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七雄之魏国(二)

 梦想童年594 2023-03-18 发布于江西
文章图片1

魏惠王

公元前370年,魏罃与公子缓(魏缓)争立君位成功,是为魏惠王。

公元前364年,魏国把都城从安邑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这也是开封第一次成为国家都城。

公元前362年,公叔痤担任将领,率军与韩、赵两国联军在浍水北岸交战,大败联军。

公元前361年,魏相公叔痤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去探望,公叔痤向魏惠王举荐公孙鞅(商鞅),并表示如果不用公孙鞅便杀了他,魏惠王没有答应。不久,公叔痤去世。当时公孙鞅得知秦孝公求贤,于是在埋葬完公叔痤后,向西投奔秦国,并得到秦孝公的重用 ,实施其著名的商鞅变法。公叔痤死后不久,庞涓、孙膑相继入魏,后庞涓陷害孙膑,孙膑逃入齐国。

公元前358年,魏惠王派龙贾率军在河西之地修筑长城。

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

文章图片2

围魏救赵——桂陵之战

公元前353年,齐威王采纳段干朋的建议,兵分两路,一路齐军围攻魏国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田忌佯攻大梁,孙膑在桂陵设伏,庞涓率军回援大梁,进入孙膑埋伏圈,庞涓兵败被俘。

公元前352年,魏惠王调用韩国的军队击败包围襄陵的齐、宋、卫联军,齐国被迫请楚国大将景舍出面调停,各国休战。与此同时,秦军则进攻魏的河西,夺取了少梁和安邑。魏惠王再次派兵修筑长城,魏国开始对秦国采取守势。

公元前351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漳河边结盟,撤出赵国首都邯郸。大约在此时齐国将庞涓释放,使其回魏国再度为将。

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听从于卫鞅的游说,去侯称王。同时召集逢泽之会,邀宋、卫、邹、鲁等国国君及秦公子少官会盟,后一同朝见周天子。逢泽之会遭到了韩国等大国的抵制,于是韩魏翻脸。

文章图片3

围魏救韩——马陵之战

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孙膑以“减灶”之策诱庞涓中计,后者率军追至马陵中伏身亡,齐军俘太子申,太子申殒命惨死。经此一战魏国失去霸主地位,从此沦为战国配角,直至灭亡。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在徐州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同年,苏秦进入燕国。

公元前333年,齐威王与魏惠王在郊外会猎。魏惠王与齐威王比宝,齐威王却以人才比喻宝物。魏惠王惭愧,不欢而去。同年,苏秦见到等待了一年多的燕文侯,遂向后者阐述合纵策略。此后十几年,苏秦一直游说各国参与合纵,山东六国进入平和期,少有战争。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自立为王,同年,魏惠王尊韩宣惠王为王,一时各国不论大小纷纷称王。

公元前323年,魏、韩、赵、燕、中山相互称王,其目的是贯彻合纵的策略,试图以此联合五国的力量与秦、齐、楚等大国对抗,史称'五国相王'。

公元前322年,张仪相魏。公孙衍设法取得韩国当权的支持,破坏了张仪联合秦魏的政策。

公元前319年,张仪被迫去魏,公孙衍代张仪为魏相。

文章图片4

《大秦帝国》中的魏襄王

公元前319年,魏惠王卒,其子魏嗣继位,是为魏襄王。

公元前318年,魏国驱逐张仪,任命公孙衍为相,发动魏、韩、赵、楚、燕五国合纵攻秦,由于楚、燕态度消极,此次合纵只有魏、赵、韩三国与秦军迎战,最后以战败告终。这是战国第一次合纵伐秦。

