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最怕“折腾”

 文明苑 2023-03-19 发布于山西

听说中国许多省市在搞“末位淘汰制”,让排名末尾的老师下岗。

这样的制度听起来有道理,末位淘汰,奖勤罚懒,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是,施行起来恐怕难尽人意,极可能事与愿违,成为教育界的“瞎折腾”!

初衷虽好,操作不易。关键是这个“末尾”怎么定?最大可能就是按照考试成绩排名确定末尾。这样的结果,可就把教育搞得乌烟瘴气,教书育人将彻底变成刷题考试,每个老师都要加大作业力度,因为只有多练才能成绩上去,考试名次才能靠前!教书育人彻底变味,学校音乐美术被边缘化,老师主动加班加点,学生累死累活。老师勾心斗角,想方设法排除“差生”,一个“差生”可能要你命!考试作弊成为主流,教师想方设法提高成绩,最后淘汰的极可能是单位“老实人”!当然,也要淘汰“混日子”的老师。只是最后结果:弊大于利。我们原来不是依靠排名次管理学校的吗?结果怎么样?还不是培养一批批只会刷题的庸才!教育方针得不到全面贯彻。

教育不是工农业生产,学校不是计件工作,是很难很难量化管理的。教育是培养人的地方,我们经常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教书育人的工作。和风细雨才能搞好教育,疾风骤雨只能破坏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工作不能急功近利!教育不是工农业生产,不能依靠加班加点提高质量。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迫在眉睫,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实践创新型教育制度。教育已经不再重视以往的知识积累,而是重在“奇思妙想”!如果我们还是固守原来的教育制度和方法,一定是失败的。

世界上多数国家,基础教育也不是拿考试名次淘汰老师。基础教育本来就是相对稳定的工作,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进入门槛相对较高,一旦进入是很难被辞退的,除非违背《教师法》。依靠考试成绩或者考核名次让普通老师下岗的所谓“末位淘汰制”,是没有法理依据的。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下,所谓的“末位淘汰制”,最后结果成为领导排除异己和打击“敌对势力”的手段,或者最后找个“老实人”替罪。

学校管理与社会管理一样,都是一门科学,不能随心所欲,要依据科学规律办事。要参考世界各国的经验,千万不能瞎折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