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怀念老家的那棵树

 冬歌文苑 2023-03-20 发布于北京

怀念老家的那棵树

 袁福成||江苏

老家远在乡下,乡下有座老屋,屋前有条小河,河边曾有棵老树,树顶有个鸟窝,鸟窝内常年住着一对花喜鹊。

记忆中,小河边的这棵老树,是一株合抱粗的桑树。虽历经百年沧桑,却依然高大挺拔、枝繁叶茂。

尤其特别的是,经多年河水的潮涨潮落,小河岸边的泥土已坍塌了许多,因此而裸露出来的桑树根部,仿佛是多双执着而顽强的巨大臂膀,紧紧地拥抱着赖以生存的岸边土地,如同饥饿的婴儿吮吸着母亲的乳头,一刻也不愿意松开。

靠近树根部的那一部分树干,也已长成弯弯的弧型并悬空于清清的河水之上,然后再继续奋力向上蓬勃生长着。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经常或坐或趴或躺,在这弧型的树干之上尽情玩耍。待桑葚成熟的季节,曾经爬到树上,斜倚在两个树杈之间,双手并用,左右开弓,轮番将采摘来的桑葚塞进嘴里。浅紫色的桑葚汁弄得头上、脸上、衣服上到处都是也毫不介意。也曾不止一次地奉父母之命,放学后拿着草钩,背着柳筐,爬到树上去采摘鲜嫩的桑叶,用来做家蚕的口粮或牲口的饲料。有一次,在树下玩耍时,隐约听到从树上的喜鹊窝内传来细微的叽叽喳喳声,估摸着小喜鹊已经出壳,便灵机一动,悄悄地攀爬到树稍,想一睹小喜鹊的芳容,还打算带一只小喜鹊回家养着。当快要接近树顶上的鸟巢时,不远处,小喜鹊的父母发现有人闯进了它们的领地,双双急迫地一边呼叫着,一边扑棱着双翅,在桑树的上空盘旋示威。见我并无离开的打算,突然间,其中的一只朝着我俯冲而下。说时迟,那时快,我迅速用双腿钩住树杈,腾出双手紧紧地护着双眼以防被啄,以猴子捞月、倒挂金钟的方式,终于吓退了来袭的喜鹊。在惊魂未定之际,无意中转头一看,清沏的河水中还晃动着桑树、鸟窝和我的倒影。为防止花喜鹊再度来袭,来不及欣赏水中的倒影,赶紧麻利地提臀躬腰,手脚并用如同猿猴攀援,一溜烟地从树梢滑到了树底。有了这次惊心动魄的“偷窥”失败的经历,此后再也未敢动过上树一探鸟巢究竟的念头。

说起桑树,在我国早就有“东方神木”“树中之王”的美称,但当下有许多人未必知晓。在远古时代,桑树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生产、生活资料,而且是农耕文明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华夏先民们,一直视桑树为吉祥、神圣之树。据史料记载,当年尧向舜禅让帝位的庄严仪式,就特地选择在桑树之下隆重举行。但在民间,因为桑与丧同音,在乡民们心中,桑树只可栽种在田地里或沟渠旁,断不可种植在房屋前。俗语有云:“房前桑,屋后柳,活人跟着死人走”。房前若栽了桑树,开门见桑就等同于抬头见丧,房前栽桑成了民间大忌。

小时候,也曾向爷爷打听过,自家老屋前、小河边长着的这棵桑树,到底是在何时、因何事、由何人栽植。爷爷微笑着反问到,你看看左邻右舍,有谁愿意在自家房前栽植桑树?绝对没有。自古以来,人们在自家房前屋后栽树,对树种的选择十分讲究。在江浙一带,大户人家生了女儿,就会在屋前栽植几棵香樟。生了儿子,就在屋后栽植几株银杏。香樟陪伴着女儿一起成长,当女儿到了待嫁的年龄,同年的香樟业已成材,用香樟木做成的箱子,不仅能散发出独特的香味,而且有防止衣物霉变和避免虫蛀的特殊功效,这是女儿出嫁时娘家必备的陪嫁物品。银杏亦称白果,寓意后代人丁兴旺、百年有果。在西北地区,也有“房前杏花开,屋后白果栽”的习俗。杏谐音幸,房前杏花开,寓意花开富贵、幸福美滿。白谐音百,屋后白果栽的寓意和江浙相同。而在本乡本土,则恪守“房前不栽桑,屋后不栽柳,院内不栽鬼拍手”的祖训。特指桑树、柳树和白杨树不得在房前、屋后和院内栽植。桑谐音丧,房前栽桑不吉利;柳树枝条通常是用来做哭丧棒的材料,加上挂在柳树上的长长枝条,在黑夜中迎风摇摆,又酷似披头散发的吓人鬼魅,屋后植柳会招惹晦气。白杨树的叶子大,风吹之后会发出“叭叭”的声响,在夜间就如同“鬼拍手”一般,让人听到后毛骨悚然,无法安然入睡。据老辈们说,本地还另有“屋后不栽楝”的禁忌,楝树亦称苦楝,因为寓意不祥,当然也在禁忌之列。

