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案例,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新用户49686918 2023-03-20 发布于黑龙江

风云变幻的春秋战国,堪称“大动荡、大变革”,中原大地的各个角落总是上演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码。

各国诸侯为了在动荡的时代稳固自我国家的根基,为了争夺周王室衰败后的霸主地位,恨不得使出了浑身的解数。

除了变法图强、强化军队等手段,各路诸侯更是重用贤才。于是,许多贤才纷纷涌现,登上时代的舞台。

文章图片1

他们以冷眼针砭时弊,指点江山,帮助他们的国君稳定疆土。

他们也敢于背天下之大不讳,只为在众人皆醉时发表一个清醒的结论。

这其中,就有一位有才之人——他叫作管仲。

春秋战国的人才那么多,为何我们今天偏要把他拎出来讲?因为管仲就是那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谋士,在所有人都希望齐国大军压境以震慑楚国之时,只有管仲唱了反调。

就让我们一起阅读下去,看看管仲究竟是谁,看看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文章图片2

管仲的拒绝

管仲是春秋时代的人,也被称为“管子”。他是城府高深、眼光长远的政治家与军事家。

经鲍叔牙推荐后,管仲成为了齐桓公的国相。管仲是富有谋略的人才,他制定的国策高效且雷厉风行。

他帮助齐桓公在国内改革变法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同时,他又让齐桓公对外九合诸侯。

文章图片3

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将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最终,齐国冲破了春秋战国的浓雾,成为了“春秋霸主”。正是因为管仲的智谋与成就,管仲也获得了“仲父”的尊称。

齐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后,众诸侯国纷纷依附在齐国身边。此时的齐国堪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齐国早已将自己看作了未来一统天下的人选,因为野心膨胀。

文章图片4

然而,楚国与齐国实力相当,并不把齐国当作一回事看,因为楚国从未向齐国低头。

齐国的大臣闻此。纷纷嘲讽楚国不自量力。

他们联名上书,希望齐桓公可以派出齐国大军,靠大军压境、攻打楚国的方式向楚国示威,以挫伤楚国的锐气。

大臣们联名的声势浩大,齐桓公的野心也摆在那里,恐怕他也不愿意楚国不向自己低头。

文章图片5

就当这件事已经快要成为板上钉钉之时,只见人群中,管仲却连连摇头。

管仲是齐国政局的核心人物,这一摇头,引起了齐桓公的注意。他示意让管仲发表他的想法。

管仲坚定地表达了他的想法。他认为齐国与楚国实力相当,纵然打赢,也必然会付出极大的代价。此时的齐国刚刚成为中原霸主,应当把家底与积蓄放在稳固根基上。

文章图片6

在管仲眼中,这场同齐国的战争是一场无意义的战争。

管仲的看法是冷静、理智且客观的,他没有让情绪与虚荣冲上头脑影响判断,反而从长远来看制定出最有利于长期目标的建议。

大臣们认为管仲的意见确实正确,纷纷点头。但楚国的挑衅在前,齐国不可不回应,管仲在反驳的同时也必须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那你想怎么做?”有人问道。

但管仲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文章图片7

管仲的答案——”买鹿制楚”

就在朝中大臣们以为管仲早已放弃了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管仲的行为让他们大吃一惊。

管仲派出将近100名伪装成“商人”的心腹去楚国购买鹿。鹿在齐国罕见,只有楚国有。

当时,人们并不是很重视鹿的价值。鹿只是作为人们填饱肚子的一顿饭。饱餐一顿鹿肉花不了很多的价钱,两枚铜币就可以买到一只鹿。

文章图片8

到达楚国后,那些“商人”奉管仲的命令,在楚国境内四处传播“齐桓公爱吃鹿肉,重金求购”的消息。

楚国的商人们闻利色变!大好的赚钱机会,怎能将其放手?他们看到齐国的“商人”们也在买鹿,于是不愿意让这笔同齐桓公交易的钱又落回齐国人手里。

于是,楚国商人们开始四处求鹿、买鹿。鹿的价格飞速上涨,起初只是3枚铜币一头、到后来变成了5枚铜币、6枚铜币……

文章图片9

“齐桓公痴迷于鹿”的消息也传到了楚成王和楚国大臣的耳中。他们听闻齐桓公沉湎于鹿,不重国事。纷纷认为楚国早晚可以从齐国手中夺得中原霸主的地位。

在他们眼中,“齐桓公爱鹿”只是齐国江河日下的开端,他们开始相信——齐国早就不是楚国的对手了。

此时,管仲派去楚国的“商人”们,手中已积累起一批数目可观的鹿源。然而由于“齐桓公重金求鹿”的传闻,楚国四处仍有人试图购买到鹿,因此,来找齐国“商人”们买鹿的不在少数。

文章图片10

管仲让这些心腹“商人”们,试图宣扬一只鹿可以卖到14个铜币!那些日日夜夜勤恳耕织的百姓听到1只鹿竟然能够卖到14个铜币,纷纷红了眼睛——原来1只鹿可以卖上这么高的价钱。