公元前317年,齐军在关津打败魏军。

公元前314年,秦派樗里子攻取魏国的曲沃,并在案门赶跑犀首(公孙衍)。

公元前313年,秦派人来魏国立魏公子遬为太子,魏襄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

公元前312年,魏军进攻齐国。同年,与秦国一起征讨燕国。

公元前311年,魏军进攻卫国,攻下两座城。

公元前310年,魏襄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张仪、魏章相魏。

公元前308年,魏襄王与秦武王赢荡在应城相会。

公元前307年,魏太子到秦国朝拜。秦国来进攻魏国的皮氏,没有攻克。

公元前305年,秦国把秦武王王后送回魏国。

公元前303年,秦军攻下魏国城池。

公元前302年,魏襄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秦国把城池还给魏国。

公元前301年,魏国与秦国联合攻打楚国。

文章图片5

魏昭王

公元前296年,秦国归还魏国地,与魏讲和。同年,魏襄王去世,太子遬即位,是为魏昭王。

公元前295年,秦国攻打魏国,夺取魏国的襄城。

公元前294年,魏国与秦国再次开战,魏国作战失利。

文章图片6

伊阙之战

公元前293年,魏、韩联军攻打秦国,秦国将领白起率军在伊阙打败魏国二十四万大军,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伊阙之战”。

公元前290年,魏国开始向秦国割地求和,将魏国河东的四百里土地全部割让给秦国。

公元前289年,秦军攻打魏国,夺取魏国大小城池六十一座。

公元前287年,秦军攻打魏国,夺取魏国的新垣、曲阳。

公元前286年,齐国灭亡宋国,宋国国君宋王偃死在魏国的温邑。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领魏、秦、赵、韩、燕五国联军伐齐,连下齐国七十二城,齐国国君齐湣王出外逃亡。燕国军队单独进入齐都临淄。同年,魏昭王与秦昭襄王在西周相会。

公元前283年,秦国夺取魏国的安城,秦军到达魏都大梁后离开。

文章图片7

魏安釐王

公元前277年,魏昭王去世,其子魏圉继位,是为魏安釐王。

公元前276年,秦国武安君白起攻取魏国两个城市,同年,魏无忌被封为信陵君。

公元前275年,秦相国兼穰侯魏冉率军进攻,韩军赴援败战折损四万人,韩将暴鸢投奔国都大梁,魏国割让八个城市求和,穰侯不理,再度进攻,击败魏将芒卯,占领北宅,包围国都大梁,安釐王割让温城求和。

公元前274年,魏国企图与齐国再度合纵,秦国察觉后派相国穰侯再度攻伐魏国,夺四城,斩首四万。

公元前273年,魏、赵联合攻韩,包围华阳,韩国向秦国求援,穰侯会同武安君白起、客卿胡阳率军急行八天,赴华阳击败魏军,斩杀十三万人。同年,白起伐魏,在华阳大败魏军。

文章图片8

窃符救赵的信陵君

公元前257年,长平大战后,秦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安釐王惧怕秦国,不敢进军。信陵君窃符救赵,杀魏将晋鄙,强行夺权,后以精兵八万开赴前线,一举击溃秦国,解除了邯郸之围。信陵君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威震六国。但信陵君因为夺取兵权之故,怕受到魏安釐王迫害,所以一直留在赵国,十年不敢回去。

公元前247年,秦将蒙骜伐魏,魏安釐王在国难中与信陵君和解,拜之为上将军,信陵君召集五国联军抗秦,大败蒙骜,拯救了魏国。但战后魏安釐王对信陵君开始猜疑,加之秦人使用反间计,使魏安釐王更加怀疑信陵君,并夺取了其上将军之位,失意的信陵君日益沉迷酒色。

文章图片9

魏景湣王

公元前243年,魏国柱石信陵君病死。同年,魏安釐王病死,其子魏增继位,是为魏景湣王。

公元前242年,秦国国君秦王政派将军蒙骜率军攻打魏国,夺取魏国的酸枣、燕邑、虚邑、长平、雍丘、山阳城等二十座城池,将其设置为东郡。

公元前241年,魏、韩、赵、卫、楚五国联合攻打秦国,联军前期取得胜利,但随着战争的进行五国联军开始互相猜忌,此时秦王政派军迎战,击败五国联军,这也是战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同年,秦军夺取魏国的朝歌。

公元前240年,秦军夺取魏国的汲地。

公元前238年,秦军夺取魏国的垣邑、蒲阳 、衍邑。

公元前231年,魏景湣王向秦国献地,秦国设置丽邑。

文章图片10

《大秦赋》中的魏王假

公元前228年,魏景湣王去世,其子魏假即位,史称魏王假。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城,城内死伤无数,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