儿时,听了爷爷的这些说词后十分惊讶,原来在家前屋后种树还有如此多的讲究和禁忌。

爷爷还告诉我,咱家老屋前、小河边上的这棵桑树,是地道的天然野生树。应该是鸟儿吃了成熟的桑葚,然后将含有桑籽的粪便拉在了小河岸边,再经过雨水的冲刷,桑籽便埋进了土里,此后开始生根发芽、成长壮大。从麻线般粗细的幼苗,直长到现今有盆口般粗细的大树,从未见有人专门为它浇过水、施过肥、整过枝,历经数十个春夏秋冬和若干次风霜雨雪,就这样从容不迫、坚韧不拔,兀自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这棵野生的“无主”之树,又恰巧独自生长在小河堤岸外侧并不起眼的角落里,既未和其它树种争地、争水、争肥、争阳光,也从未得到过人类的额外垂青和眷顾,就如此与世无争,黙黙无闻,安安静静地生长在小河旁、矗立在蓝天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地为人们奉献着它本该奉献的一切。人们采下鲜嫩的桑叶,用来喂家蚕或者牲口;摘下成熟的桑葚,用来食用或者酿酒;割下桑树的枝桠,用来编织或者当作燃料;用采下的树干为原材料,制作弓背、车轴、犁辕、扁担、桌椅等生产和生活用具;传统的中医,将桑树的叶、果、枝、皮、根一一入药,用来治疗各种相关疾病……

及至长大,在关注和了解桑树的前世今生之后,对桑树所受到的不公正对待顿生怜悯之心和惋惜之情。仅仅就因为树名和丧同音,就被完全剥夺了在房前栽植的机会和生存的权利。尽管桑树浑身是宝,但“东方神木”的光辉,完全被人类的迷信思想所掩盖,就只能卑微地生活在“幕后”而无法走到台前。故而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在公园里、街道旁、小区内、房屋前,很难寻觅到桑树的踪影。即便偶尔有见,那也是天然野生的居多。如果桑树有知,早就该为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对待鸣冤叫屈。但桑树无言,世人虐我千百遍,我待世人如初见。这样的树种怎不令人肃然起敬? 

一个人,喜欢和怀念一种树,总会有喜欢和怀念它的理由。经查阅有关资料得知,中国本是桑树的原产地之一。人工栽植至今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经有“桑”字的记载。桑树的种植,不仅率先孕育出华夏古老悠久的农耕文明,而且还孕育了举世瞩目的“丝绸之路”。人工养蚕业的兴起,几乎可以和火药、造纸、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齐名,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养蚕能吐丝结茧,蚕茧可以缫丝织布,蚕丝织品不仅能御寒保暖、美化生活,还可以和磁器、茶叶等商品一道,通过陆上和海上,运往域外国家以货易货,东西方的贸易之路由此肇始,东西方文明的互鉴之门由此打开。桑树的种植,为养蚕业、缫丝业、纺织业的兴起,为东西方贸易之路的开拓发展,为东西方文明的互通交流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当我们回首这段和桑树密不可分的厚重历史时,心中自然会升腾起对桑树的喜爱和崇敬之情。

因为喜爱才会有崇敬,因为崇敬才会有念念不忘!老树如同老友,怀念不如相见。但遗憾的是,因为离开老家的时间太久、太久,近日返乡,虽老屋依旧,小河还在,唯独那棵合抱粗的桑树以及树上的喜鹊窝已不见了踪影。仅剩那小河岸边残存的、扎根于大地之中的桑树根还依稀可见。那棵老树到底去哪儿了呢?老屋无语,小河无言,后生晚辈们也给不了准确答案。其实也无须寻觅,这棵桑树必定以它的繁茂绿叶为帆,以它的坚韧树干作浆,以它自身品格铸成的精神做船,载着它曾经为之服务的乡亲们,以它特有的方式,一如既往地坚守在某些领域,继续奉献着它的光和热……

插图/作者

 

作家简介

袁福成,江苏建湖人,中共党员,公务人员(现已退休),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追溯过往,怡情养性,格物致知。已有超百篇文学作品(散文、小说、随笔、杂文等)在各类报刊、杂志和文学平台上发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