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部疾病】脾梗死

 艾泽拉斯丶泰森 2023-03-20 发布于广东
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80岁,腹部CT平扫发现脾脏低密度病变,行CT增强扫描。

影像学

CT:

相关测量:

影像所见

脾脏包膜下见一近似楔形低密度区,尖端指向脾门,CT值约27Hu,增强扫描各期均无强化,边界较平扫清晰。

余病变略。

诊断意见

脾梗死

相关知识

梗死

脾梗死(splenic infarction)是继发于脾动脉或其分支的栓塞,造成局部组织的缺血坏死。可单发或者多发。

【病因】

1、二尖瓣疾患;

2、骨髓增生性疾患,如真性红细胞增生症等;

3、动脉炎;

4、脾动脉瘤;

5、动脉硬化;

6、胰体尾部癌累及脾动脉;

7、外伤等。

【临床症状】

大多无症状,也可有左上腹疼痛,左膈抬高,左胸腔积液,发热等。

【影像表现】

X线表现:病灶通常不能被发现,陈旧性梗死灶内偶有钙化。选择性脾动脉造影显示受累动脉中断,并可见一三角形无血管区,尖端指向脾门。

CT表现:表现为底部靠近脾脏外缘、尖端指向脾门的扇形或楔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增强后病灶无强化,边界较平扫更清楚。若整个脾脏发生梗死,在增强扫描时整个脾脏呈不强化,只有脾包膜有增强。

MRI表现:对梗死灶敏感,但信号多变,与疾病演变过程以及是否合并出血、感染等有关。急性和亚急性梗死区一般呈T1WI低T2WI高信号。慢性期病灶在MRI各种序列上均呈低信号(瘢痕、钙化),同时脾脏可出现收缩、变形。

【鉴别诊断】

本例主要表现为液化、坏死,需要与脾脏的其他囊性病变鉴别:如各种囊肿(真性囊肿、包虫囊肿等)、血肿(慢性期)、血管瘤、淋巴管囊肿等鉴别。

参考资料:

1、《现代全身CT诊断学》 李松年 唐光健 主编

2、《腹部疾病影像诊断流程》高波 王青 吕翠 主编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