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五代的问题开个药方

 子玉史院 2023-03-18 发布于陕西
 / 子

五代的问题看似是军人导演的各种乱局,其实是旧制度崩塌之后新的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的必然现象。

对于藩镇、军人的管理,五代十国的诸侯们也都给出过自己的方案,最终,能够对症下药的还是只有周世宗柴荣。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继续实施周世宗的方案,最终给五代的乱局按下了暂停键,天下再次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中。

怎么说呢,五代王朝的频繁更迭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踩坑、试错的过程,最终在柴荣时代才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案。

对于军人的管理,大家能想到的方法也无非就三种:

制度

先说人——

本质上来说,强人政治才是五代那个特殊时代运行的底层逻辑。看看那些基本平稳度过自己职业生涯的人其实都是那个时代的猛人,朱温、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郭威,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个人能力极强、在军中有极高的威望、有着让人仰望的军功

虽然当时的藩镇都具有叫板朝廷的实力,但在这些强人面前,他们也只能偃旗息鼓,将自己的野心暂时掩埋,乖乖俯首。

可是,当这些强人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接盘他们事业的子孙们却不得不活在藩镇制造的各种压力中。

是的,他们手里有兵,和你也并没有啥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对你的能力又不认可,凭什么听你的?

所以,当朱友贞刚准备对魏博军动手术时,这些兵大爷们直接就反了,将魏博打包送给了河东的李存勖,使李存勖马踏中原饮马黄河成为了可能。

▲李存勖一手灭掉了后梁王朝

图源/剧照

讲真,朱温在世时与魏博兵也就维持了一个表面的平衡,朱友贞主动打破这种平衡其实就是在找死。

接盘唐明宗李嗣源江山的李从厚更惨,他派出去围剿潞王李从珂的军队直接就认了李从珂为大哥,转身将手中的剑劈向了李从厚。

没办法,李从珂在军中有威望,个人能力又不错,大家更愿意拥护一个和自己比较熟悉又比较牛的人做老大。那些军人们的认知是,只有李从珂配做他们的老大,能代表他们的利益

后汉的刘承祐后来也复制了李从厚的悲剧,郭威在邺都振臂一呼,弟兄们就跟着郭大帅打进了汴梁城,完成了改朝换代的游戏。

只能说,刘承祐对自己皇帝的身份和能力有一种盲目的自信,岂知,那些军中的大佬才是实际上的大哥。

抛开个人能力不讲,朱友贞、李从厚、刘承祐这些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与军人群体之间有一道巨大的鸿沟,皇宫的富贵和高墙将皇帝和军人群体分割在两个不同的天地间,使他们互相间根本没有产生链接的机会

既然大家彼此都不熟,又谈何信任,怎么保证大家的利益?于是,藩镇们就在惯性的驱使下不断导演着改朝换代、黄袍加身的游戏。

后来的后周江山之所以被颠覆,原因其实也一样,柴宗训在本质上和李从厚这些人是一样的

江东王杨行密对这一点就看得比较透,在稳定了扬州之后,他不仅建立了一支由自己直接控制的军队——黑云都,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同时,他还将深入士兵群中当作一种常态化行为,目的就是与士兵们打成一片。

这个段位就比较高了,你想,杨行密的个人魅力都深入底层士兵的心中了,那些藩镇们还怎么叫板杨行密的权威?

再加上杨行密也是和朱温一样的猛人,大家就更不敢有多余的想法了。

但是,当杨行密去世之后,他的儿子们也和李从厚这些人一样,没威望、没能力、没军功,当然,他们和军人群体之间也有着一道巨大的鸿沟,互为陌生人,根本就不具备驾驭淮南集团这艘巨轮的能力。

所以,吴国最终走了权臣政治的路线。

这就是石敬瑭去世之后冯道之所以选择石重贵、闽南的王潮选弟弟王审知为接班人的核心原因。

石重贵、王审知他们和军人群体之间并没有多大的距离,个人也有一定的能力,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掌舵的人。

当然,并不是所有强人的儿子只剩被动躺平这一条路,有人就有打破局面的手段——

河东的李存勖以诛杀叔叔李克宁,并通过一手操盘了三垂冈之战的成功,一下子就在太原站稳了脚跟;
后蜀的孟昶以诛杀武信节度使李仁罕的方式镇住了后蜀庙堂;
柴荣通过打赢了高平之战迅速在后周王朝形成了一言堂的局面;

......

