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唐史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和李世民之间关系如何?

 人文之光 2023-03-19 发布于辽宁

唐朝武德九年(西元626年)夏季,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唐朝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惨遭杀戮,唐朝的皇位传承世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玄武门之变不久,唐朝皇帝李渊便宣布册立李世民为新的太子,并很快禅位给李世民。不过,仔细揣摩的话,我们会发现:玄武门之变前后,李渊、李世民父子的关系还是较为微妙的。

1、唐初权力结构

唐朝立国初期,天下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那时候的大唐还只是割据政权之一,天下最终会鹿死谁手还是未知数。所以有鉴于此,李渊不得不委任李世民带军队出去征伐。不曾想,在李世民征伐天下的过程中,发展出了强大的实力,以及较高的威望。

此时的李世民身份是复合型的:一方面,李世民是唐朝军功集团的首脑,另一方面,又是李渊的嫡次子。这种复合型身份,对唐朝的权力结构造成了挑战。最起码李渊这个皇帝以及李建成这个太子,对李世民的情况都充满忌惮。

因此随着天下一统,李渊便开始支持李建成对李世民的军功集团进行打压。虽然李世民在军中颇有威望,但是在李世民出征的年月里,李渊一直掌握着政权,所以李渊完全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来支持李建成,来分化瓦解李世民的势力:比如通过人事任免等手段,将李世民的部将分拆开,让其无法形成合力。

而李世民作为乱世豪杰,当然不肯坐以待毙,所以长期以来,李世民一直寻找机会反扑。终于在武德九年夏季的时候,李世民找准了机会,一举杀死了李渊的嫡长子、太子李建成以及另一个嫡子李元吉。

此时的大唐,面对的是李渊、李世民父子的面对面交锋。

2、善后

李建成被杀后,李世民的部将尉迟恭一身戎装来到李渊面前。对于杀气腾腾的尉迟恭,李渊不由得心头一震:虽然李渊还不清楚玄武门发生了什么,但也隐约意识到:朝廷肯定出了大事儿。而尉迟恭也直接告诉李渊:太子和齐王谋反,已经被秦王带人诛杀了。希望陛下出面定夺此事。

“太子和齐王谋反?秦王平叛?”听到这样的说辞,李渊一刹那间明白了玄武门到底发生了什么,此时的他难免不苦笑一声。

此时懊悔、焦虑早已于事无补,所以李渊不得不考虑该如何面对李世民,以及如何面对眼前的残局。

此时的李渊虽然对李世民的行为十分不爽,但是,李渊也找不到任何有效的反制李世民的手段:毕竟,自己的嫡子里只剩下李世民一个,如果贸然颁诏讨伐李世民,姑且不说诏书能否传达出去,单说这种和李世民的这种恶斗模式,必然会导致天下动荡:毕竟此时大唐立国不过九年,河东等地人心也并没有真正归附。如果大唐出现大规模内耗,很可能导致大唐陷入衰败。这个局面,李渊不敢赌,也赌不起。

而对于李世民来说,作为嫡次子,擅自杀害太子,毕竟在法理和大义上还是存在缺陷的。所以想要修补,就需要得到李渊的承认以及事后授权。所以李世民也需要取得李渊的谅解和认同。

就这样,在双方各自顾虑的情况下,李渊和李世民达成协议:李渊册封李世民为太子,同时考虑禅位的事情,而李世民需要厚待禅位后的太上皇李渊。

就这样,玄武门之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其实从玄武门之变的解决来看,很多事情,鱼死网破是最下策,双方各取所需、各退一步,有时候才是最优的解决之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