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底子,为了买手表真辛苦(作者:陈利根)

 常熟老李jlr5mr 2023-03-20 发布于江苏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老底子,


为了买手表真辛苦

陈利根


人们常常为了生活而奔波、辛苦。不同的时代,人们会为了不同的目标而辛苦。

比如现在,许多年轻人为了房子、车子,辛辛苦苦,成了房奴、车奴。

当年,在困难时期,人们会为一口吃的而辛苦,比如几个土豆、一块糕点、三两颗糖啥的。

老底子,曾经的我们,为了一块手表,也辛苦过。

图片

为了手表?手表可以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是时间吗?应该是,但好像又不全是。

要说看时间,现在谁没个手机?在车上,无论是私家车或者地铁、公交,抬头看屏幕,比抬腕看手表也许更方便。

手表的功能,似乎更是装饰,是彰显身份。据说有几百万上千万的名表,如果仅仅是看时间,那太浪费了。

说到老底子的上海,一块手表一百多元,和现在动辄上万元相比,似乎不算什么。但当年人们的收入才36元,一百多元不是小数字了,还真得辛苦地努力。更何况,特殊年代买手表还有一道很辛苦的门槛——手表票,有钱没有票,柜台里的手表还是到不了你的手腕上。

那时,我正在黄山茶林场“战天斗地”,农场的年轻人都想拥有一块手表。许多老职工已经工作五、六年了,但手腕上依旧空空。24元的工资要攒下钱来买手表,确实有点吃力。有的人攒够了钱,但搞不到手表票子,仍不能如愿;有的人刚攒够80元,但为了一步到位,买一块120元的“全钢”表,还得守着辛苦的存款继续奋斗。

我有一位师兄,因为没有手表,居然练出了一种“特异功能”:别人问他几点了,他抬头看天,低头估算,不看钟表就能报出时间,误差一般小于十分钟。

说实在的,农场的生活是半军事化的,清晨的高音喇叭会吹响嘹亮的起床号;中午开饭时,广播也会以熟悉的音乐召唤大家去食堂。所以没有手表并没有太多的不便。年轻人希望有一块手表,不仅在于计时,更注重的是它的装饰性,以及给人带来的满足感。就像早年有人在马路上拎着一个“四喇叭”神气活现,或手握一个“大哥大”昂首阔步,主要是显示一种气派。那时大姑娘都喜欢戴男式手表,因为男表“开面”大,惹人注目。

我刚到农场时才18元工资,手表对我来说犹如天上的月亮,可望而不可及。第二年,我们新员工加工资了,加到24元。我家的经济也不宽裕,我决定自己攒钱买手表。为此,我在场部银行开了一个存折,每月省下五元钱存入银行。知情的同事感觉有点“哇赛”,似乎这是一个壮举。

其实,我算过一笔账。那时一餐饭:7两饭票(那时吃饭没油水,饭量都很大)约1角1分;一客青菜5分,一般没有其它菜了,总计1角6分。一天的伙食费3、4角。偶尔开个荤,或者加夜班吃个夜宵面疙瘩啥的,反正一个月13元的饭菜票也够吃了。留几元钱零花,每月省下5元钱是没问题的。

但我的许多师兄情况就不同了,他们往往都抽烟。一包“飞马”2角8分,一包“前门”3角5分,一天的烟钱差不多够我一天的饭钱了。“勇士”便宜,1角3分一包,但口味太冲,朋友间派发香烟时也拿不出手。另外,农场星期天是休息的,许多朋友脱下农机厂那种油腻腻的工装,换上山青水绿的干净衣裳,喜欢到附近的谭家桥镇去走走,那里有1角钱一个的麻饼,是很诱人的。10个麻饼没几天就吃完了,1块钱也就没了。如此算来,省下5元钱也真不容易。

更有甚者,厂里有个别朋友还没有等到发工资,就没钱买饭菜票了,吃饭成了问题。这类兄弟大家称之为“脱底棺材”。领导对此很重视,嘱咐财务,“脱底棺材”的工资分两次发放:每月5日发12元,20日再发12元,以减少“脱底”的情况。

所以,五、六年工龄的老职工没能买上手表,可以理解。

其实,我的手表最后也是在父母的资助下购买的。由于没有手表票,不能买“上海”、“宝石花”之类的名牌,买的是“红旗”牌,辽宁丹东生产的。不过这并不影响我第一次戴上手表时的良好感觉。虽然这块“红旗”表走得过快,但快得还是很有“规律”的,可以定日子往回拨一下,并不影响使用,所以我依旧爱不释手。

图片

这块手表伴随我走过了一年年的寒风酷暑,一年年的春花秋月。然而,在一次旅途中,这块手表被我粗心地遗忘在列车的盥洗室里了,这使我心疼了好一阵子。因为这块手表见证了一段难忘的历程,一段人生的辛苦。


(配图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