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古诗,写透人生百年:身寄虚空如过客,心将生灭是浮云

 新用户83476033 2023-03-20 发布于江苏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槐序姑娘,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

01 | 生与死

人之苍老,向来与年龄和身体无关。

如同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言:欲言国之老少,先言人之老少。

我见过一些二十几岁年轻一点的孩子,他们没办法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于是便把目光放到享乐上,肆意挥霍自己的年华。

他们还有自己的座右铭,听上去也很可爱:做痛苦的人,不如做快乐的猪。

然而他们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首先你得养得起自己,你暂时可以选择活得像小猪一样安逸,可没人会永远把你当宠物。

这其中包括你的父母。

人们习惯了把过去犯下的错误归结到一起,然后创造出一个恶魔,称之为命运。

生与死,不过是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怎样走完这段路,才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

一眼望到底的人生,实际上已经在养老了。

02 | 一梦浮生

一公住世忘世纷,暂来复去谁能分。

身寄虚空如过客,心将生灭是浮云。

萧散浮云往不还,凄凉遗教殁仍传。

旧地愁看双树在,空堂只是一灯悬。

一灯长照恒河沙,双树犹落诸天花。

天花寂寂香深殿,苔藓苍苍閟虚院。

昔余精念访禅扉,常接微言清道机。

今来寂寞无所得,唯共门人泪满衣。

出自刘长卿的《齐一和尚影堂》

刘长(zhǎng)卿,中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一生颠沛流离,官场失意,诗坛惬意。

这首诗,是他写给“齐一和尚”的悼亡诗,生前为诗人好友,圆寂后诗人润笔送行,以托怀思。

史料上,关于这首诗并没有详细注解,笔者尝试着去解读一下。

住世与忘世:谓之人的今生来世,袁宏道曾有诗“住世灯前影,居官浪里身”;

虚空:诗中当解人世间;

萧散:闲散舒适,不受拘束;

遗教:前人留下来的教诲;

双树:梵语,泛指罗双树,亦称双林,为释迦牟尼佛入灭之处;

空堂:寂寥的厅堂,王维有诗“独坐悲双鬢,空堂欲二更”;

(一年时间研磨)

恒河沙:参“恒河沙数”,佛语,喻指像恒河里的沙粒一样繁多;

诸天:佛家用语,指护法众天神。佛经言欲界有六天,色界之四禅有十八天,无色界之四处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诸天神,统称为诸天;

天花:天界之花;

閟:读 bì,取幽静之意;

禅扉:禅房、寺院。戴叔伦有诗“年来晚客寄禪扉,多话贫居在翠微”;

道机:悟通某个道理。

所以整首诗大意可解为:

您来这个世间走一遭,入了凡尘却不理凡尘的纷争,所以猜想您只是人间的过客,现在您离开了,回到了来时的地方;

身在喧嚣的红尘里,您视生死如天空的浮云一般,潇洒于天地间一身孑然,却将至高至深的道理留给了后人;

如今身在您圆寂的旧地,心中满是惆怅,只留下寂寥厅堂上一盏孤灯;然而就是这一盏灯,却照亮了无数人,空院禅悟的树如同诸神普渡的仙花;

袅袅花香在空殿里四溢,清幽的禅院已经长满了苔藓;昔日您在这里打坐念经,教诲世人常有开悟之言;

但因为尚看不透生死,所以这次前来并没有收获,只有陪着您门下的一起默默流泪。

03 | 参悟

诗人在尾句言,自己尚不能参悟生死,是因为他对大师的怀念,并非陷入世情的迷局。

从“身寄虚空如过客,心将生灭是浮云。萧散浮云往不还,凄凉遗教殁仍传”这几句诗中,已经可以看出齐一禅师对诗人的影响。

这也是全诗中最重点的部分。

人活一世,既然什么也带不走,那就总要留点什么,这是人在这个世间存在过的唯一痕迹。

然而佛家讲“空”,可为什么要有功业呢?心有所念,不还是着了“相”吗?

其实只要把这个问题想通,就能明白生存的意义了。

生与死本就虚幻,如梦一般,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谁也说不清楚。

但这个过程却是生命质量的体现。

你是碌碌无为,还是业精于勤,决定了过程的精彩程度。

你是贪名逐利,还是云淡风轻,决定了自己的幸福和快乐指数。

拼搏和淡泊,其实从不冲突,拼搏是你的责任,淡泊是你的洒脱。

这就是“空”和“相”之间关联。

努力不是为了成功,努力是为了把事情做对。

淡泊不是为了逃避,淡泊是为了把心态摆正。

所以人生一半要争,一半要随,争随有序有度,才是人生百年的修行。

- END -

#历史开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