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白话解读:道和德

 圆视阿域 2023-03-18 发布于天津

道和德是道家的两个重要概念。根据道家,道,或道,真理,无处不在。在庄子的书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东郭子问庄子:“所谓道在哪里?”

庄子说:“到处。”

东郭子说:“指定一个实例吧。”

“它在蚂蚁体内。”

“道怎么会这么低?”

“它在恐慌草丛中。”

“怎么还能更低?”

“在陶瓦里。”

“怎么还能更低?”

“它在粪便中。”对此,东郭子没有回答。

庄子说:“你的问题没有触及道的根本,你不应该指定任何特定的东西。没有一个东西没有道......有三个术语:完整的,包罗万象的,整体的。这三个名字不同,但是表示相同的现实;都指一件事。”

这段话表明道不是超越世界的东西。它在世界上。它无处不在。它是整体。整个什么?整个世界的自发性或自然性。庄子的书第二章,一个叫南郭慈济的人,讲述了人乐、地乐、自然乐的故事。但是在描述了大地的音乐(风的噪音)之后,他停了下来。

颜澄子瑜问慈济:“地之乐,风之声,人之乐,乐器之声,何为天之乐?”

南郭慈济答道:“噪音的种类千差万别,都是自己产生的,难道还有什么机构可以让他们兴奋不已?”每一种噪音都是自发产生的;这种自发性就是大自然的音乐。同样,世间万物都是自发产生的。万物自发的总和就是道。因为道是万物的自发性,所以它可以无所事事。正如老子所说,是“产无占有”;

庄子说:哦,我的主人!哦,我的主人!他把一切都撕成碎片,但他并不公正。他的祝福传遍万代,但他并不仁慈。他比上古还要古老,但他并不老。遮天盖地,造形各异,万事万物,但他并不善巧。像这样的段落似乎是自相矛盾的。但他们不是。道是万物的自发性,而不是超越世界的东西。一切自然而然地就是它的本来面目并做它所做的事情。所以陶无所作为。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切自发的事物也是道的作品,因为道是万物的自发性。因此,道可以“无为而为”。

道家常说道是“无”,因为它不是超越世界的东西。然而,这个“无”并不等于零,因为它是所有事物的总自发性。

因此,道教坚持一切事物都是自己产生的,从而摧毁了普遍的,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宗教上被视为造物主的上帝概念。在这方面,道家是自然主义的。然而,既然万物是完全自发的,那么世界仍然是统一的,如果有人愿意称它为上帝,它也可以被称为上帝。

接下来我们来到德或美德的概念。老子说:“道产生一个东西;德维持它。”

庄子说:“事物为了生存而得到的东西叫做德。”

所以德是个体从道中得到的东西。万物的自发性就是道。个别事物从道中得到的自发性就是德,正如有评论家所说,德与道的关系就像江河湖中的水与一般的水之间的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