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传-孙 膑

 西游花卷 2023-03-19 发布于江苏

孙 膑

孙膑,齐人,孙武的后代。“生于阿、野之间”,即今山东阳谷、露城一带,生卒年月已不可考,大约与商鞅、孟轲同时,是战国中期的著名军事家。

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庞涓后来当了魏惠王的将军,他自知才学不及孙膑,唯恐孙脑的出山会影响自己的仕途,便设法将孙膑召到魏国,借故“断其两足而踪之”,并将他软禁起来。后来,齐国一位使臣出使魏国,孙膑暗中结识了他,才被悄悄地载回齐国。孙膑到齐后,经田忌推荐,得到了齐威王的重用。

公元前三五四年,魏国进攻赵国,包围了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一面派田忌率兵骚扰魏国的东部边境,一面逼迫宋卫等国攻魏襄陵(今河南雕县)。但是,这些军事行动都未能解除邯郸之围,邯郸还是被攻陷了。齐威王于是任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打算直接引兵去赵,但孙胰提出了“批亢捣虚”.“疾走大梁”,以“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的战略。田忌于是率军攻打魏都大梁,魏军果然很快撤离邯郸,千里回救。孙脑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设伏阻击。当时,魏军经过长途跋涉以后,已精疲力尽,以逸待劳的齐军因此大获全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也叫围魏救赵之战。公元前三四三年的马陵( 今河北大名东南 )之战,也是孙膑指挥的著名战役。当时魏兵攻韩。韩向齐告急。齐国仍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攻魏救韩。

魏国派庞涓和太子申领兵十万迎战。孙膑深知魏军强悍善战,而庞涓轻敌,因此采取退兵减灶之计诱敌深入。他命令齐军在撤退途中头天造灶十万,次日减为五万,第三天又减少到三万。庞涓见齐军的炉灶日少一日,以为齐军逃亡过半,于是撇开步兵,亲率轻锐,兼程尾追。孙腹根据庞涓的行程,算定他将在当晚到达马陵。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阻隘。孙膑令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又在一棵大树上刮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一行大字。命令射手见火举而发。当夜庞涓 进入马陵道,见大树上有字,举火而读。还没有等庞涓读完,齐军万弩俱发,魏军顷刻溃散。庞涓兵败智穷,自到而死。齐军乘胜尽破魏军,俘虏了太子中。马陵之战给了魏国以惨重的打击,从此造成了齐、魏两国在东方的均势。孙膑也“从此名显天下”

孙腹此后的行踪史籍上没有记载,或许因遭受齐相邹忌的嫉忌而隐居不仕。相传今山东营南县甲子山麓的孙膑洞,就是孙膑晚年隐居的地方。

孙腹著有《孙膑兵法》。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全书八十九篇,图四卷,但是后来失传了,故为后世所疑。一九七二年四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座汉墓中,发现了《孙膑兵法》,同时发现的还有《孙子兵法》和其他先秦兵书,这个疑案终于解决了。

发掘出来的《孙腕兵法》,经过整理,共三十篇,一万一千余字(由于出土的竹简严重残缺,难以看出原书的全貌,其中是否部分地掺有其他失传兵书的章句,尚难断定),内容非常丰富。关于战争的思想,关于作战的指挥等等,都有论述。在战争观问题上,《孙膑兵法》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唯有战争能解决问题。但是,发动战争要慎重,要“事备而后动”,要“有委”、“有义”,即既要有足够的物质储备,还要在政治上站得住脚。《孙膑兵法》还说:“夫安万乘国,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

也就是说,指挥战争的人必须懂得战争的规律(道)才能取得成功。出土的《孙膑兵法》中,所占篇幅最多的是关于作战指导方面的论述。其中有以寡胜众、以弱胜强的战略思想和种种战术方法,如以攻不守( 即采取以进攻为主的战略 )、便势利地(即运用各种办法去创造有利的作战态势)、胜不可一(即随时按照不同的敌情和地形而灵活运用各种战法),以及根据当时城市已经成了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新形势所提出的攻城思想和阵法等等,都朴素地反映了孙膑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当然,《孙膑兵法》也有许多消极、落后的东西。比如,过分地强调了主帅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人民群众的那种“五恭、五暴,必使相错”的软硬兼使的手法,等等,就充分地暴露了作者的剥削阶级的世界观和立场。但是,这一些并不影响孙腹及其《孙膑兵法》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孙膑兵法》是孙胺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等早期兵家的思想,总结和吸取了战国前期丰富的战争经验而写成的。它的问世顺应了历史的潮流,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和军事的需要,为封建统一战争提供了理论武器,从而起到了推动历史进步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