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者推荐丨谷穗摆动,像是遇到了金黄色的风

 冬不拉拉 2023-03-18 发布于安徽

读者推荐

图片

推荐人:陈素凡

在山城中生长,诗人以河流为母,青山喻父。在诗中,父亲的形象就是我的高山,一朵黑云,怎么就压垮了一座山,是敬畏,是爱,是目睹生养“我”的天地山河之间的厮杀,让“我”的心在一场暴风雨中“紧紧颤抖”。孩子看着“病榻上的父亲”,读者看着这个风雨中的孩子,心也不自觉地颤抖了起来。全诗气势磅礴,情感强烈,感人肺腑,屏息读完,结尾处戛然而止,面对高山的坍塌,父亲的离开,此刻风木含悲大地恸哭。

李 林

山的生命学

我的高山快要坍塌。病榻上的父亲

食指弯曲指向我,像月末的月亮

瘦骨,尖锐,有重新升起的渴望

青城山的峰顶让一枚月亮加速下降

峰顶有生命的逻辑学,高山不再仰止

往上爬是父亲的叮嘱。

石斛花漫山遍野,并没有暴雨侵蚀的迹象

桢楠的外部此时狂风大作

黑压压的云像一位病魔在天空上行走

它就快要降临这古老的青城

道士们已在念诵度人的圣号。

姐姐开始哽咽,雷声是她从小的恐惧

何况带有闪电的哀鸣。

整座山都在摇摇欲坠

它落了下来,先是桢楠手臂的下垂

头颅缓缓低下,无法控制的液体

顺着躯干流淌

塬梁上两只天然洞穴缓缓闭合

山体开始垮塌,然后痉挛,全身都在颤抖。

一声奇怪的声响,像人打嗝的声音

它彻底倒下了,天尊也无法保佑。

它的躯体横躺在成都平原

和我家中的门板一样没有任何坡度。

变为一滩烂泥只需要一朵黑云的压迫,

河流在雨天都伴随着山体的哀嚎。

圣号已变成超度亡灵的经声

我站在青城的道观门前

心紧紧颤抖。我的高山已经坍塌

——原刊于《江南诗》2022年第3期

图片

读者推荐

图片

推荐人:雨落荷塘

雪迹,无疑是雪的痕迹。那么诗人是如何展开这其中的颜值呢?选取的视觉和手法都无不例外地考验着一首诗的成色。“原野的榫卯”“尖尖的犄角”“春天的笋子们受孕”“我想要为它们加一瓢热水,我想让尖叫从掘地三尺的地方冒出来”,这些尖锐又生动的句子,在看似忤逆的语言皮壳之下,其实是作者深切的热爱和企许。一首鲜亮的诗歌也可以是这样产生的。

陈一默

雪  迹

要怎样形容才说好呢

一夜之间,地上都白了

原野的榫卯已没什么秘密可藏

唯有雪出神的地方

尖尖的犄角落在屋檐的瓦楞上

这世界多么干净啊

是的,看看来日无多

我当要努力

翻开地上的沙皮,看那些春天的笋子们受孕

那些被侮辱,被热爱过的生命

仍在黑暗中

我想要为它们加一瓢热水

我想让尖叫从掘地三尺的地方冒出来

——原刊于《广西文学》2021年第8期

图片

《星星·诗歌理论》

图片

推荐人:廖令鹏


在樊子的这首诗中,诗人用强烈的色彩和意象与物象进行对比,深沉地转折,看似“我知道”的肯定句式,却呈现出怀疑与诘问的意味,让诗歌顿时变重为轻、变慢为快,变厚为薄,变钝为利,在诗人有骨力的抒情以及悖论性的张力冲突的语言方式中,诗歌处在轻盈与重负、繁杂与简约的临界点。“沉闷的足音”“孤独的力量”“单薄的荷花”,这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修辞句式,在本诗里不仅不显得呆板、僵化反而激活了这些词语固有的意义,可见诗人驾驭语言的能力,在庸常的词语里蕴藏深刻的人生感受,具有简练气韵和坚实质地的美学制品,字句洁净干练而气象卓尔不凡。