于是,他们丢盔弃甲,放弃了手上的生计。开始进山捕鹿。

捕鹿的大兴耽误了楚国的民生。楚国的农业生产因为太多劳动力的丧失而被耽误,地里长满了杂草。

文章图片11

那些前去捕鹿的人们突然发现,家里的粮食不够吃了。

此时的楚国,粮食没有,只有大堆大堆的铜币。于是,楚国人民们拿着铜币向各个诸侯国们购买粮食。

此时,管仲早已向诸侯国们打好了招呼。畏惧于齐国的威严,又怀着灭掉楚国便少一个敌人的异心,这些诸侯没有一个国家向楚国售卖粮食。

最终,楚国的人们开始饿肚子。由于粮食缺乏,楚国兵力不振,楚军的战斗力下降,一片低迷之气。

文章图片12

管仲再度出招,他指挥齐军联合各路诸侯攻至楚国门前,试图在楚国最低迷之时,给予其重重一击。

此时的楚国再无胜算,迫不得已下,曾经高傲地瞧不起齐国的楚国只好忍气吞声,派出大使向齐国求和,向齐国示弱。

最终,齐国彻底站在了楚国的头上。

管仲的计谋是长久且深远的。他并没有因为一时的气盛而同其他大臣一样,叫嚣着向楚国攻去。

文章图片13

他选择收敛锋芒,暗中观察,一步一步引到楚国入局,一步一步给楚国埋坑,引导楚国跳进去。

他冷静、客观且理智,将损失最小化,将利益最大化。他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只是悄悄地将战线拉长,便把楚国收入囊中。

回看楚国,他们沾沾自喜、自大轻敌,因此忽略了细节,让齐国拥有了在楚国酿就粮食危机与军队危机的机会。

文章图片14

管仲的魄力与气力是我等难以媲美的,齐国得管仲这一贤才是一种幸运。

楚国的粗心大意也是我等应该努力避免的。事情过于顺利时往往就是轻敌的开始,轻敌便容易失败。我们应慎终如始。

“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应该以长远的眼光考察自己的选择,不要因情绪用事。

文章图片15

“服帛降鲁梁”

除了出名的“买鹿制楚”,管仲的“服帛降鲁梁”之计也非常出名。

齐国曾夹杂在鲁国与梁国之间,局势被动。

齐桓公本就有降服鲁国和梁国的想法,可无奈一直找不到解决方案。此时,管仲提出了一个建议。

鲁国和梁国的老百姓爱织绨,这也是许多百姓维持生计的一种方式。

绨是一种纺织品,可以用其制作衣服。因此,管仲建议齐桓公开始穿绨做成的衣服。

文章图片16

不仅如此,朝中上下应一起穿绨的衣服。看着朝堂上掀起的穿绨的潮流,民间百姓们纷纷效仿。

一时,齐国的绨的价格大涨。

鲁国和梁国的商人们看到这样的商机,纷纷不惧车马路途遥远,将绨运到齐国以求卖得高价赚取丰厚利润。

管仲也找到鲁国与梁国的商人,不仅用高价厚利购买,并且有多少买多少。

不仅如此,鲁国和梁国的国君为了扳倒齐国,也为了增大本国的经济收入,甚至下令要求国家中的百姓放下手中的生产活动一律织绨。

文章图片17

他们认为绨可以为他们带来大量的钱财,尽管农业生产减少后粮食产量必然下降,但是钱财可以买到粮食,解决后顾之忧。

鲁国和梁国的农耕逐渐落后,成为了衣服生产国与粮食进口国。

眼见鲁国和梁国的绨越来越多,粮食越来越少。管仲的目的达到了。他下达命令,民间百姓以及朝堂大臣一律不许穿绨制的服装,改穿帛制衣服。

文章图片18

同时,禁止与鲁国和梁国之间的绨的交易,不允许向鲁国和梁国出售粮食。

因此,鲁国梁国和齐国走上了相同的道路。他们靠钱财解决后顾之忧的美梦破碎了。

鲁国与梁国曾经需要重金买来的衣服变得分文不值,粮食的短缺让鲁国与梁国内部闹起了饥荒,军队也因为粮草不足、缺乏训练而战斗力下降。

文章图片19

即便重新种植粮草,也要熬过一些时日。然而齐国早已将刀刃亮在了鲁国与楚国的脖子上。

穷途末路下,鲁国与梁国乖乖地归顺了齐国。

这样的手段在现代依旧被使用着。美国人灵活地将管仲的毒谋学去,给予了深陷泡沫经济的日本重重的一击。

美国通过跟日本签订协议,提高了日元的汇率。因此,日元开始大量投入房地产中,日本人迫切地在全世界购买房产。

文章图片20

但这只不过是虚无的泡沫罢了,正是因为过度注重房地产事业,日本忽略了制造业,导致这一板块坠入低谷。

不仅如此,日本的房价遭到了哄抬。最终,泡沫破碎,日本的经济开始破碎。

美国也拿同样的手段发动“贸易战”去对付智利。譬如,美国曾高价购买智利的铜矿。

文章图片21

大量美元涌入提高了智利的经济。望着逐渐繁荣的经济命脉,智利方也因此加大了铜矿业的投入。

然而,美国反手使用了和管仲同样的招数,导致一夜之间,智利的铜矿价格大规模下降。智利的经济开始崩溃,国家面临赤字危机。

最终,智利成为了鲁国与梁国,走上了这条老路。

文章图片22

他们看着智利内部的亲美势力不断被扶持上台,却难以反抗。

结语

国家之间的博弈不仅在炮火纷飞的战场,更在政治与经济的舞台。

管仲的智谋让人佩服,这件事也告诉我们,治理国家需要极其谨慎。不要因为小利小惠而放低谨慎的态度,否则很容易落入局中,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对于管仲的计谋,你有什么看法呢?你对这片文章有什么感悟呢?

请在评论区和我们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