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神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泰阳汉子 2023-03-19 发布于山东

中国原始社会后期的社会发展状况

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的多元分布与融合可以体现中国文明起源之时所具有的特征的文化遗址,大都聚集在新石器时代。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域具有多元分布的鲜明特征,邹昌林将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间的文化类型划分为六大区域,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及北方燕辽地区,这六大区域又以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为中心,从而共同形成中华文明起源时代的多元格局。

文章图片1

龙山文化时期,是各区域文化之间交流融汇、趋向统一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化开始展现自身独特性质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均发现了大量玉器,尤其是良渚文化遗址中,所发现的玉器已非常精美。因而曾有学者将中国龙山文化时期称为“玉器时代”。

与此同时,辽宁地区发现的祭坛与女神庙遗址,或为商代宗教祭祀文化的一处渊源。可知在距今 5000余年的历史时代,中国大地上已活跃着各区域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同时又一致以中原龙山文化为中心而形成汇聚,这时已进入中国古史上的五帝时代了

文章图片2

古史传说中各族群间的交流状况

生产力有了进步、社会组织逐渐分化的背景中,古史传说中的五帝便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各区域各族群的显赫人物。在他们的伸张和牵引下开启了一个英雄时代,中国的早期文明——宗教文明也因此有了大发展。

研究中国古史的专家徐旭生先生,将中国远古时期的族群划分为三大集团,即西北的华夏集团,东方的东夷集团,以及南方的苗蛮集团。三大集团之间经历了从冲突到交融的过程。

华夏集团内部炎黄二部落之间的战斗,其见于《史记·五帝本纪》: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这反映了炎黄两大部族的斗争,炎帝族被更强大的黄帝族打败而归服,华夏集团从此力量大增;

后来,一方面似因为巫教及风俗习惯上的原因,另一方面又因刑罚规定上的原因,东夷集团与南方苗蛮集团产生冲突,禹便受帝颛顼(华夏东夷两大集团的首领,另一说为舜)之命,征伐三苗,最终打败三苗,此后北方的祝融集团也深入南方,与苗蛮族群融合在一起了。

文章图片4

中国原始社会后期宗教的演化状况

自然崇拜中农业崇拜占很大部分,而农业崇拜中又以土地崇拜和谷物崇拜为主要内容,后来又发展出了社稷崇拜。

社稷崇拜一般伴随着阶级国家而产生,然而在辽西东山嘴发现了一处红山文化时期的祭坛,这被认为是中国东部地区最早的祭社遗存。后世祭社神时须选定一个具体的祭祀对象作为代表和象征,此祭坛中立有长条立石,因而可能是以石为社神之主。

鬼魂崇拜、生殖崇拜与祖先崇拜

鬼魂崇拜发生于人对自身生死问题的关注。远古时代,灵魂观念可说是人类想象力的一大发明创造,它初次回答了人自身的生死问题,尽管是以看起来很简陋的原始宗教的形式。

生殖力是一种内在的自然力,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根本的自然力,生殖崇拜基于现实的血缘关系,,因而生殖崇拜同鬼魂观念一起又导致了祖先崇拜。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女性因其生育功能而被视为生殖之神。这是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普遍出现的宗教现象。

文章图片6

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在内部面临食不果腹、疾病肆虐,外部面临自然灾害、异族侵袭的艰苦环境下,人口出生率低下,寿命又很短暂,人们便非常重视自身族群的生育繁衍能力。

在农业文明尚未兴盛的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在采集经济中仍占主要地位,在这种客观的社会条件下,便出现了女性祖先崇拜。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性在生产活动中担负起主要责任,此时人们也开始认识到男性在繁衍后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又渐渐崇拜男性生殖功能,表现为男性生殖崇拜,相比女性祖先崇拜,男性祖先崇拜占据主流,从而父系氏族社会逐渐形成

文章图片7

图腾崇拜

原始宗教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是图腾崇拜。图腾与原始氏族有密切的关系,图腾崇拜便是整个氏族对自身起源的一种理解。其崇拜对象结合了动植物与人的形象,因而实际是自然崇拜的一种进步。

在所有图腾崇拜中,最为显赫的是龙凤两大图腾崇拜,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出现了龙凤图腾崇拜,其形象组合了多种现实动物的特征。龙凤图腾具有广泛来源和丰富内涵。从龙凤图腾所结合的各类动物形象的地区来源和演变中,可以看到中华文明起源之时的多元化特征

原始巫术与占卜行为

另外,除过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崇拜,还有原始巫术及占卜等宗教行为和活动。在原始社会时期,巫术、占卜活动已成为普遍存在的一种活动。此外还存在原始占卜活动。

占卜则是对人为主动制造现象的迷信,是建立在前兆迷信观念基础上的一种宗教行为。原始的占卜方式有植物占、骨占、梦占等,其中骨占与植物占最为普遍,影响也最大,商代便使用甲骨占卜及刻画卜辞,这一过程直接影响到了商人的思维意识。

文章图片9

原始巫术与占卜反映了先民们一方面试图控制和利用自然力,另一方面又试图把握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关联的愿望,如今这类行为依然可见。

至上神观念的萌芽

在部落联盟时期,还未有完整意义上的至上神观念,但可能已出现至上神观念的萌芽。在生殖崇拜与祖先崇拜的观念下,这一地区的联盟首领必然与这一最高山神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原始至上神。

