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若虚一生留下2首诗,仅用一首击败李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HZAAAAAAA 2023-03-20 发布于广东

一眼大唐,梦回神都。如今大唐距离我们千年之久,但唐诗百首陪伴我们跨越千年。一首首对仗工整的诗句,仿佛带我们回到那大唐盛世。

世人皆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却不知唐朝还有一位“孤篇盖全唐”的诗人——张若虚。

大唐盛世,诗赋满朝

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最开放且最强盛的一个朝代。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继隋朝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唐朝的强盛体现在方方面面。

张若虚一生留下2首诗,仅用一首击败李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由于唐朝统治者兼具胡汉血统,所以在经济思想上,更加的开放包容。唐朝强盛、富有早就名声在外,亚欧国家与唐朝商人纷纷通商,丝绸之路一时商贾无数,唐朝经济因此兴盛。

在文化思想上,唐朝也依旧与各朝代与众不同。唐朝人思想高度自由,基本不受长期以来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形成了不重经书的风气

而古代想要入仕唯一方式就是科举,唐朝诗赋极为发达也离不开科举制。唐朝科举考试分两类,一是明经科,主考经书,二是进士科,考的就是诗赋。

张若虚一生留下2首诗,仅用一首击败李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所以唐朝虽不重经书,但是却极其看重个人的思想,诗赋作为个人情感、境遇、抱负的浓缩表达,自然是比明经更受欢迎,而激烈的竞争,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唐朝诗人。

但是科举终究是考试,不是所有才华的人都可以通过优秀的文采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怀才不遇是亘古的遗憾,张若虚就是其中之一。

满腹诗书,野史查迹

要说张若虚,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他的作品——《春江花月夜》。就是这位满腹诗书的奇才,正史居然都无人问津,只有野史才看得到一点他生前的轮廓。

张若虚一生留下2首诗,仅用一首击败李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大概活到六十岁。他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是承上启下的人物。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四人被称为 “吴中四士”。

他凭借《春江花月夜》比李白抒情更真切,比杜甫写实更具画面感,而击败李白与杜甫,拥有“孤篇盖全唐”的盛名。

关于 “孤篇压全唐”的评价来源有二,其一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王闿运在《湘绮楼说诗》里的评价道: “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其二就是闻一多称赞《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张若虚一生留下2首诗,仅用一首击败李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张若虚基本在过往的文献中找寻不到他的身影,但我们可以从他的诗中描画他的轮廓。他诗风中延续了六朝时期那种萎靡之风,擅长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中,用和谐的音律,书写诗句。

与张若虚在同时期的诗人纷纷以张若虚为楷模,竞相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但是遗憾的是,现存的张若虚诗作仅有在《全唐诗》中收集的两首,分别是《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

春江花月,文胜李杜

春江花月夜》作为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被前人称为“孤篇盖全唐”,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其文学价值可见一般,若有《春江花月夜》称第二,再无第一。

张若虚一生留下2首诗,仅用一首击败李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将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融入在一江春水和皎皎明月之中。

诗人不同于其他唐朝诗人华丽的辞藻,他用宛转清新的笔法,优美悠扬的韵律,在抒写让人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的同时,又发出对时间一去不返的惋惜和富含哲理的对于人生无常的思考。

此诗一共十八句,前后衔接连贯自然,由景及情,触景生情,让读者仿佛就在张若虚身边欣赏这幽深的春江花月夜,与诗人一起看尽事态变迁。

张若虚一生留下2首诗,仅用一首击败李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诗中前八句紧扣诗题,描写春江花月夜的壮阔景象。其中前两句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被视为写江水的大成之作。一个“海”字将江面气势宏伟的景象表达的淋漓尽致,一个“生”字又将明月与江水那种互动的动态展现出来,显得月亮从江面上升起是俏皮可爱。

张若虚用极其准确的墨笔,通过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描写,将春江花月夜幽美静谧的景色跃然纸上。

如果说张若虚写的景是让读者身临其境,那张若虚关于人生的思考,更是跨越千年让人感同身受。在此诗中最为大家所传诵的就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一生留下2首诗,仅用一首击败李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这两句译为:人啊,一代接一代无穷无尽,但是都望着江上的同一个相似的月亮。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谁,江水滚滚向前永不停歇的流着。

仅用四句,就把时间一去不返,时不待人的境况交代的一清二楚,还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为后文中出现人物的愁思奠定了基础。

细致分析你会发现张若虚超越了当时人们的思想,他发出了对于宇宙、人生的沉思。从对人生短暂的的惆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那种对于生命的抗争。

用一个“待”字,赋予月亮生命,但人应当比月亮里更有生命力。相比较毫无洞悉的物,人有情感可以改变现状,诗人在诗中以月寄情,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追求。

张若虚一生留下2首诗,仅用一首击败李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如果《春江花月夜》因景生情,由景想到了人的一生,那么张若虚的《代答闺梦还》张若虚的情感就表达的更加含蓄,即使苦闷也用快乐的方式来表现。

代答闺梦,以乐衬哀

张若虚留存的另外一首诗就是《代答闺梦还》。虽是一首闺怨诗,不及《春江花月夜》名气大,但是同样不俗。

《代答闺梦还》中张若虚用反衬的手法,通过对于闺房中女子苦苦等待情郎的细致描写,以乐写哀,来表现女子对于丈夫的思念之情。

张若虚一生留下2首诗,仅用一首击败李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如果这是一首简单的闺怨诗,确实也不值得流传至今。张若虚写的闺怨,不按常理出牌,采用倒叙的手法,让读者读了第一句“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便知女子丈夫远赴边关,女子站在高楼遥望相送。用寥寥几笔,将女子对于丈夫深厚的情感婉转的表现了出来。

诗人用后五句诗歌将女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写作背景,用最普通的一天,来衬托女子年复一年的等待。仿佛让我们看到,每日认真梳洗打扮期盼丈夫归来的小娇妻,每天晚上又失望卸妆难以安眠的情景,让读者不觉心生怜惜。用女子的深情与无尽的无情等待形成鲜明的对比,是超脱于一般的闺怨诗的。

张若虚一生留下2首诗,仅用一首击败李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最绝的就是张若虚全诗中无一个伤心的字眼,但是越是生活的美好,越是环境的美妙,因为第一句的交代的分离场景显得更加的伤感,张若虚将以乐写哀推向了极致

也许正是因为个人经历的不如意,或是诗人特有的细腻的情感,成就了独一无问的张若虚,让我们在千年后的今天,有机会晚上仰望月亮的时候,想起唐朝曾有一位诗人与我们望着同一个月亮对话人生。

#历史开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