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虽然时代在一点点进步,可是某些人却渐渐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就连很多医生都忘了自己的初心,开始的时候只是多给患者开药,到了最后,甚至和药商勾结起来,拿着提成,坑着患者。 当然我也一直相信,还是有好的医生,一心只为患者考虑的患者也是存在的,但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坏人有一个不是都很可怕吗? 师父曾经有位前辈,一辈子为穷人治病,基本上没收过什么钱,后来倒下去,家里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他的葬礼,还是借钱办的。 我以前不懂这样的前辈到底是为了什么,而现在我知道,他是为了守住传承和道德,为了守护医者的最后一点尊严! 而我也很是庆幸,在临床的这些年,我始终坚持自己的底线,因为我知道,行医一旦没有了底线,再高明的医术,不说救人,不害人就不错了! 之前有位患者平日胃就不好,经常胃疼,并为此吃过口服药。结果,三天前,他一时贪凉,就吃了点生冷之物。到了当天半夜,他又起身如厕,感受了寒邪。 这么一来,可不得了了。患者顿感胃部疼痛不已,不断呕清水。家里人立刻弄来姜糖水给他喝。呕清水,可算是止住了,但是胃里头这个冷痛,一直没有减轻。 天亮以后,此患赶紧求中医治疗。刻诊,见患者脉沉弦,苔薄白,舌淡,口不渴,四肢发凉。 拟出方子,厚朴、陈皮、炙甘草、草寇、茯苓、木香、干姜。 患者服用2剂以后,疼痛基本消失。再投2剂,诸证悉平。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非常明确,就是脾胃感受了寒湿,引发气滞,形成胃痛。 当然,寒湿困阻脾胃,带来的未必的中焦气滞作痛。还可能引发其他的问题。这个时候,脾胃寒湿就是一颗毒瘤了,我们需要摘除它。 寒湿困脾,往往引发气滞。气行不畅,寒又主收引,所以患者难免疼痛。而且,这个影响,还会波及到身体其他各处,如头部,如心胸,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脾胃寒湿,就是毒瘤,我们必须要预防它,积极治疗它。 所以方中厚朴和陈皮,可以行气、燥湿。干姜和生姜,可以温中散寒化湿。草豆蔻行气燥湿、散寒温中。木香行气散寒,茯苓健脾利湿。 你看,这张方子,很好地兼顾了寒邪、湿邪、气滞三个问题,以行气止痛为主,以散寒除湿为辅。这就构成了中医治疗脾胃寒湿气滞的经典方。 有人问我,好中医为什么越来越少了?是现在的人不够聪明,学不懂中医了吗? 在我看来,正好相反,恰恰是现在的人都太聪明了,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都想着自家的一亩三分田,都惦记着自己兜里的那几个钢镚,一心一意治病的人,太少了。 |
|
来自: 新用户14488375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