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梅花易数 到 《观物篇》(上)

 易海圣峰 2023-03-20 发布于内蒙古
这篇文章之前发过一次,因为有一些新的想法,整体结构做了一些比较大的改动,故而删掉重发。后面会陆续详细解读一下《皇极经世观物篇》里面的一些概念和思想。
当然也绝不是说本文是一个终极圆满的论述,后续随着想法的迭代,可能会再次改动重发。特此说明。

上篇:梅花易数

平时很少写关于谶纬的内容。主要是本身并不擅长于这方面的东西。虽然身边的好朋友对于八字对于奇门,对于紫微斗数都有很深的研究。但是到了我自己,能拿出来聊聊的,只有个“简单的”梅花易数。
梅花易数相传为宋代易学家邵雍所著,起源于汉易,是一部以易学中的数学为基础,结合易学中的'象学'进行占卜的书。常说的“有数必有象”,就是把梅花易数理解为:从象、数、理三个层面,对世间万物,人伦和事理进行阐释的模型。万物归一的共性为 理,一寓于万物的个性为 象是中间的信息媒介。

图片

梅花易数应该是所有的术数里面最容易上手最容易入门的,基本的技法一小时之内就可以学会。依我个人观点:一切对术数感兴趣的都建议从梅花易数入门。同时梅花易数还有一个好处在于,阅读先秦古籍的时候,里面有很多关于谶纬的内容,可以用梅花易数最基础的本卦和变卦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解释。有助于文本的理解。
之前说《论语》的时候提到过:“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是孔子对于《春秋》闵公二年,一个事件的点评:
图片
成季之将生也,桓公使卜楚丘之父卜之。曰:「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间于两社,为公室辅。季氏亡,则鲁不昌。」又筮之,遇《大有》之《乾》,曰:「同复于父,敬如君所。」及生,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命之。
翻译过来就是:成季将要出生的时候,鲁桓公找人占卜。他说:“是男孩子。他名叫友,是您的右手,是公室的辅助。季氏灭亡,鲁国不能盛昌。”又占筮,得到《大有》变成《乾》,说:“尊贵如同父亲,敬重如同国君。”等到生下来,在手掌心有个“友”字,就以友命名。春秋一经三传,其中公羊传和左传中,都有这则论语相似的点评记载。
简单介绍一下背景:季孙氏,'孙'为尊称,实为季氏,姬姓。是鲁国的卿家贵族,三桓之首。到了孔子活跃的时代,某种意义上说,季孙氏所掌握的实权是凌驾于公室之上的。春秋这一段的是这个季孙氏的先祖,季友,出生时候的一段记录。

图片

季孙氏在孔子时代是有心思效法田氏代齐,起谋反之事的。孔子说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其实是说:季氏子孙,要是能不改变祖先的这个角色定位,那就是“孝”了。
我们之前也谈过孝经,其实是说的伦理和秩序的推而广之。季友出生的时候,占卜说他家族是:治国的右手,鲁国公的辅助。
那最终结果呢,占卜出《大有》《乾》。带入梅花易数可以解读为:以出生的孩子起卦,本卦火天大有,体为乾,用为离。变卦乾为天,二爻变。
图片
鲁公虽然火克金,但是离中虚,最后和三桓比合,看似一个大乾卦,其实是互相刚着的一个制衡。
直到哀公之后,春秋时代结束,进入战国时期,鲁国公才一点点的把权力抽丝剥茧的拿回来。然后没多久,又被强秦一锅端了。这卦反过来看就很河里。
虽然有这样的好处,但是我们有一说一:读书是一回事,实际应用起来是另一回事。看卦更多的是应用于预测,这时候开出卦来就会发现:梅花易数相较于紫微相较于奇门,你得到的信息量是很少的。再看看梅花易数邵康节给的案例,真的一言难尽。
图片
首先在取象上就很有难度,又不像奇门遁甲或者紫微斗数,可以利用信息之间的线索去整理关系,相互印证。把取象限定在一个相对具体的范围。这样就很容易陷入为了取象准确不停的开卦,总结,复盘。最后迷失在执着于去剖析每一个具体事物的五行,或者是八卦属性,就应了庄子的那句话: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那么,就只能换一个方向,去追寻八卦的卦德,五行的性质,能量的生克转化和运动背后的原理。阴阳家的这套理论在先秦就已经形成,后世不断完善。