根据古史传说,炎黄集团以华山所在地区为活动中心,后来再同夏族融合,于是华夏族逐渐形成了以黄帝祖神与华山山神相结合的最高主宰神“帝”,这就是部落联盟时期的最高神,这一主宰神统领着华夏族群的所有地方神,黄帝成为了众神之首,因此黄帝以半人半神的形象出现在古史传说中,具有很大的威权。

文章图片10

到后来颛顼宗教改革后,这一最高神的神性逐渐增强,与人王的关系渐渐疏离,到禹时已不再称帝,再到后来商时,“帝”与商王的关系已相当模糊,“帝”似乎成为商族图腾神,然而高高在上,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至上神。

中国原始宗教的历史文化特征

自然崇拜与农业崇拜的历史文化特征

从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来看,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与自然相抗衡的能力微乎其微,其生存完全依赖于自然的庇护,同时又只能接受自然灾害的无情施压,这就使人们在心理上对自然万物既充满尊敬与感恩之情,又不得不心怀畏惧,这种复杂矛盾的情感,就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最初态度。

文章图片11

在绝对强势的自然面前,人们意识到自身力量的弱小,一种敬畏感与依赖感便油然产生。自然崇拜正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心理的表达。

鬼魂崇拜、生殖崇拜与祖先崇拜的历史文化特征

如果说自然崇拜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鬼魂崇拜则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这一关系的中介主要是情感。在反映鬼魂崇拜的原始葬礼过程中,显然加强了人们之间的心理情感交流,提高了氏族成员的凝聚力;

文章图片12

另一方面,思维观念方面。牟、张合著《中国宗教通史》中认为灵魂观、鬼魂崇拜体现了原始思维的加速发展,形成了形神二元与世界二重的观念。形神使个体二分,生死使世界二分,与其说灵魂观与鬼魂崇拜拓展了人的生存时间,毋宁说它拓宽了某种原始人本精神的存在空间

图腾崇拜的历史文化特征

图腾崇拜的历史文化意义也相当明显。这一崇拜类型是在先民与自然界紧密联系、将分未分的生存条件下产生的,表达了他们与自然相依偎的亲切感、依赖感,这也是原始人类对自身何所从来这一永恒疑惑的幼稚解答。

文章图片13

图腾观念产生之初便蕴含了它的发展走向,伴随着族群活动的扩大,族群间的接近和融合,原来各氏族的图腾自然超出血缘的范围,成为一块完整地域的图腾,于是出现了华夏民族的龙凤两大图腾,显示了中华文化来源的多元性与包容性特征,是民族文化交流史的“活化石”

原始巫术与占卜的历史文化特征

在原始社会中,巫者是精英分子。一般都是氏族或部落的酋长,或具有一定话语权的宗教特权阶级,后来在某种程度上主导了阶级国家的建立;巫者的观念基本代表和控制着氏族群体的观念,因此又广泛影响到原始社会文化。

占卜表达了人们避祸求福的美好愿望,人们企图根据实际观察得来的一些现象,作为预测未来的某类征兆,这固为一种披着神意外衣的因果认识论,并不能真正获知事物的客观性质和发展规律;

文章图片14

但从另一角度看,这是对当时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件的有意观察与记录,因此实际上有助于感性经验的积累,长期以往必然促进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后来的《周易》,这部传统经典的形成与原始社会长期以来的感性经验积累密不可分。

结语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各地区的宗教特征可谓大同小异,有学者将这一时期的宗教特征归纳出若干点,如产生的自发性、信仰主体的氏族性、分布范围的地域性、崇拜对象的多神性等。

文章图片15

在原始社会早期,社会生产力尚不发达,这一时期便成为一个物魅神灵丛生的蛮荒时代。在较为稳定的生产生活的环境中,围绕农业生产进行的自然崇拜和祭祀现象日渐兴盛。

原本属于各族群内部的宗教观念开始互相接触和交融,随着部落联盟的逐渐成,必然产生一最高的主神——同古史传说中的 “五帝”相结合的产物。

文章图片16

原始社会晚期,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上出现了私有财产的积聚和贫富不均现象,氏族和部落内部产生阶层分化,这种社会组织的分化反映到人们的头脑观念中来,就造成了神灵世界的分化,从而出现了中国宗教史上最初的宗教改革——绝地天通

这场宗教变革所宣示的宗教特权阶层的正式确立,表现了宗教神灵世界的秩序化、等级化的逐渐形成。

原始社会晚期,随着各族群间的整合,以及社会阶层的分化,原先分散而不相统属的自然崇拜开始出现上下等级之分,人们不再自主自发地祭祀神灵,而是在部落联盟领袖的主持下进行,首领独揽了宗教神权;

文章图片17

民众不能再听命于自然之天神,而要听命于族群之人君,具有自然属性的神灵世界由此得到了社会秩序的初步规范。此时神灵世界中已开始具有一主(最高天神-祖先崇拜)多辅(农业崇拜、日月山川等多神崇拜)的体系雏形

参考文献

  1. 阴法鲁,中国古代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2.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

  3. (汉)司马迁撰,韩兆琦评注,史记·五帝本纪[M],长沙:岳麓书社,2012年.

  4. 李学勤主编,王宇信等著,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5. 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6. (日)宫本一夫著,吴菲译,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 夏王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7. 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

  8. 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M],上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