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七雄之魏国(一)

 梦想童年594 2023-03-18 发布于江西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赵无恤)、魏桓子(魏驹)和韩康子(韩虎),共灭智氏,并瓜分其所有领地,至此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名存实亡。史称三家分晋。

文章图片1

魏文侯

公元前446年,魏驹去世,其子魏斯继位,自称诸侯,史称“魏文侯”。

公元前425年,魏斯任用李悝实行变法,魏国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

公元前412年,吴起入魏。

文章图片2

吴起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攻克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元里并筑城。

公元前408年,吴起再次率军攻打秦国,一直打到郑县。而秦国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加以防守。同年,魏文侯派兵进攻中山国。

公元前406年,魏国攻灭中山国。

公元前405年,田氏在齐国发动政变,并向三晋求援。三晋军队出兵与齐康公军队对战,俘获齐康公,并携齐康公一起朝见周天子,齐康公并请求周天子册封三晋为诸侯。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与晋侯并列,天下由此进入战国时代。

文章图片3

魏武侯

公元前396年,文侯去世,由太子魏击继任为君主,是为魏武侯。

公元前395年,李悝因发现冤杀好人,继而按照自己写下的《法经》自杀而亡。

公元前393年,魏国两线作战,同时攻打郑国与秦国,并在酸枣筑城,扼制郑国。名将吴起大败秦军于注城。

公元前391年,魏武侯号召韩国、赵国结成三晋同盟,三晋联军大败楚军,攻占楚国的军事重镇大梁,轻取襄陵,并向楚国腹地挺进。楚悼王向三晋求和不成,遂向秦、齐求援。

公元前390年,秦军攻打三晋之中最弱的韩国,攻取宜阳六座城池。魏武侯见到韩国被攻,便回师协助韩军迎战秦军,双方接战,不分胜负。齐国陈和在战争接近尾声时率军攻打驻襄陵的魏军,并乘机占领襄陵城。

文章图片4

阴晋之战示意图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吴起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军功的五万人,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大败秦军,史称阴晋之战。此战过后,吴起率军势如破竹地进入关中平原,横扫河西。

公元前387年,吴起率军攻打秦军,再次大败秦军,并向秦国腹地推进。此时,魏武侯听信公叔痤谗言,怀疑吴起,导致吴起投楚。吴起入楚后在楚国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六年后,吴起被害而亡。

文章图片5

田齐太公和

公元前386年,田和在齐国欲取代姜氏成为诸侯,通过魏武侯向周安王讨封,魏武侯对周天子施压,周天子不得不册封于田和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田和就是田齐太公。同年,赵敬侯迁都邯郸,赵武公之子赵朝作乱,投奔魏国。魏武侯欲操纵赵国朝政,遂接纳赵朝,并助其攻打邯郸,不克。魏、赵关系破裂。

公元前383年,赵敬侯派兵攻打魏国的附属国——卫国。卫慎公不能抵挡,急忙向魏武侯求救,魏武侯出兵大败赵军于兔台,三晋联盟瓦解。

文章图片6

魏武卒

公元前382年,赵敬侯决定对卫国再次出手。魏武侯联合齐国、卫国共同抵挡赵军,三国联军出兵攻取赵国的刚平,一直打到中牟,夺取了赵国大片土地,赵国与魏国、齐国、卫国的矛盾升级。

公元前381年,赵国出兵攻击侵略到本土的卫军,魏武侯遂派军队大举攻赵,赵敬侯向楚国求援,楚悼王派军攻打魏国后方,魏武侯鉴于多线作战的困扰,不得不向赵敬侯求和,三晋再次联合。

公元前380年,齐侯剡攻打燕国,攻占桑丘。燕简公向赵敬侯求救,赵敬侯会同魏武侯与韩文侯三国军队,兵合一处救燕国,大败齐军。

公元前378年,田齐再次出兵攻打燕国。燕简公依然向赵国求救,三晋再次联合,大败齐军。三晋攻入田齐本土,直至灵丘,方才退兵。同年,中山国复国。

文章图片7

中山国地图

公元前377年,魏军与中山桓公战于浍水,魏军大败。

公元前375年,魏军与楚军大战于榆关。

公元前373年,齐侯剡被弑,齐桓公田午初立,国势不稳,魏国联合燕国、鲁国、卫国大举讨伐田齐。燕军败齐于林狐,鲁军攻齐至阳关,魏军伐齐至博陵。

公元前372年,卫国的卫慎公薨逝,赵成侯派兵闪击卫国,连下卫国73邑,卫声公向魏国求援,魏武侯率军攻打赵军,败赵军于蔺。

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崩逝,二子魏缓与魏罃争位,赵、韩两国趁机大举攻魏,两国攻进魏国本土,直达都城安邑城下,之后赵、韩两国在对魏政策上产生矛盾,各自撤兵。后魏罃击败魏缓,成为了魏武侯的继承人,是为魏惠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