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位三 郑位三(1902—1975),原名郑植槐,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享年73岁。 1918年考入武昌湖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任中共黄安县委委员、县委代书记、县委书记(黄麻起义),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书记郭述申)、商城县委书记,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内务部部长(主席甘元景),鄂豫皖省工农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政府主席高敬亭),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候补委员(书记张国焘)、鄂豫皖省委常委(书记沈泽民)。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后,他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书记沈泽民)、鄂东北道委书记兼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 1934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第二届临时中央政府执委(主席毛泽东)。 1934年11月起,历任红25军政治部主任(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兼鄂陕边游击司令部政委(司令员陈先瑞),中共鄂豫皖省委(后改称鄂豫陕省委)委员(书记徐宝珊,代书记吴焕先、程子华),中共鄂豫陕特委书记兼豫陕边游击司令部第一政委(司令员方升普,政委曾焜);参与领导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1935年7月红25军西进陕甘后他留在陕南,任中共陕南特委书记兼红军南路军委会主席;领导根据地军民坚持游击作战,抗击了国民党军的三次重兵“围攻”。 1937年春到延安汇报学习。 全国抗战爆发后,他重返鄂豫皖组织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先后任中共鄂东特委书记、鄂豫皖区委书记、淮南区委书记兼津浦路西军政委员会主席,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4支队政委(司令员徐海东、张云逸),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书记刘少奇),新四军第2师兼淮南军区政委(师长兼司令员张云逸),中共皖东军政委员会书记,新四军第5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政委(师长兼司令员李先念),鄂豫皖边区临时参议会参议长。 ![]() 郑位三与李先念(右)、陈少敏(左)在第5师师部合影 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 抗战胜利后,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局书记,中共中央中原局代书记(书记徐向前未到职)兼中原军区政委(司令员李先念)。 1946年6月,他与李先念、陈少敏等人率部成功突围(中原突围)后到达延安,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嘉勉。 1948年起因伤病长期休养。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9月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是政协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委。 ![]() 郑位三、蒲云夫妇在北京 夫人:蒲云(1918—2015),四川省平昌县人,享年97岁。 1933年参加红军,1935年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到新四军军部卫生队工作,1942年在江北高邮县与郑位三结为夫妻。 ![]() 郑位三、蒲云夫妇与子女合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