是的,从本质上来说,刚亮相的李存勖、孟昶、柴荣和朱友贞、李从厚、刘承祐这些人是差不多的,但猛人之所以是猛人,就是因为他们能在短时间内打破局面重新给自己树立标签

▲柴荣通过高平之战树立了自己的权威

图源/剧照

至于不能破局的人,那就只能被动地等着藩镇们的反噬了。

再说钱——

五代是军人的专场,藩镇的力量强于朝廷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大哥们撑场子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给兄弟们的工资发到位。朱温、李嗣源、石敬瑭、郭威,这些人虽然凭借自己的威望也能镇住场子,但他们更知道财散人聚的道理。

凡是违背了这一原则的人必然会遭到藩镇的反噬——

李存勖在洛阳做了皇帝之后不仅将所有的功劳都归到了自己身上,同时给了军人们最差的待遇,结果,直接就导致了同光二年(926)魏博兵发动的军事政变,李存勖被杀;
李从珂在弟兄们的拥护下成为了后唐天子,但因为发的工资没有达到兄弟们的期望值,直接就被军人们赠送了一个“铁公鸡”的外号;
石重贵自己在汴梁城享受就不说了,但他却将最差的待遇给了军人们,结果,后晋的许多藩镇都配合了耶律德光进攻中原的军事行动,一手将石重贵拉下了皇帝的位置;
吴国的杨渥,将弟兄们攻克洪都(今江西南昌)的功劳全归到了自己头上,直接就被权臣徐温发动政变给干掉了;

......

可见,五代十国的诸侯,如果自身没有足够能力、威望镇住场子的话,也只有给钱这一条路。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那只能被动等死。

再说制度——

五代乱局的根本问题就是,没有一套成熟的制度来制约当时的藩镇,藩镇强于朝廷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他们为了权力和利益往往就会在本能地驱使下导演他们最拿手的剧本。

柴荣上位之后一眼就看透了事物的本质,为此,他采取了“强干弱枝”的方案:将地方的精兵都抽调到京师来,不断强化禁军的力量,当禁军的整体实力强于藩镇之后,藩镇反噬朝廷的乱局自然也就被按下了暂停键

同时,柴荣还淘汰掉了禁军中那些素质低下、觉悟不高的人,进一步将禁军打造为一支战无不胜的威武之师。

这才是柴荣能够吊打后蜀、南唐、强势进攻契丹的核心原因。他有这个资本呀。

但柴荣的制度也有缺陷,因为,从本质上来说,禁军和藩镇也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一个在京师,一个在地方罢了,当禁军被某一个人掌控之后,那也是灾难性的后果

怎么说呢,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还是制度有缺陷呀。

▲赵匡胤黄袍加身其实是一种必然

图源/剧照

作以,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就进一步给禁军动手术,将权力无限拆分,在制度上保证了大宋不会出现第二个赵匡胤的可能。

乱世终于被按下了暂停键。

实践证明,还是制度最管用呀。

从这也可以看出,五代的诸侯们其实都想终结乱局,也都作出了各种努力,但许多人扮演的其实就是一个试错者的角色,包括周世宗柴荣

这样看的话,赵匡胤反而是幸运的,因为他知道如何避坑,同时又集合了大家所有的智慧呀。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天选之人吧。

/
推荐阅读:
按这两条线来解读,五代的历史其实一点也不乱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