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文言文的奥妙(或者是故弄玄虚?),现代人不借助注释,简直看不出来。 “情情”不是简单的叠词。就像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中两个“道”含义不同,两个“情”的含义也不一样。 前一个“情”是动词,对……有感情、对……动情。 后一个“情”是名词,但也不是指感情,而是指有感情的人或物。 连起来说,就是黛玉只对有感情的人产生感情。说得狭隘一点,就是黛玉只爱宝玉——所以金钏儿死了,王夫人明知道黛玉有新衣裳,也不愿向她去要;所以晴雯之死,黛玉毫不动心,反而有闲情逸致跟宝玉讨论起词句优劣来;所以贾母那么呵护黛玉,黛玉也那么依赖贾母,可是很少看到黛玉对贾母的感情流露。 黛玉的感情很深,但是她只肯付于宝玉一个人。宝玉才是她唯一的“情”。这就是“情情”。 和黛玉不同的是宝玉的“情不情”。前一个也是动词,后面的“不情”是名词,是指没有感情的人或物。 宝玉这个人很有点儿“泛爱”的意味。他对黛玉当然是情深若许,对其他人也普遍含有怜惜爱护之情: 金钏儿、鸳鸯这些人对他并非爱意,他对她们有情; 一面之缘的二丫头(还记得这个人吗?就是秦可卿出殡路上遇到的农家女)、没见过面的傅秋芳、甚至真假未知的茗玉小姐(有的版本里都没出现这个名字,是刘姥姥讲的雪下抽柴故事的女主),他都赋予感情; 彩霞爱着贾环、龄官爱着贾蔷,他对她们也有怜爱之情; 平儿是贾琏是侍妾,香菱是薛蟠的侍妾,他对她们并无非分之想,可也为能在她们面前“尽心”而沾沾自喜; 邢岫烟和薛蝌订了婚,他却替她悲伤“绿树成荫子满枝”,担心红颜渐老、青春不在; 更有甚者,落花、飞鸟、一把扇子,他也能寄托情思…… 这就是“情不情”了。 相比之下,黛玉有时显得无情,但对所爱之人更加专情;宝玉似乎泛情,却有他的一份深情。 这多多少少、深深浅浅、参差错落、摇曳多姿的情,构成了《红楼梦》“大旨写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