樊 子

我知道

我知道时间的原野上走来白象,沉闷的足音

是孤独的力量。

它走近我,和我说说天气转身就走了

是啊,我们能说什么呢

这偶尔的不错的天气

适合走走

绕过池塘单薄的荷花

远处的山脉还是那么黝黑。

——原刊于《山花》2022年第10期

图片
图片

推荐人:郭旭升


池渊树的这首诗很克制,将语言蛰伏在狭小的叙述中,却呈现出“针眼大的孔穿过斗大的风”的效果。从一枚纽扣到岁月、星辰,看似平凡的事物实际上是“一只饕餮巨兽”。评论诗歌单纯去揣摩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已经太过苍白,而是跟随作者营造的梦一同共振,去体悟语言、身世和伤痛。“咬痕”清晰,内心一颤。

池渊树

玉兰花

月亮是一枚精致的纽扣

在深夜扣住了你温柔的手

在你入睡的呼吸中,有下坠的玉兰花

而沉寂的石头,此刻正在你的眼中醒来

你是一片寂静的宇宙,体内的星辰

缓缓升起,绕进银河的语法之中

蛰伏的城市,就像一只饕餮巨兽

吞咽下人们辗转的肉身

窗台边仍旧下着灰色的大雨

洗涤着疲倦不堪的骨头

流水从你的梦中,捧出了温暖的果实

它们治愈了我,那仿似岁月的咬痕

和我抱恙多年的深谷

——原刊于《草堂》2022年01卷

图片
图片
图片

读者推荐

推荐人:于小尘


何桂艳的这首诗充满了生命反馈给哲学的思考,并贯穿着很深的悲悯情怀和内敛的责任,这是诗人的信仰。诗人似乎对泥土有着特殊的敏感和偏爱,亲人、谷子、田野、风,都充满泥土的味觉,呈现的方向是螺旋的,有时飘得很高,可以扛起整个辽西的傍晚,有时沉得很低,涌动的谷穗都可以将其淹没;她用生命还原生命的痛感。譬如“谷穗从他的身体里长出来”,生命与她产生了共振,她不停地通过泥土的各种隐喻,把生命的宽和窄都画出来,并与之共生。

何桂艳

十月,辽西的一个傍晚

那个像父亲的人

扛着一捆谷子

略显笨拙地走在田埂上

谷穗摆动

像是遇到了金黄色的风

我看到的其实是

谷穗从他的身体里长出来

他仿佛肩扛着一个辽西的

傍晚

一直走,拒绝倾诉

清凉的田野、以及他的目光

低于群山 和

涌动的谷穗

—— 原刊于《诗潮》2021年7期

图片

  +

+

图片

推荐人:慧兰


山是一位稳重的智者,落叶是它闪过的每一个成熟的念想。意象“山”与“我”互为喻体。山本不动,因有鸟替之传声、飞翔,山又是动的。一句“它揽不到云,我替它揽”,暗喻“我”比山更高!末节虚实结合,用“眸的锋芒”暗喻人的洞悉与智慧,且与首节遥相呼应,效果奇特。“雕刻一段苦时光”,雕刻的又何尝不是你我的人生之苦:这兴许就是登山的所悟所获!

鲁 迟

山 顶

一座山是一位智者

落叶是它闪过的一个个念想

它到达不了人间

鸟替它到达

它揽不到云,我替它揽

它看不到路的不平,我替它看

它喊不出内心的痛,我迎着山风替它喊

它的痛有多深,山风就有多猛烈

每年深秋我都特别喜欢登及山顶俯瞰

那些蚂蚁大小的人来回移动

逃不过必然的萧瑟

蜷缩于冬

我站在山顶,每一块小石、巨石都缄默

它们知道,我正用眸的锋芒

雕刻一段苦时光

——原刊于《诗歌月刊》2022年6期

视频号|星      星

小红书|星      星

《星星》诗刊

主  编:龚学敏

《星星》诗刊公众号

执行主编:萧融

统    筹:任  皓 

编    辑:黄慧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