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画赏析:明·龚贤《幽山清隐图》!

 太行山石 2023-03-18 发布于河北

     龚贤,董其昌画禅室中小门生,在明清易代之时,隐居南京清凉山,以画为寄,抒发着他对祖国山河及传统绘画的深挚感情。他的画,由董其昌上遡沈周、吴镇及北宋董源、范宽诸家,更得江南山水的蒙养,自创新法,独成一体,对当时及后世影响甚大,被誉为金陵八家之首。

Image       清 龚贤 幽山清隐图  尺寸 95×48.5cm

      此图以倔强顿挫的劲硬之笔为骨,以淋漓沉郁的湿墨作点染,写长江边茂林村舍石矶排空烟水微茫的幽远景象。虽不用他著名的“积墨”之法,点染不多而墨沈沉厚,精光奕奕,逼人眉目。

Image

     己未为康熙十八年(1679),龚贤六十一岁,是他精力旺盛,画艺成熟时的佳作。由于保存完好,精气神丝毫不失,读之令人气旺。

Image

     龚贤(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金陵八大家之一。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市),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与清初著名诗书画家吕潜并称“天下二半”(龚贤,字半千;吕潜,号半隐)。

     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龚贤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其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吴镇及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同时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不同于清初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所倡导的笔笔有古意的创作格法。作品多写金陵山水,长于用墨。著有《香草堂集》。

     题识:老向空林结草堂,水禽沙鸟共翱翔。梦中有酒琴横膝,不学陶潜慕古皇。己未三月,半亩龚贤。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