嫁给贾昌龄之子贾蕃,也即贾蕃与蔡交是连襟;贾蕃之子贾公直娶蔡交之女为妻,这是宋代典型的中表婚;贾公直之女又嫁刘挚之孙刘长庚。如图2所示。

        贾氏家族能够与其他家族形成婚姻集团,不外乎有以下两点:第一,贾氏家族政治地位较高,是一门二相”的宰辅家族,与其联姻能够促进家族的相互发展;第二,贾氏家族后代众多,据本文统计,贾氏家族的后代子孙达到70余人,如此众多的家族成员有利于扩大婚姻网络。

                  (三)不限乡党

        宋代士族有南、北之分,故在姻亲选择上具有地域特点,喜欢和同一地区或地区距离相近的家族联姻,比如四明袁氏主要与四明当地的家族联姻。就此而言,贾氏家族在姻亲选择上具有不限乡党的特点,如表3所示。

 (表3)贾氏家族主要婚姻关系籍贯表

陈尧佐家族,四川阆中。

夏竦家族,江西德安。

李昉家族,河北深州。

范仲淹家族,江苏吴县。

蔡齐家族,山东莱州。

崔协家族,河北清河。

程琳家族,河北永宁军。

宋庠家族,湖北安陆。

庞籍家族,山东成武。

韩琦家族,河南安阳。

刘挚家族,河北东光。

慕容家族,山西太原。

       从表3可以看出,与贾氏家族有婚姻关系的12个世家大族来源于8个不同地方,其中河北4家,山东2家,四川、江西、江苏、湖北、河南、山西各1家,可谓姻亲关系遍布全国。这样做有利于贾氏家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庞大的关系网,为以后家族的维系子孙的升迁奠定基础。另外,贾氏家族婚姻不限乡党的特点可以不受朋党的限制,因为宋代的朋党大多数都是由门生故吏、乡党人士组成,北宋中后期的蜀党、洛党、朔党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不限乡党可以使整个家族避免卷入党争,即使有个别成员陷入党争也不会使整个家族遭受灭顶之灾。

              (四)看中オ干

        随着宋代的科举官僚政治取代以往的门阀贵族政治,世家大族在择婿时更加看重个人才干。因为在宋代的科举社会之下,个人的才干对家族的兴衰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此,社会各阶层在择婿时往往会将目光集中在有才干的士人身上。

        晏殊“幼能为文”,得到李虚己的青睬,“一见奇之,许妻以女”。李清臣年少时就以神童著称,韩琦听说后,“以兄之子妻之”。富弼年轻时才华甚高,晏殊见其人,“大爱重之,遂议婚”。诸如此类,多不胜举。就贾氏家族来说也是这种情况,贾氏家族的女婿才干突出。陈知章才华出众,“日诵万余字,落笔数千言”。崔中正年少有才,得到陈尧叟的举荐“力命主籴于郑”。韩公彦“始读书,为辞章甚敏,而干家事尤长”,且性格介直有守,怡怡自如。庞元英博文强记,笔耕不辍,多识旧章,援证同异,穿贯古今,著有《文昌杂录》。很明显贾氏家族重才择婿,其实质也是维系家族发展的一种手段。

                        四、结语

         通过全文可以发现,贾氏家族的政治发展、婚姻选择、家族兴衰三者具有一致性,都呈现抛物线型。在贾氏家族成员官位较低甚至是普通百姓时,也即家族尚未崛起之前,家族的婚姻选择遵循门当户对原则,妻族的情况无迹可寻,也可以说是普通百姓家庭。然而随着贾昌朝等人在政治上的崛起,家族亦随之达到鼎盛,其婚姻也转变成与之门当户对的宰辅家族。最后,随着贾氏家族政治上的衰落,家族地位由宰辅家族变成普通官僚家族,婚姻选择也变成普通官宦家族。除此之外,婚姻对于政治发展、家族兴衰也有重要作用。比如贾蕃受到变法派的沉重打击,这在家族鼎盛时也许毫无影响,但此时贾家正在仕途衰微时,其个人必然会影响到家族的整体发展,从此之后贾家再也没有宰执之人,家族正式走向衰落。

     ♦️作者:李亚辉,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此文发表于《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年3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