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3-19 发布于河南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

泥鳅,又叫鳅鱼,它分布广泛,是一种群体数量大的淡水型野生鱼类,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特别是南方江苏、浙江两省最多。由于长期的偏见,人们把泥鍬当作下等食品,很少食用,而把它作为饲料喂鸡、鸭,实在可惜。

据分析,每100克鲜泥鳅肉中含有蛋白质18.43克。脂肪3·7克,碳水化合物2.5克,灰粉1.2克,钙3·18毫克,磷72毫克,铁0.9毫克,还含有维生素B1、B和烟酸等。其营养成分超过名贵的鲤鱼、身鱼、鳊鱼、对虾等。泥鳅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尤其在日本是喜宴上的珍品。我国出口一吨泥鳅可换回30吨小麦或20多吨优质钢材。我国的泥鳅在日本、香港等市场声誉极隹。过去靠捕捉野生泥鳅出口,其数量有限,不能适应需要。我国水域辽阔,淡水资源丰富,是发展泥鳅生产的优越条件。

泥纸。蛋白质含量高。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味鲜美,营养丰富。中医入药。对治疗肝炎、小儿盗汗、痔疮、小便不通,乳癌都有一定疗效。我国的泥鳅在日本、香港等市场声誉极佳,过去靠捕捉野生泥鳅出口。其数量有限。不能适应需要,我国水城辽阔,淡水资源丰富,是发展泥鳅生产的优越条件。

泥触属于温水性鱼类,适应力强。除鳃呼吸外。肠管也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水中缺氧时,也可以跃出水面,吞吸空气,水池干涸时,它会潜入10-20厘米深的泥层中,盘湿润环境进行肠道呼吸。泥鳅食性广。饲养管理简便,很适于人工养殖。

一、人工饲养泥鳅的方法:

1、建设泥鳅养殖地和苗池;养殖池一般以水泥池比较好,最好选在住宅附近阳光充足,水源较好的地方。面积一般为120-150平方米;苗种池宜小一些。为40~60平方米,池深为70 -80厘米。在池的一端设进水口另一端设出水口。进,出水口均要用铁丝网围住,以防泥鳅逃走。

.2泥鳅的人工养殖:泥鳅的繁殖季节在5-8月。一般2冬龄达性成熟。开始产卵,怀卵量约7000-10000粒。人工催产方法大体与养家鱼相同,雌雄比例为1:1,每尾雌泥鳅注射2-3个青蛙脑下垂体。雄泥鳅减半。水温在20-30℃时注射垂体12~24小时后就可产卵。产卵时最好用棕片为卵巢。受精卵两天左右孵出苗鱼。出苗一天后,每10万尾日喂熟鸡蛋黄一个(研碎后调成汁投喂)每天换水两次,10天后投入鱼池饲养。

3. 饲养管理;人工饲养有稻田养鳅、池塘养鳅、建池养鳅三种。池塘养鳅与鲤、鲢、鳙混养。稻田养鳅只适宜中稻田放养。建池养殖有二种方法,一是利用一般水池放养;一种是选择排灌方便的田挖深1公尺。四周建墙(一般50-60厘米高),不宜太矮。以防泥鳅外逃,然后加肥泥50公分左右。在池的泥、水层之间墙壁上,设进、出水管。以利换水,每亩养池可放养小泥鍬5~6万条(约300斤重)。泥鳅喜栖静水底层,出没于腐殖质的淤泥中,故在放养前,先培足肥淤泥上,施家畜家禽粪类均可。以繁殖生物饵料。泥鳅食性 杂,饵料平时可饲喂昆虫、小型甲壳运物、高等植物的幼嫩茎叶碎屑、种子、藻类。也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麦麸、酒糟等食料,有时也食水底腐植质或泥渣。5-9月份,当水温升到20-28℃时,摄食最旺,要经常保持水肥饵足。促其生长。当水温超过30℃时,泥鳅摄食减退,钻入泥中避暑,平时要注意观察,如果池水呈茶褐色,泥鳅时时窜出水面,这说明水中缺氧,要及时冲灌新水。当水温低于5℃时,泥鳅会钻入泥中冬眠。这时宜施些基肥保温越冬。在一般饲养管理水平下,鳅苗放养120~150天。即可符合出售规格。增重可达6倍左右,每长1斤泥鳅、需投饵料(麦麸、菜饼等)2斤。

二、病害防治:

泥鰍一般生病较少,常见病害防治方法如下:

1. 水霉病:在鱼体受伤后或在孵化过程中鱼卵易发生此病。可用1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进行防治和治疗。也可用3%食

盐水溶液浸洗5-10分钟。

2 鱼鳍病:由一种杆菌引起,发病的特征是背绪附近的肌肉腐烂,严重的鳍条脱落,鱼体两侧头部至尾部浮肿,并有红班。防治方法用每毫升含10~50微克的氯霉素或金霉素溶液进行浸洗。

3. 寄生虫病:对车轮虫、舌怀虫、可用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二者的比例5:2)全池泼洒,每月或每两个月进行一次防治。三代虫用晶体敌百虫0·2-0·5PPM全池泼洒喷杀。

4 生物敌害:

有蛇、乌鲤鱼、青蛙、水蜈蚣、田鳖、红娘华等要清除干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