到这里基本上是《梅花易数》的一个概述了。是否有些隔靴搔痒的感觉?
是邵雍真的就止步于此吗?北宋五子,拎出来响当当的人物,就这?
这也是最初接触梅花易数的学习者最容易产生的误解。
在此尝试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下面的是一些关于谶纬关于象数义理等等的个人理解。
相信数术爱好者系统学习的第一课,一定是讲解:河图洛书阴阳五行
图片
或者我们借用三命通会的标题《原造化之始》。这也是中国术数的根基所在。那么有个问题不妨思考一下:这些阴阳五行八卦九宫八门九星天干地支等等等等,他们最开始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是开放性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谈一下个人的一隅之见:这些符号,是人在自身有限的感知边界,与自然互动的一个结果。
在人类自身看来,用一套或多套符号,为时间、空间、变化,规律,打标签下定义,方便记录理解变化规律和周期,指导生产生活。
以天干地支为例,如果太阳系地月系的运行规律发生巨大改变,或者直接按照《三体》里面对休谟的怀疑论观点的解读,这是一个“不必然、不确定、不可重复”的系统。那么这套符号也就失去其最原始的意义。
这套符号系统包含了人对:时间,空间,天文,地理,环境,变化等等方面的最初感受和理性认知。

图片

上面说了最初,那么反观今天,搜索“万物类象”,可以得到几十上百页的取象参考。
这就要说到一个概念叫“延异”。顾名思义:延展,变异。
这些符号在成千上万年之中流传了下来,但是其中包含的意义,描述的内容,已经在岁月长河中延异变迁了无法估量的数量级。也就导致了“万物类象”早就是“亿物类象”,以后也必然会有“兆物类象”“恒河沙类象”“阿僧祇类象”...
换个视角。反观这些符号本身,也在变化中。
先有了八卦,后有了六十四卦,后来又有了看人事的八门,有了爻的承乘比应远近内外,又有了六爻装卦进行符号信息联动。这个符号系统,作为信息内容和意义载体本身,也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稳固结构。
图片
再换个视角。我前文提到了:这些符号,是人在“自身有限的感知边界”,与自然互动的一个结果。那么创造这个符号系统,必然也受限于人自身感知边界的局限。此处不是强行拉上康德站队讨论“物自体”的问题。从古至今,数术的最重要作用,就是通过信息解读,突破这个“自身有限的感知边界”。
成为相声里常说的:老夫我能掐会算,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通阴阳,晓八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然后手心里写个“没有”,开始套话:夏季天儿里面穿皮猴了嘛?你看我说嘛来着:妹有!)
图片
几个视角盘下来,会发现没有预期中的“复杂又精准的预测学理论系统”出现,还把之前学的一切概念给质疑了一圈,实属于摔碗掀桌了。这可不对啊?!

本文目的当然不是提倡这种乌鸦哥行为。追究原委曲直,咱们还是要跟随邵雍,回到最初的起点。
借用统计学的概念,这些符号是来自于“样本”,用来描述“整体”,那么在具体使用时,自然就需要考虑一下应用场景的适配性
64卦384爻所对应的是其系统内的“此时此地”状态的描述,若是一翻书,一看爻辞,直接带入要问询事件的“彼时彼地”解读,不能说毫无道理,但至少包含了五五开的运气成分。
邵雍提出的方法叫以物观物”
不以我观物者,以物观物之谓也。
既能以物观物,又安有我于其间哉!
从象数角度来理解,大抵就是要就事论事,
或者说“去我存物,入时而观”
进入到事件本身,置身于要研究的样本视角,用符合彼时彼地实际的“象”去“观”去“解”。这样也就极大程度的避免了因为符号及其意义解读“延异”,和个人认知局限给数术结果带来的影响。
邵康节自己,玩腻了起个卦看个事儿这种小打小闹。尝试进入了“天地”这个最大头的“彼时彼地”之中,做了一番感悟体会。整理出的感受和规律,正是《皇极经世》。而《皇极经世》的核心,是其中的《观物篇》

经常开玩笑说:梅花易数就是个产品使用说明。产品设计图,软件底层开发代码,全都藏在《皇极经世》的黑盒里。前提是有耐心有毅力有兴趣去读,不然那个使用说明就像我们手里的大多数电子产品一样,只能发挥20%的功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