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记忆】下雨天斗笠配蓑衣

 俗夫 2023-03-20 发布于浙江

       近闻春分节气,又到了忙天忙地,四季农时春耕忙起,播种去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都想一年有个好收成。适时把握庄稼的节律,顺藤才能摸到香甜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是靠勤劳得,好吃懒做之人得不了庄稼地里的收成。
       四季不停轮回,一年之际在于春,春给人们带来希望,带来新年里的动力,只要能够春来抓紧时间,有计划推进才不失望。如果靠算命算来好运,结局只能是坐吃山空,老天爷根来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只有脚踏实地的人运气才能如愿临门。
       冷空气下江南,又是一波倒春寒,老天爷真反复无常,其实今年有闰二月,地气还没有真正的上来,春耕大忙还是早了点。天空中还是有点冷清,布谷鸟动了动身子骨,抖了抖翅膀上已经湿透了的雨水,在山岙里还是忍不住拖长音叫了起来。
       春雨绵绵不绝,滋润了干涸大地,老天爷给田灌满水,背把锄头的老农夫,头戴斗笠挡着密密雨丝,身上披一件棕色蓑衣。在田间顺手牵头水牛,慢悠悠的出门来踏青,巡视田间地头何时可以开始春耕,老牛也是十分懂事的跟在老农夫后头。
       春景图吸引人,勾起了童年记忆,小时候曾见怪不怪,最平常不过的场景,生产队里到了春耕生产,都是耕牛牵出去耕田。那时候自己也牵过牛,耕田之前一定要喂饱,偶尔还会发现弄几斤黄酒来喂牛,用毛竹筒灌进牛肚子里耕起田来有劲。

       下雨天到田畈,一般都头戴斗笠,村里挨家挨户都有,两种款式圆顶为多,圆顶斗笠不仅下雨天用,天晴还可以挡大太阳。尖顶斗笠东阳传过来,后来大家才普遍用上,斗笠除了用毛竹细篾编制起来外,内外两层篾之间还夹了一层粽子叶。

       开始戴尖斗笠,同生产队的志伦,嘴里镶一口的金牙,人家调侃他东阳媚,也就是说东阳佬的意思,过几年大家都用上了。尖顶斗笠用起来方便,尤其下田插秧的时候,双脚叉田里趴着背不容易湿袖子,遮盖面积更大挡起雨来效果会更好。

       家里两件蓑衣,已经是非常旧了,自己那时候人还小,出门去穿小点那件,下雨天冷嗖嗖还能保暖,背件蓑衣要暖和多了。如果干活时手拿锄头,手掌上磨出来了水泡,还可以从蓑衣扯下一根细细棕丝,拿在手里把水泡扎破掉再继续干活。

       老天稍稍放晴,干累了休息一会,到田塍上喝口开水,蓑衣脱下来垫地上,坐在上面皮股不会弄湿,既可穿身上又垫屁股。农忙季节家里不够用,会到大伯家借件过来,那时候堂哥已应征入伍当兵去了,大伯家出门干活的人少有空余的蓑衣。

       家里串过蓑衣,请来串蓑衣师傅,用棕榈树上的棕片,平时割下来存一起,串蓑衣时用棒槌槌柔软,再一层一层串成蓑衣。串蓑衣的也是用棕线,那时家里有串蓑衣针,串好的新蓑衣看上去非常的结实,父亲还拿来笔墨在背上号自己的名字。

                俗夫 2023年3月19日随笔

以文会友  以笔理学  以德行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