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卖锅贴的老曲(传奇小说)

 jianshanren 2023-03-19 发布于湖北

在我们这个小村子里,老曲是一个绝对的名人。
   老曲今年已经满花甲了,可是还是按照他的自编程序,每日劳作不停。老曲是个食品手艺人,最拿手的就是做锅贴,十六岁开始学艺,做锅贴已经有四十多年历史了。他在集镇上有自己的固定摊位,他用三个大柏油铁桶制成简易的煤炉灶,在街道上卖锅贴。他的锅贴面料好,手工揉制精细,特别是烤制的质量,火候拿捏很准。他烤出的锅贴总是金晃晃,香喷喷地,香飘满大街,很是诱人流涎氺。因此生意特好。但是老曲每天的锅贴都是定量的,卖完一百个就收摊回家,因此好多要吃他锅贴的人都要提前预约。有人说:“老曲您的生意好,不如每天多卖些,多赚点钱去发财!”老曲回答说:“我的锅贴要保证质量,每天只能做这么多,把质量搞低了才是自断财路。”
   老曲回到家里依旧是当全家的炊事员。老曲家是四代同堂,自己的父母都是八十多岁的人了,还有自己和老伴,儿子和媳妇还有两个孙子。老父母身体还好,可以下地看家做卫生,老伴给他的生意当助手,负责准备面料等,儿子和媳妇搞蔬菜产业,忙着在几十亩地里种植季节蔬菜,两个孙子一个九岁,一个七岁,对在村里小学读书。老曲负责给家里做白天的两餐饭,然后就去街上卖锅贴。一家八口人,各就各位,很是和谐亲热地生活着。
   老曲家的饭大多数时间也是吃锅贴,与大街不同的只是在煎锅贴的大灶上增加放一块铁板,铁板上放着八个带盖儿的大号搪瓷缸。那时给每个人熬汤的。老曲家有个家传的规矩,就像分餐制一样,虽然是围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但就是吃饭时各人喝各人搪瓷缸里配制的汤,吃汤里的菜。不像大多数人家那样,一家人都把筷子伸到汤锅里去搅,一人一份,谁也不准多吃。
   当然这一人一个汤菜,老曲要根据各人的食量去精心配制,才能让一家人吃得好,都能得到足够的营养。但就是一项配料,就要老曲去拿准和费心思的。老曲家每周要“打牙祭”二次,打牙祭就是指吃肉,菜肴要做好些。老曲给每个搪瓷缸里配上菜料,放进几片猪肉,或者牛肉羊肉的,然后配上萝卜,白菜,红枣,投入姜和葱蒜。然后老曲把水加满,在炉火里细细的熬。搪瓷缸被蒸汽顶得“噗噗”地响,缸子里冒出油汤,香喷喷地一满屋。
   开饭了,一家八口人围着桌子吃起来。各自的搪瓷缸摆在面前,自己吃自己的那一缸子菜。老曲自己一家人都习惯了,可是别的人不理解,就对老曲说:“一家人吃饭,何必把好菜分得泾渭分明,年轻人和小孩子爱吃肉,就尽管让他多吃一点就是。”
   对于这样的建议,老曲是充耳不闻,下次熬汤煮菜,他还是一样,配制成八份。一家人习惯了,也都很满意。但是那两个八九岁的孙子也有不尽意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肉吃完了,骨头啃光了,也就眼巴巴的盯着大人的搪瓷缸子。有时老曲的老伴或者自己的老妈,会把自己缸子里的肉片骨头分给孙子一点,偶尔这么做,只要孙子们能够礼貌地道声“谢谢!”老曲还是不干预的。但是如果两个孙子接二连三地索要,大人都是次次满足给与,老曲就会连连地提醒说:“咱家定好地规矩,你们都不能忘记了!”
   老曲这么一说:孙子们伸出的筷子就会自然地缩回来。大人也自然是不多给了。
   孙子长到十八九岁,老曲家用坏了三十来个搪瓷缸子。有一次他的大孙子问:“爷爷,你老是用搪瓷缸子给一家人熬汤,道底是为了啥?”
   老曲说:“让你们养成不吃独食的习惯,有个规矩的好吃相。”孙子点头回答说:“明白了,一块肉我们一家人一人一份,不能吃独食,也不能多占。”
   老曲家故事传来去,镇里的居委会觉得很有意思,就举行了一个家庭和谐的经验交流大会,特邀老曲做经验介绍。老曲说: “在家庭内部,公平原则是极为重要的,老年人和成年人,孩子对营养的要求,并不低于孩子。在分享这件事情上,孩子与父母是要完全平等的。还有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留意到这一点,他才会察觉并珍视你所给与他的爱……”
   老曲的经验得到镇居委会重视,立即推荐他到县里做报告,县里一看,老曲的经验真的很不错,推荐老曲到省里去做报告……
   打从这时起,老曲就成了天天登台做报告的人,他街上的摊位颓废了,人们也吃不到他做的锅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