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启程 | 张纲戴家桥的来历

 丁中广祥 2023-03-20 发布于江苏

张纲戴家桥的来历
江都区大桥镇  戴启程

作者戴启程先生,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戴复古之后。江都区社科专家库成员,江都区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江都区江豚保护协会副会长,扬州市历史学会会员、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会员。

戴家桥位于原张纲镇南(现滨江新城新和村戴桥组),既是桥名,又是村名。说起戴家桥的来历,与江都戴氏家族息息相关。

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戴氏五世祖瑞公从常熟迁到江都东乡张纲镇南庄,为江都戴氏始迁祖。看到这里风景美丽,土地肥沃,有水有桥,四面村庄环抱,族中长者商量后,决定定居在这里。

当地原本有座不知什么年代建造的小木桥,戴氏祖瑞公见这小木桥是南北通行的必经之路,马车和行人来往很不方便,又容易出事故,就自己出钱,在原有基础上造了一座大木桥,方便往来行人。百姓为感谢戴氏一族的功德,就将这座桥和这个村取名为戴家桥。从明朝到清朝数百年间,戴氏子孙依戴家桥而居,以耕读传世,戴家桥也一直由戴氏家族修理翻建。

到了清嘉庆六年(1801年)春天,戴氏后人静安公看到用椿树木材造的戴家桥有损坏,而且桥下港口东通曹家水路,西通八港大河,路南至头坝江口,路北至顾家桥、张纲镇、仙女庙等处皆必经之路,不忍心袖手旁观,不理不睬,就与族中善惟公商量斟酌,决定更建石头大桥。善惟公愿意出一半费用,静安公与弼階公出一半费用。静安公不辞辛劳,为造桥主动担起重任,购买石材和监工事务,其它事情由善惟公负责。

建桥事务安排好后,静安公就带着守护家院的仆役,到镇江焦山购买石料。其中铺在桥面上的三块石板,每块长一丈六尺,宽一尺六寸,厚一尺一寸。后又购买了做基础的马头石数十块,用船装回来,就开始动工建桥。

经过几个月的忙碌,时近秋分,桥终于建好了,并请石匠在桥板侧面刻上了“戴家桥”三个字,告诉后人不要忘本,并将此事记录在戴氏族谱中。

如今,戴家桥还在,但已不在是交通要道。戴氏族人也分居各地,只有少数老人仍然守护着戴家桥,守护着家族的传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